美文网首页简书电影
《猫妖传》低智商的情节逻辑,怎能赢得高度的情怀共鸣?

《猫妖传》低智商的情节逻辑,怎能赢得高度的情怀共鸣?

作者: 无闲之良久 | 来源:发表于2018-01-10 08:17 被阅读71次

情怀是好东西,但是为了情怀、思想参悟去凑故事情节,就成了说教片啦——没有代入感、认同感,怎能引起共鸣呢?

《猫妖传》两大情节硬伤

第一,莫名其妙人人都爱杨玉环

故事所呈现出来的杨贵妃,应该是“天下第一美”,然后比较亲切温柔、深明大义,再加一个作为“帝国招牌”的存在价值。

其他,话都没有多说几句、事都没有多做几件。

然后,莫名其妙地,所有人只要一见到她,都会爱上她,而且会尽己所能地去爱她。这玛丽苏地过于狗血。

记得以前看见过一句话“一个很优秀的女人,是会有很多男人喜欢,但不意味着爱”。

深爱,是必定共同经历过很多事情的,单凭“一面之缘”就能舍弃自己去深爱一个人,这连一点点过程铺垫都没有的玛丽苏,实在是把观众当成小孩子。

于是,故事的情节就在这种“假设”之下展开,一开始生动的悬疑剧,顿时变成了幼稚的爱情至上剧

(这个杨玉环你觉得怎样?下文有作者个人观点)

第二,为了保住皇位骗杀杨玉环的唐玄宗是错的,但盲目复仇的白龙就是真情?

白居易最后的“想明白”,是因为虽然唐玄宗的爱是假的,白龙的爱却是真的。白居易深受感动,非常愉悦、心安理得,却把他滥杀无辜的事情不做任何交代。

仔细来看,唐玄宗的确是虚伪的,他一直要独占杨玉环的爱,始终信誓旦旦,关键时刻却虚伪无耻牺牲了杨玉环。

另一方面,白龙对杨玉环的确是真的爱、真的守护,但以此为代价,牺牲了那么多无辜的人,这种爱?难道不也是另外一种自私?

最后的结果,是白龙终于放下执念。他是有了圆满的结局,但“大文豪”白居易难道就无视他的滥杀无辜,只记得白龙的“爱”?

我记得,白居易是唐代诗人中最重视民生疾苦的,他作诗力求通俗易懂,是真正“写给百姓看的”,当然剧中的白居易还年轻,也是虚构的,脱离一点“民生”非常正常,却只执着于描写“爱情”。和故事一开始,他力求还原现实,不肯写假的皇帝死亡记录,那种“清官”形象有点不符。

全剧的所有道理的顿悟,都变成了以是否“真爱”为价值基础,不觉得稍显薄弱了吗?

(张雨绮倒真是适合这种娇媚的角色,这个阳台布置地真漂亮)

当然,《猫妖传》也是有很多亮点的

其一,舞蹈美地可以勾人

我们其实并不擅长记忆,一部电影看完,就是那几个“亮眼”的镜头让人意犹未尽。

我最欣赏的是在妓馆,张天爱演的胡姬玉莲,那段舞蹈,太有味道了,连配舞的一个眼神都非常到位。

整部剧,据说实景费了许多钱,但好像很多大剧都能有差不多的效果。

我倒是更觉得对于唐代舞蹈的表现令人耳目一新,其中在妓馆、宴会都有好多舞蹈,它仿佛是参考了唐代壁画,把舞蹈处理地很有节奏感,服装、配饰、光线、氛围都很好。

(转地人不晕还好看)

其二,几位主演表演非常棒

我第一次见到黄轩,应该是《红高粱》里那个书生张俊杰,那时候觉得,他演得太像了,就是那种又坚持理想又循规蹈矩的书生样子,他本人也就是那种感觉。有强烈特点,却难以突破形象。

这次演白居易,其实也是一个“书生”,却很不一样,就这个白居易,是很有现代感的,他乐观、热情、执着却洒脱,如果说,不从“官”的角度,从诗人、或者现代人的角度看,给人一种充满青春活力的感觉。黄轩演出了这种感觉。

(潇洒的黄轩很阳光)

还有那个皇帝唐玄宗——张鲁一,“披发击鼓”那一段,演得真是好看(可惜把安禄山描绘地像个白痴,一个白痴能造反?)整个唐玄宗,那种爱就是要独占,爱却也只能先爱自己,从眼神里就能看出戏来

演员的选择,有老戏骨也有小鲜肉,有中国人、混血人、日本人,也算是比较到位的,至少蛮“养眼”。(当然,个人真不是太喜欢那个混血杨贵妃,中国人的气质和西方人是不同的,纵使是半胡的人物设定,那个演员演得也还是太西化了,表情僵硬,而且,太瘦。)

(“不正经的皇帝”)

其三,“顿悟”还是有点醒感觉的

“我已经不是那个身体许多年了。”“她也是。”

这句对话作为点醒白龙的关键,的确蛮有哲学意味,也恰到好处。

全剧无处不充斥着禅意,时不时来点“看破”的话语,最后也以回归佛门作为升华。看出陈凯歌的立意在里面、情怀在里面。倒还是都能引发人思考的。

(有头没尾的大人,你的存在价值是什么?)

总的来说,画面很美、人物很美、情怀很美,就是剧情太幼稚、人物形象片面化。

或许,是想表达的太多了,却一不小心变成了仓促。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猫妖传》低智商的情节逻辑,怎能赢得高度的情怀共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gpnn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