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2700字左右,需要耗费5分钟左右
1
终于聊到了轻松得话题,关于情商。《行动变现》第四章,如何成为一个高情商的人,这个话题我很感兴趣,先不要求你高情商,只要先做个不给别人添堵的人即可。
在一个写手微信群里,来了一位见谁怼谁的高手,有时候我还真是挺佩服他的,来看看下面的画风:
群里有人发了一个金句,他直接回复一句:在我们的文化里,最突出的特征之一就是有太多的人在“扯淡”。
群里有人说我们不需要讨好任何人,讨好自己,就已经赢得了全世界。他紧跟了一句,如果一个正常人连自己的配偶都不去讨好,那他最多是赢了自己而已。
遇见各种文章和话题,他都有怼人的欲望,且不说他是不是故意为之,但遇见这样的人,我横竖都是喜欢不起来的。
我没有认为群里发金句是一件好事,但我更不喜欢看到一个人有见谁怼谁的做法,我决定退群。
2
人在心情好的时候,尚可接受一些开玩笑的不太好听的话,如果一个人情绪已经落到谷底,你的一句打击的话,可能会让他内心产生巨大的反应,所以我认为不管你是出于刷存在感,还是处于一种本能,你都不敢放任自己的嘴巴。
这个世界谁都不是一座孤岛,倘若你这样说话习惯了,你不知不觉惹了所有人,在你寻求帮助的时候,你是不是都想打自己的脸了。与人为善,是一种能力,也是你以后社交的一种资本。
请人帮忙,作者在书中给出了五个原则:
介绍自己的相关情况,把需要帮忙的事情清楚的说出来:
混微信群多了,一眼就能看出哪些人有素质,哪些人没有,留言在吗,我很多时候都不会通过,除非是付费社群的朋友,我一般直接回复一句:你有什么事情,请讲清楚。
毕竟我很忙,要照顾孩子,要学习写作,要做运动,要看书,没空一一回复你的问题。
正确的姿势是:你是谁,通过什么渠道知道我,为什么要找我,具体事情是什么?
此时我就好判断是否要接受这个好友请求,是否要给与你帮助了。
找到具体的人,并表示感谢:
在社群里整理过主讲老师的音频,有个同伴给我发了红包,说谢谢我贡献自己的价值。
有的人直接在群里问,谁有音频,麻烦发一下,谢谢。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这两种人你喜欢哪一种?
如今找别人帮我发一个链接,我都是要发个小红包的,红包不在大小,6.6,8.8都好,重要的是认可别人提供给你的价值。
重视中间人的价值:
中介也算中间人的一种,很多人租房子,就是不愿意出中介费,因为他们觉得服务不值钱。
这个时代,付出时间,就是要换的金钱的,千万不要随便请别人帮忙,如果请别人帮忙,就要有所表示,这是一种礼貌,这也是一个人能越走越远的标志。
找到对方习惯的联系方式,尽可能地方便别人:
别人习惯用什么联系方式,什么时间联系方便,总之你求别人帮忙,就是要迁就别人。
维护关系,要用在平时。
李笑来曾经说过:真正关心一个朋友地意思是说,你愿意在他身上花费甚至浪费更多的饿时间。
你想链接的人,你想要维护的感情,只要你真心付出了,别人就会看到。
3
社交时必备技能,学会拒绝:
如果公司的系统能够支持上班替别人打卡,但公司明文规定,替别人打卡要罚钱,当事人也有可能会被辞退,这种情况下你会替别人打卡吗?
这是朋友问我的一个问题,我的回答当然是不会替别人打卡了。
这是原则问题,真的一点都不能妥协。
每天早上你起不来,让别人替你打卡,自己和别人一起承受风险,为什么这种麻烦人的话,你说的出来呢?
