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洛阳之行之评课篇(《少年闰土》)

洛阳之行之评课篇(《少年闰土》)

作者: 王丽wl | 来源:发表于2016-07-27 13:18 被阅读0次

首先要向上课的老师表达深深的敬意:这种勇气是我所不具备的。

少年闰土

执教:济源市留养中心小学   李冬梅

第一环节:谈话导入

1.师生谈话后进入上课环节。

【评:在交流环节中,师提到自己的女儿和学生仿佛年纪,让学生猜自己的女儿多大年龄,这个环节设置相当不错,因为文本中像“仿佛年纪”这样的词语很多,学生不宜理解,提前交流一下,探探学生的底子,顺便掌握学生预习的情况。】

2.师出示鲁迅图片,生交流对鲁迅先生的了解,师随后出示鲁迅资料。顺势导入课题:鲁迅先生非常热爱孩子,今天我们就感知他笔下的经典少年形象。(师板书:《少年闰土》),师生齐写课题 。

李冬梅老师上课中

【评:板书中“少年闰土”和“鲁迅”这几个字夺人眼球,以我的水平来说,绝对值得我学习:优美流畅,彰显着老师的基本功,我一下对她充满好感,可见老师的基本功有多重要,说不定真的会一眼定乾坤呢!】

第二环节:感悟语言

师:很多同学都进行了课前预习,读后发现鲁迅的语言与往常学过的语言有何不同?(师出示带有“其间”“值年”“仿佛年纪”“无端地”“素不知道”“如许”这些词语的句子)指名读并理解这些词。

【评:这些词语难以理解,单独抽出一来解决读的问题,二来解决理解的问题,这一设计可谓一箭双雕,在学生理解的过程中老师教给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用相仿的词代替等。只是感觉学生六年级了,还要教给学生这些基本的理解词语方法,是不是有点小儿科,是学生理解不够还是老师提问不够准确?如果是我的话,我会在学生理解的同时说出自己是采用什么方法理解的,谁还有不同的理解方法。】

接下来老师带领学生一起总结刚才理解词语的方法,并指名让学生有条理的说清楚。

【评:我比较喜欢“有条理地说清楚”,显然老师提的这个要求就比较清楚,不仅要说,还要说得有条理,培养学生有条理表达的能力。】

第三环节:感受人物形象

1.师从《故乡》引入文本第一自然段,谁能读出回忆的感觉?怎样读出回忆的感觉?(学生无语垂首)

【评:这个环节中的第一个问题我懵了:什么叫回忆的感觉,怎样读出回忆的感觉?叩问我们平时的课堂,这样的问题也是层出不穷。这种只有执教者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问题需避免,再说鲁迅先生的文章本就难读,可能大部分学生在家读过课文,可是预习中的读能等同于课堂上的读吗?上课到现在学生还没有读过一遍课文,他怎么读出回忆的感觉?有点强人所难。所以课堂上老师的问题很重要,一定要让学生清楚明白。】

2.读后,师出示第一自然段中“深蓝的天空……碧绿的西瓜”思考批注:这是一个()的世界?你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圈出这些词语。(生读,圈,思)

开始交流

生:五彩的、广阔的、斑斓的、宁静的……

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这部分是什么描写?静态的还是动态的?抓住什么来写的?(板书:静态描写色彩)

3.师出示第一自然段后半部分,思考批注:这里有一个()的少年?你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圈出这些词语。(生读,圈,思)

开始交流:勇敢

师:如果刚才的师静态描写。那么这部分就是

生:动态描写(师板书:动态)

师:抓住

生:动作(师板书:动作)

师带领学生一起做刺猹的动作,体会闰土为什么用“捏”不用“握”。

【评:这是鲁迅先生比较经典的文章,经典文章必有经典之笔。那么这篇文章中第一自然段的环境描写和动作描写就是其一,老师抓住这个方面让学生深刻体会,做到了重点突出。但对她的设计上我并不赞同。前一段时间学习龚雄飞院长的报告中有一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给人家评课说人家这儿不好,那儿不好,你得想清楚要是你来上,你会怎么做?我想要是我的话,我也会从《故乡》入手引入第一自然段,同样是出示图片,我不会出示文字,更不会让学生先读,而是让学生说说自己都看到了什么,自己会怎么描述这幅画面。我们平时总是让学生通过文字联想画面,为什么不能通过画面去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力呢?接着才会出示鲁迅先生写下的文字,通过这样的比较阅读,感受环境描写和动作描写的作用不是水到渠成了吗?我觉得就像于永正和崔峦老师说的:语文就要简简单单地教,不要搞得太复杂,短短的一段文字拆开了,揉碎了。什么美感都破坏了。也把学生教迷糊了。最后一个环节中,老师提出来为什么用“捏”不用“握”,这个问题很好,但是遗憾的是不是学生提的,更遗憾的是,还没等学生深入思考,老师就急忙公布出来答案。为什么不让学生提出来呢?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课堂上的质疑很重要,等待也很重要。】

