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甲申三百年祭》之感

读《甲申三百年祭》之感

作者: 长满黑头的牛 | 来源:发表于2020-03-21 22:59 被阅读0次

《甲申三百年祭》是郭沫若于1944年3月19日在重庆《新华日报》发表连载四天。

他是为了纪念李自成领导农民起义300周年所撰写的。

上面说的主角是李自成,而戏份更重的是李岩。

李岩何许人也,他的父亲在崇祯元年受魏忠贤逆案牵连,徙三年,输读为民。是流放还是坐牢了三年呢?这个我没搞清楚。

不管如何,并没太大影响到他的身家。

他“家富而厚,好施尚义”,在崇祯十三年时能为了饥民劝说宋邑令暂休征比。被拒后能捐出二百余石米。

两百石米,他与他的旧世界就彻底分开了,豪富公子被官府逮捕后被妓女和饥民迎救。跟那108个梁山好汉一样,上山了。

他投去了闯王李自成那。

自此,那个革命多年差点性命都被革掉的闯王踏上青云路。

能文能武的李岩帮他搞了个革命思想“取天下以人心为本,请勿杀人,收天下心”。

给他介绍了两员大将--牛金星,宋献策。

拉了个宣传团队将闯王仁政通过商户传遍全国,令人心所向。

李自成自遇到李岩后重新出发,只用了短短6年就能入京坐的宝座了。

可惜比这个时间更快的是,被吴三桂赶下来,40天就败光了。

郭在文中最后是这样写的

大凡一位开过的雄略之主,在统治一固定了之后,便要屠戮功臣,这差不多是自汉以来每次改朝换代的公例,自成的大顺朝即使成功了(假使没有外患,他必然是成功了的),他的代表农民利益的运动早迟也会变质,而他必然也会做到汉高祖,明太祖的藏弓烹狗的“德政”,可以说是断无例外,然而对于李岩们的诛戮却也未免太早了。

闯王当然不是一入京就杀了李岩,而是在败走时受牛金星挑拨才下的狠手。

只是当时没杀却也没听从李岩的建议,甚至放任旗下干将为他们所欲为之事。

流传至今的一个爱情故事,吴三桂一怒为红颜,枪头从对着大清来了个180度调转至自己的民族。

我在想,李岩和李自成谁是1,谁是0呢?

没有李岩,李自成是肯定成不了事的,看他在获得李岩之前和失去之后。

但李岩为什么不自己单干,而要依附于李自成呢?

或许他们就是一种相辅相生的关系。

本来是完美的创业组合,只可惜两个人到不了一条心。

读书时,说到太平天国失败,就会有句很大的话,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所导致的失败。

这话大到我无法理解,今天终于有一点点明白了。

自秦末起的农民起义,都是当时的皇朝民不聊生。

说的不是吃不饱,是没得吃,没有粮,初时可吃山中动植物,再来挖树根,再后来就是吃观音土。吃完就是个死。与其腹胀而死,不如打富户。

农民都是见一步走一步,没几个刚开始打富户的人会想到自己能打到最后,自己的后代变成被人打的人。

所以,在明朝之前,幸存到最后的人,成了皇帝。

这是一条天理,哪里能想到天变地变。

惯来打完就跑的蛮外就打进来,把自己赶跑。

想到此,我也发现自己存在极大的局限性。

跟昨天看许知远采访

许倬云教授说的那样。

现代人想法都很简单,喜欢麦当劳式的答案,从来不往里走。

是想不明白一日三餐的人就没办法将思想触及宇宙。

相关文章

  • 读《甲申三百年祭》之感

    《甲申三百年祭》是郭沫若于1944年3月19日在重庆《新华日报》发表连载四天。 他是为了纪念李自成领导农民起义30...

  • 重读《甲申三百年祭》之重读

    重读《甲申三百年祭》之重读 前言:日前整理旧作,偶见一篇读书心得(原标题《重读甲申三百年祭》),联系到习总书记关于...

  • 读《甲申三百年祭》有感

    (《甲午三百年祭》,郭沫若于1944年3月10日写成,3月19日至22日在重庆《新华日报》上全文连载,主要讲述甲午...

  • 郭沫若:甲申三百年祭

    1644年,李自成大顺军攻入北京,崇祯皇帝自尽,满清入关,大肆屠杀…… 因这年为甲申年,故称为“甲申国难”。194...

  • 甲午一百二十年祭

    甲午一百二十年祭 十五六年前拜读郭沫若先生写的《甲申三百年祭》,此文对国共之争影响甚大,通过分析明亡闯兴闯败,解答...

  • 读史笔记

    谈史者,大多会以“局限性”为历史人物作辩护,以示自己的公正。我无法认同这种面孔。郭沫若《甲申三百年祭》出笼,毛泽东...

  • 舆论不是强者的世界

    1944年3月,郭沫若在新华日报发表《甲申三百年祭》,引发了广泛的关注。而当时的国共两党的反应,颇有借鉴意义。 国...

  • 《甲申三百年祭》读书笔记

    作者:郭沫若 文章意义:1944年出版后,在《新华日报》连载四天,引起国内广泛讨论。 明朝为什么灭亡? 1、崇祯:...

  • 甲申三百年祭:(九)草狸獭

    波澜壮阔的故事就这样结束了。我是一个东北人,祖籍也是山东。但是从时间上来看,我的先辈应该不是当年闯关东捉土拨鼠的那...

  • 甲申三百年祭:(十)写给军医的话

    其实文章已经结束,想起伍连德,我又想对军医们说些话,很短很短。 其实,伍连德是幸运的,他在31岁前完成了医学的全部...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甲申三百年祭》之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gpyy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