对于一些灵活性的问题,无关紧要的,能变通就变通,不用太死板。
刚开始做坏人没关系,重要的是让别人看到你是一个有原则的人。像是和孩子在一起一样,倘若你一开始就规定好去超市能买几件东西,他就会心里有谱了。任何关系都是需要有规则的,亲密关系、朋友关系、家人关系,无一例外。
4
情绪ABC理论的创始者埃利斯认为:正是由于我们常有的一些不合理的信念才使我们产生情绪困扰。如果这些不合理的信念久而久之,还会引起情绪障碍呢。情绪 ABC理论中:A表示诱发性事件,B表示个体针对此诱发性事件产生的一些信念,即对这件事的一些看法、解释。C表示自己产生的情绪和行为的结果。(摘自MBA智库)
这一小节我在看的时候很有共鸣,我很早就在自己的效率手册上写过这一条原则,对我的帮助也是很大的。每当我情绪低落时,我会问自己,是什么事情让我这样了,如果换一种视角,是不是我的情绪就能有所转变。
无论遇到什么事,都把视线聚焦在自己身上,同样是一句话,你思考的方式不一样,那么结果也一定不一样。
人的心情和身体健康真的息息相关,如果你能调节好自己的情绪,多半你就会是个乐观向上的人。要相信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遇到事情,自己去找到解决方法。
5
如果你是暴脾气,那么从现在开始改变,作者给了三个锦囊:
彻底的戒掉抱怨:
这条是重中之重,李笑来在《财富自由之路》也明确提出人要彻底戒掉抱怨这个恶习。如果你还不知道抱怨的力量,踢猫效应请了解一下:一父亲在公司受到了老板的批评,回到家就把沙发上跳来跳去的孩子臭骂了一顿。孩子心里窝火,狠狠去踹身边打滚的猫。猫逃到街上正好一辆卡车开过来,司机赶紧避让,却把路边的孩子撞伤了。这就是心理学上著名的“踢猫效应”,描绘的是一种典型的坏情绪的传染。人的不满情绪和糟糕的心情,一般会随着社会关系链条依次传递,由地位高的传向地位低的,由强者传向弱者,无处发泄的最弱小的便成了最终的牺牲品。其实,这是一种心理疾病的传染。这就涉及到一个“风度”问题。(摘自MBA智库)
你不是这个世界的中心
曾经我们也许都挺把自己当回事的,但越长大越明白,这个世界牛人很多,永远有你不了解的远方,永远有你看不到的厉害角色,所以收起你的暴脾气,安静的做那个渺小的自己。
认真做事是最好的修行
忙起来,世界就没有乱七八糟的事情了,有几天我感觉情绪低落,和一个朋友聊天时,发现她每天弄读书群,都忙到要死了,根本没有时间焦虑了。
此后我发现的确是这样,矫情,是因为太无聊,忙起来世界就清净了。
6
具备快速翻篇的能力:与其纠结过去,不如放眼未来。此生最怕你总是默默回头望,忘了看未来的路。
在小区玩,遇见一个奶奶带着孙女玩,这个阿姨嘴里嘟嘟囔囔的打着电话骂着自己的儿媳妇,大意就是因为儿媳妇爱点外卖,一个卤蛋也点外卖。
过会讲起来自己曾经当儿媳妇时,都吃不饱,不敢吃,怕婆婆等等,如今这个时代都这样了,这阿姨还不能做到看前方,真是有点可悲。
她一边带着孙女,一遍说:“把孩子放在这,我什么也干不了,真是心里着急死了。”这种就是典型的干什么烦什么的人,逃不脱的事,不如认真做好。
过去就是过去了,翻不过那一页,就容易浪费时间;翻过去那一页,你会发现原来还有很多美好的事情要做。
最后引用书中的一句话:活在现在和未来,才是活在希望里。我们要具备翻篇的能力,不能老沉湎于过去而不能自拔,浪费了当下的大好时光。接受过去,也不要为难自己。
谁没有经历过苦难,重要的是你经历的苦难,有没有让你变得更好,让你学到一些在未来免受苦难的能力,倘若有,那经历的苦难就值得,倘若没有,忘掉它,开始重新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