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大的日子

作者: ec643eb00606 | 来源:发表于2020-04-03 10:22 被阅读0次

  秋日午后,北京的阳光细密而温暖。

    进入北大东门,走过北大图书馆,踏着百年老校园落叶缤纷的小径往北走,还没看到未名湖时,那鼎鼎有名的博雅塔就先探过树梢跃入眼帘。高达十三层的密檐塔身尊贵典雅,气势恢宏,“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登临出世界,磴道盘虚空”,就是博雅塔的真实写照。塔下十余米,湖光潋滟,就是未名湖了。环顾四周,亭栏有致,怪石错落,红叶绿树,古木参天。在阳光朗照的天气里,未名湖温柔如少女,静静地枕在色彩缤纷、五彩斑斓的幔床上,又似一片碧绿的绸缎,从绿底红花的画轴后山滑滑地铺展开来,摊得平平展展,铺得波纹细密。蓝天下,澄湖如镜,红树黄花、亭台古塔沿四周倾入湖底,再对称地舒展开去,水天一色,湖光倒影,如诗如画。如果不是微风中湖面粼粼的颤动,孰天,孰水,孰情,孰景,真让人眼花缭乱。自从她从私家园林变成校园一隅,在她的抚慰、熏陶和浸染下,刻下了无数莘莘学子美好的记忆,走出了无数立党建国的栋梁之才。我微闭双眼,徜徉古迹,嘴里哼着不知名的小曲,一时间,竟不知今夕何夕,此地何地……

    北京大学,一所世界级的名校,是无数青春年少梦寐以求的目标。而这次有幸成为“达州人才工作者培训班”中的一员,到北大这样的高等学府学习,对于我来说难能可贵,是一辈子都值得珍藏的经历。全班39名学员,虔诚地融入“北大学子”之列,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当中。

  来北京大学学习,己经是第六天了。我已深深地感受到北大厚重的文化底蕴,领略了中国名师的智慧风采。在讲堂之上,总是一次又一次被学术泰斗的精彩讲授冲击和感染。

  萧鸣政,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行政管理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人力资源开发、人才测评与选拔、绩效考评与管理等。讲堂上,他谈吐自如,激扬文字,纵贯古今。什么是人才?什么是人才评价?什么是人才评价机制?我们无一不用心倾听、冥思、凝想。萧教授幽默精彩的讲授,令课堂上时而掌声雷动,时而笑声阵阵,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我们学到了知识,又见识了萧教授的个人魅力。

  刘俊生,管理学博士,中国政法大学公共行政学科教授、博士生导师、行政管理研究所所长。与其说他是一位学者,我觉得倒更像一位邻家伯伯,五十开外,谦虚、内敛、稳重、豁达。他为我们讲授了当今的公务员管理,并从国际国内进行比较分析。在讨论分析问题时,刘教授要求我们要博大、放达而严谨,我想,这也许正体现了北大的一种精神,一种区别于

相关文章

  • 在北大的日子

    北大,这个始建于1898年的学府,走过百年的风风雨雨,因文化涵养而饱满,因历史积淀而厚重。但它不曾固守陈规,老气横...

  • 在北大的日子

    秋日午后,北京的阳光细密而温暖。 进入北大东门,走过北大图书馆,踏着百年老校园落叶缤纷的小径往北走,还没看到...

  • 在北大的日子

    秋日午后,北京的阳光细密而温暖。 进入北大东门,走过北大图书馆,踏着百年老校园落叶缤纷的小径往北走,还没看到...

  • 在北大的日子里

    以清浅之笔,记岁月芬芳。 ——题记 11月...

  • 我在北大旁听的日子

    柳哲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北大游学,转眼20余年。在“北漂”的岁月中,让我饱尝了生活的艰辛,体味了世间的冷暖,意志...

  • 我在北大旁听的日子

    这几天,高考进行时!三十多年前,我也经历过一场高考,遗憾没有金榜题名,成了落榜生。在社会一番经历之后,在1996年...

  • 我在北大旁听的日子

    这几天,高考进行时!三十多年前,我也经历过一场高考,遗憾没有金榜题名,成了落榜生。在社会一番经历之后,在1996年...

  • 杨沫在北大游学的日子

    北京 柳哲 中国当代著名女作家、“老北漂”杨沫,曾有一段鲜为人知的北大情缘。她年轻时,一度在北大旁听,《青春之歌》...

  • 北大旁听的日子

    柳哲 编者按:在北京大学的课堂里,除了北大的正式学生,还有不少旁听生。这是自北大创办后,一直存在的现象。现代文学大...

  • 那些年,我在北大读博的日子

    现在犹记得,第一次跟北京大学邓兴旺老师发邮件的时候的忐忑,觉得大牛们没工夫理我等小本科生。没想到,邓老师第二天就回...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在北大的日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grfp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