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眼,被干净的画面吸引,一个小男孩生活的镇子。

背景放在了二战时代,一路看下去都是美好生活的一面,无关政治、信仰,无关外面的乱哄哄。就像我的影评从来都是从一个最基础的观众做起,入戏。专业性的技法在我看来不是我所关心,把一个故事包装成茧,还是把一个故事让人徐徐记住,像一个人,走进心里总好于在眼前晃来晃去。
在一个美国沿海小镇,八岁小男孩雅各布天生矮小瘦弱,为此没少受同龄人欺负,还被取绰号为“小男孩”。他最好的朋友兼搭档,就是自己高大魁梧的父亲。在父亲的教导陪伴下,雅各布渡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直到父亲应召入伍,投入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场中去。
就在雅各布期待父亲回家时,噩耗传来,他的父亲在菲律宾被日军虏为战俘,生死未卜。与此同时,雅各布和他哥哥将仇恨发泄在镇上的一个日本人桥本身上。神父为了教育雅各布,将一个“古老的清单”交给他,只要他把清单上的任务都完成,他就能拥有可以移动大山的信念和力量,从而就能把他的父亲平安带回来。这个清单的其中一项,就是和日本人桥本成为朋友……
小孩子的世界是白色的,谁忍心把一片干净的土地涂的乌漆嘛黑。要保护还没有被污染过的童心,这种责任必须得做到。
当父母的就得像教父那样,给孩子一种原生的力量。
儿子三岁多那年,有一次晚安前他郑重的问我一个问题,爸爸,魔鬼在哪里呀。我也郑重的摸了摸他的胸口,魔鬼只在人的心里面......我就像影片中那样,埋下了一颗种子。从此,他没怕过黑夜,没怕过妖魔鬼怪,即使后来他接触的世界光怪陆离的大大超出我对他的预料。
太童话,不就是你我都鄙夷却心里默默亲近的东西吗?

小时候第一个羡慕的人是孙猴子,升天入地无所不能,侠义又忠勇。后来又喜欢圣斗士的顽强,还有小胖车笨笨的坚持,大白鲸的团结与探索,蓝精灵的幸福可爱,猫和老鼠的智慧与善良……确切的说,比现在真假马云语录励志的多,比教科书本更深入人心。
与其说这是一部美国口味的鸡汤,不如说这是人们潜在的一种需求,美好的愿望与憧憬,在人的历史中从不会被折叠后收起来。孩子靠幻想去游戏,成年人靠吹牛完成乐趣,形式上我们鼓励孩子的天赋与童趣,背地里我们嘲笑大人的不切实际,但是心理上的,本质上,我们和孩子没有区别,孩子玩游戏叫过家家,成人就被叫意淫了?在上帝眼里不都一样。

有美好的信念不是坏事,人的幸福之一不就是如此么。
万一被上帝看到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