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简书面面观
宋人的一封书信,让人崩泪

宋人的一封书信,让人崩泪

作者: 马少军 | 来源:发表于2019-01-23 15:17 被阅读233次
    宋人的一封书信,让人崩泪

        今天闲翻《宋人轶事汇编》,在卷三十一看到洪皓的事,觉得有趣,就写点文字,作为今天的日记。

        洪皓少年得志,官至礼部尚书,曾出使金国,滞留十五年,威武不屈,被宋人当做苏武一样的人物,获得广泛的崇敬。但他最大的贡献或许在教子的方面,因为他生的八个儿子里面,先后出现了三个丞相,最有名的,就是那个写了《容斋随笔》的洪迈。三丞相,四学士,父子皆为正一品,这在历史上是很不多见的。

      而洪皓这则轶事,是说他于熙宁年间游太学,十年不归,他的父亲老境孤寂,忍无可忍,终于寄去了一首诗:

    太学何蕃且一归,

    十年甘旨误庭闱。

    休辞客路三千远,

    须念人生七十稀。

    腰下虽无苏子印,

    箧中幸有老莱衣。

    归时定约春前后,

    免使高堂赋式微。

        这首诗在《读书镜》《西湖游览志余》《坚瓠丙集》都有记录。在诗中,他给儿子讲了好几个典故。

        第一典故,就来自唐代大孝子何蕃。何蕃《新唐书》有传,说他“事父母孝,学太学,岁一归”。何蕃游太学时,每年回家省亲,雷打不动。但因为路途遥远,交通不便,回家就是一件很麻烦的事。父母心疼儿子,也怕耽搁学业,就阻止了他。一年不行,他便改为两年一回家,又被父母阻止,这样,就导致他有一次五年都没有回家。

        第二个典故,是引用了杜甫《曲江二首》中的“古稀”一说。杜诗云:“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杜甫说自己到处都欠着酒债,那都是浮云,而人能够活到七十岁,古来也是很少有的了。

      第三个典故,说到苏秦。苏秦当年成功说服了赵、韩、燕、齐、楚、魏六国君王以“合纵”策略一致对秦,最后被推为“纵约长”,身佩六国相印。当他衣锦还乡时,不仅周天子派人打扫街道,洛阳百姓争相瞻仰,连平日里对他冷淡嘲讽的嫂子,也战战兢兢,伏地不起。这样的成功,对他当年刺股苦读的付出,算是一点报答。

        第四个典故,提到了老莱子彩服娱亲的故事。春秋时楚国隐士老莱子年过七十白发苍苍,但经常穿上五彩童衣,在父母面前蹦蹦跳跳,作出了小孩的样子,父母看了乐得不行。有一次,他上堂取浆,却不小心跌了一跤。他害怕父母担心,就故意装出婴儿啼哭的声音,并赖在地上打滚,惹得父母哈哈大笑。

    宋人的一封书信,让人崩泪

        这很容易让人想起论语里的一则典故。子夏问孝,孔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孔子认为,给老人吃好喝好,算不得是孝,孝的最难处,就在子女的容色上。子女对父母有了好的容色,且想办法能让父母高兴,这个才算是孝。老莱子彩服娱亲,是真正地做到了这一点。

        最后一个典故,提到“式微”。《诗经·邶风·式微》:“式微,式微,胡不归?”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

        这位老父亲为了见到儿子,在诗中做足了功夫,他比前比后,引经据典,并举了两位孝子的先例,来指出不回家看望父母是不孝的。子女不孝的话,由父母亲口说出来,这分量是很重的。

        这首诗其实就是一个老父亲写给远行儿子的家书。翻译过来,大概就是这个样子的:

        儿子:

      你还好吗?不知道你那边怎么样,十年不见了,我们现在特别想念你。如果时间允许的话,你能不能回一趟家来?你在太学游学,我们都知道你特别忙。但同样是在太学游学,唐代的何蕃总是能抽出时间来,每年去看望年迈的父母,而你却在外面吃好的,喝好的,十年时间,杳无音讯,从来不管家里人的死活,你不知道我们老了吗?儿子啊,你千万不要嫌路远,我们都是七十岁的人了,有今天没明天的,说不定你以后来,就再也见不到我们了,所以,趁着我们还活着,时间还允许,你就回上一次家吧。至于像苏秦那样建功立业的事,我们都不苛求。其实一个人除了建功立业,实现自己的抱负,还有别的事可以去做,比如一家老小高高兴兴地在一起生活。咱们家的木箱里,还放着你小时候穿过的衣服,我们想念你了,就拿出来看一看,这些很容易让我们想起老莱子彩服娱亲的故事。你回来一趟吧,我们把时间定在春节前后可以吗?儿子啊,回来吧,思念是最让人痛苦的一件事,白天还好过,但每到夜晚,时间就过不去。请你理解我们思念的苦心,再也不要让你年迈的父母每天晚上站在村口盼望你回家。

    宋人的一封书信,让人崩泪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宋人的一封书信,让人崩泪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hajj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