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记事前,我就接触到了书。我上学晚,8岁才上小学,在那之前,上了一年的学前班,母亲那时候在家务农,父亲在外面打工,但我母亲在我上学之前就给我买了几本带有插图的识字学数的书,闲下来就教我认字,母亲虽然只有初中文化,但对文化的的追求从没断过,那时候家里穷得很,住的是一间土房,母亲就养羊养猪来补贴家用。
总算是家境有些起色,母亲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我身上,从小就给我讲她所知道的为数不多的几个励志的典故,我至今仍然记得她讲过的“铁杵磨成针”“岳母刺字”“孔融让梨”的故事,她教我认字,母亲就是孩子的启蒙老师这句话在我和我妈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于是在上学前,大概五六岁的时候,我已经能认识所有数字和一些简单的诸如“人”、“口”、“手”、“大”、“小”之类的汉字,所以到了学前班,上课学的汉字我基本都认识,成绩自然在班里是数一数二的。
到了小学,在学校的小图书室,那时候很多学校都没有能看课外书的地方,我们的语文老师专门没周安排两节课让我们看课外书,学校的图书室虽然只有为数不多的一些书籍,但那是我打开世界开拓思维最好的地方,从《十万个为什么?》到《世界未解之谜》,从《童话世界》到《读者》,通过书籍我第一次发现世界的奇妙,第一次被书里的故事感动到流泪,至今我仍然记得小学读的最动人的一本书是曹文轩的《草房子》,我从学校借了这本书,每天放学回家写完作业就迫不及待,如饥似渴地读了起来,那书里的故事仿佛很近很近,近得就在身边,又仿佛很远很远,远到不可触摸,每每读到动情处,就禁不住流下眼泪。
从那个时候,我迷上了课外书,迷上了小说,迷上了文学杂志。到了初中和高中,我几乎把所有省下来的零花钱都买了书。那时候《读者》、《意林》、《萌芽》、《故事会》等杂志在家里堆了整整一箱,为此遭了父亲很多打骂,因为家里本身不富裕,光这些杂志就花费了很多钱,除了这些我还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鲁滨逊漂流记》《格列佛游记》《水浒传》《西游记》等一大推中外名著,而这些书,也是我偏科的始作俑者。
到了高中,我语文成绩几乎全校无敌,但是数学英语差到崩溃,但即使这样,依然阻挡不了我读书的热情。每当同学们有什么好的书,我都会借着看看,印象最深的是高三的时候,一个同学买了一套路遥《平凡的世界》,这部书一直是我想看但又没钱买的,我就借来看了,我深深被书中的故事所吸引,因为那写得不就是我们陕西,不就是我们农村,不就是我们黄土高原吗?我虽然不在陕北,但相似地貌的渭河平原依然可以感受到黄土的厚重,即使到了现在,《平凡的世界》依然深深激励着我,孙少平,孙少安兄弟两人的奋斗史,不就是中国几亿人的奋斗史吗?
爱看“闲书”注定不成功,我大学考进了一所陕西的普通专科。那时候爱上了诗歌,从初中开始我已经陆陆续续读了很多诗,不仅是古代诗词,像艾青、徐志摩、舒婷、席慕蓉、海子、汪国真的诗,我都读过,也被这些优美的语言和诗意的景象所打动,我开始了写诗,虽然从初中就开始模仿别人写诗,但现在看来那时候写的诗真是太过幼稚。
我心中一直有一个文学梦,有一个作家梦,从小学到如今从未间断,我也从未停止写作,虽然写的东西不能和大家和名家相比,虽然做着平凡的工作,但我心中对文学的渴求越来越强烈。
刚毕业的时候,参加了几个征文比赛,没想到竟然有三个比赛都获奖了,虽然是小奖,但我第一次证明了自己,如今,我开始尝试写小说,希望自己的书没有白读,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也希望对得起老师,对得起父母的养育之恩。
本文系征文比赛扑街作品,大家多多支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