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社会实践应该是我们人生最后的一个“学校”。
我们经历过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包括研究生和博士)之后就进入社会实践了。在社会实践中,我们在公司或者在编制事业和政府单位上班,或者自己创业当老板。工作岗位应该是我们最后的一个“专业”,当然这个专业是可以通过跳槽转换的。转换的前提应该是自己对转换前行业的了解和思考预判,对下一个行业的了解思考预判。如果只是单纯地追求入职工资的高低,不是追求在本行业技能的学习和积累,那么入职工资永远比不上在该行业发展多年的人的待遇。所以,我认为如果想获得更高的薪酬待遇,应该是在本行业长时间的发展,工作的同时学习和积累经验。如果没有深思熟虑,只是心血来潮就放弃当前的工作跳来跳去,那只是该行业的门外汉,无法深入了解该行业的相关知识,譬如政府对该行业的政策、投入,该行业大公司的发展情况,国外发展的程度相关信息。这些是否知道一二呢?
当然,我们还年轻,多尝试无可厚非,关键是尝试的勇气被流言蜚语慢慢地消磨了。
同样尝试之前的思考分析也是很重要的,不然就是贸然决定,中途会出现不坚定,可能会后悔,内心动摇,不再坚持。多思考分析,多总结经验,与比自己经验丰富的人沟通,多听听,听完别人的意见,再下决定。要比自己一个人下决定要有底气些,压力也要少一些。
一个人独处的时候,静静的分析对所发生事情的看法有所感悟,遇到事情的时候,付诸实践,得到锻炼,自己反省以觉察到自己的不足并且学习克治约束,而最难得的就是有过而改之。
我认为分享给别人自己的看法也是很重要的。
王守仁的格物有四个基本主张:1.静处体悟.2.事上磨炼.3.省察克治.4.贵于改过。
上面是白话翻译,最后一句是我自己加的。
对于本行业有没有深入了解?可以看看近五年的政策变化。
为什么要看政策呢?
因为政策是行业发展的指挥棒。
为什么是近五年呢(12-17)?
因为十八大,习李时代[奸笑]
那怎样去了解政策呢?
看新闻,搜发展白皮书,政府工作报告。
别人的反对或者同意对于我来说不重要,关键是自己有没有了解、思考、分析、总结。
因为错或者对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