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
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怀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
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
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
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
对曰:“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
其母曰:“能如是乎?与汝偕隐。”遂隐而死。
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地名)为之田。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左传• 僖公二十四年》
晋公子重耳在秦国帮助下归国继位,是为晋侯,后世称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
结束了颠沛流离的逃亡生涯,入继大统之始,文公对曾经跟随和伺候自己逃亡的有功之人进行封赏,介子推不求荣华显达,不贪功好利,所以没有去要求封赏,这些赏赐也没有涉及到他。
跟随重耳公子逃亡的时候,有一次君臣们断粮了,大家煮野菜草根为食,重耳公子难以下咽,饿得奄奄一息,命悬一线,介子推割下自己腿上的肉煮了献给公子充饥(割股奉君)。
谈到关于封赏的事,介子推和母亲说:“献公有九个儿子,只有国君还在,惠公和怀公没有留下亲近之人,晋国内外也都抛弃他们,上天没有断绝晋国社稷,一定有人继承和主持国政。现在主持晋国的除了国君还能有谁,是天下形势早就安排好的,那些追随国君的人却把这个当成是自己的功劳,不是贪天之功、欺天之罪吗?下面的人把罪过粉饰为功劳,国家却赏赐这些奸恶之臣!上下欺瞒的这些人,实在难以和他们一起相处!”
母亲说你怨恨到死不如去说明自己的功劳,也求得一些赏赐。介子推说,自己批判这样的做法再去这样做,那罪过更大,况且怨恨的话已经说出,那就干脆连那些俸禄也不要了吧。
母亲说那也要让国君知道你的想法才好,介子推说已经决定隐居了,就不用说些粉饰的话语了,说了就像在乞求富贵一般。
于是大孝子介子推背着母亲逃到了绵山上隐居起来。
另外几位一起逃难并受封赏的大臣替介子推鸣不平,悬书宫门,晋文公见书,后悔忘了功臣,亲自到绵山请介子推出山受封,介子推避而不见,文公下令三面烧山,留一面出口逼介子推下山。熊熊大火三日而熄,君臣进山寻找,见介子推母子相拥抱树而亡!
文公追悔莫及,失声痛哭,下令今后此日不得再生烟火,人皆冷食不炊,是为“寒食节”。
文公想起介子推曾言“我不求封赏,但愿您做一个清明的国君”,于是定次日为“清明节”,专来祭奠介子推,后世逐渐演变为祭祀先人的节日。
文公令人捡一段烧焦的柳木,做成一双木屐,每思介子推,常叹“足下,足下,子推足下。。。。。。”
文公将绵山之地封为介子推祭田,来铭记自己的过失,表彰忠义善良之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