师将第一自然段完整出示出来,男生读,指名读,女生读

【评:这一环节中充分体现了老师对学生的尊重,这节课明显感受到学生发言不积极,但老师并没有受此影响。当学生没有勇气站起来读时,老师邀请学生跟她一起读,用自己的读来弥补学生的不足。】

第四环节:初识闰土

师:这篇文章除了写回忆外,还写了和闰土相识、相处和离别。我们回到30多年前的相识画面。(师出示图)哪个是闰土?画出第一次见到闰土时,闰土长什么样?(顺势板书:紫色的圆脸头戴小毡帽颈套银项圈)

师:如果我把“紫色的”“毡”“银项圈”去掉,你再读读,发现了什么?明白了什么?

【评:通过去掉部分关键词后与原文的比较阅读,让学生发现描写抓住人物外貌要抓住典型特征来写这一写法。只是第一课时不让学生读课文,他怎么知道课文讲了和闰土相识.相处.离别呢?】

第四环节:拓展练习

1.师让一名学生站起来面向大家:他这叫“紫色的圆脸吗?”接着让学生针对自己班上的同学进行外貌描写,最后出示面面俱到的一段文字,让学生猜猜描写的是谁。

【评:这部分内容设计值得学习:从课文中学方法。老师选择这部分内容也是眼光独到。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活动让学生明白抓住人物的典型特征对进行人物外貌描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当即让学生练习说一说。知道怎么写得还远远不够,能够将课文中习得的方法运到到自己的习作中才是王道,当然,我觉得有时间的话写一写会更好些。】

2.拓展阅读闰土后来模样的变化、水生的外貌和阿累《一面》中鲁迅的外貌。

【评:这部分的设计中,老师注意了教材的拓展性,使学生的阅读面一下子打开了,除了使学生对《故乡》这部小说感兴趣之外,还加深了对外貌描写的认识,明白人物在不同时期外貌并非一样。听完这部分内容,我突然有个想法,把练笔的设计放在这里会不会更好?让学生写出或说出不同时期人的不同特征会不会让学生认识更深刻?但是最后出示阿累《一面》中的鲁迅的外貌我反倒觉得有画蛇添足之嫌。】

【说明:受我们学校教研氛围的影响,评课时除了优点之外还有自己的思考,要说出自己的不同看法。但是我发现这次培训班里的各位老师在评课时都只谈优点,好像执教者的课设计得无懈可击,上得天衣无缝,我实在不敢苟同,但是保留自己的看法。在这里胡言乱语一下下,不喜欢这样的评课氛围。贲友林老师说:千万不要把课上得太完美,否则你就走到了尽头,要追求有缺陷的课。我很庆幸我上过的课曾经被我们学校的老师,被市教研员批得鸡毛狗不是的。】

相关文章

  • 洛阳之行之评课篇(《少年闰土》)

    首先要向上课的老师表达深深的敬意:这种勇气是我所不具备的。 少年闰土 执教:济源市留养中心小学 李冬梅 第一环节...

  • 《少年闰土》之同课异构

    《少年闰土》同课异构 付军丽:《少年闰土》 教学流程: 一、导课 二、作者简介 三、字词积累 1 .读音 ...

  • 论课堂上学霸的“霸权”行为

    昨日,上了《少年闰土》。课堂上,班里的小梦表现特别好,站起来不断发言,精彩纷呈。 评课环节,有老师提出...

  • 学生小董

    今天讲新课——《少年闰土》。在讲到第一段的时候,同学们体会到环境描写的静谧辽远,闰土刺猹时身手之敏捷,我让学生自己...

  • 少年闰土备课案

    明天即将开启第八单元的教学,第一篇是《少年闰土》。这个单元是认识人物——鲁迅单元《少年闰土》是鲁迅先生小说...

  • 💡【教学设想】《少年闰土》说课稿

    《少年闰土》说课稿 一、说教材 《少年闰土》是一篇精读课文,文章用舒缓、深情的语言,采用倒叙的方法,一开始就把所要...

  • 少年不懂鲁迅,如今才知道,自己就是闰土

    《少年不懂鲁迅,如今才知道,我们都是闰土》是我今天看到的一篇文字。少年不懂鲁迅,如今才知道,自己就是闰土。是我现在...

  • 天真说

    再读《伤仲永》而后悟:方仲永之泯然众人,非才之失,是天真之失。 又想到,少年闰土与中年闰土之不同,亦在天真之失。 ...

  • 《优师优课英国博赞思维导图管理认证师认证班》李娜第五幅《少年闰土

    《少年闰土》是六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这是我备课时绘制的一篇思维导图。中心图就是课文中的插图,少年闰土手拿...

  • 《少年闰土》听课感受

    《少年闰土》一课通过“我”的回忆,刻画了一个活泼可爱、聪明能干、有丰富常识的海边农村少年形象。表达了我与闰土...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洛阳之行之评课篇(《少年闰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gugj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