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仅是一种主观划分(网络):
1、对眼前作品完全无认识,仅凭感受,并且停留在这一感受中。这时,欲望与功利性越弱,就越是能获得“审美体验”。但此时,也由于没有认识和知识的参与,这种知觉活动本身是模糊的、不够深入的、断断续续的、似有若无的。那么小孩就属这一层。也是纯知觉活动,具有纯粹性,但深度和精致度都明显不足。
第二层境界:知识与认识参与进来,帮助推进感受的深入化和细致化。这一层里面,最需要警惕的,就是知识对感受的压抑作用,也是通往第三层最大的一个挑战。
第三层境界:也是文中所讲的“心斋和坐忘”——
“忘知”与“忘欲”。
在第二层,知识作为感受的推进器,完成其使命后,便需要退场离去,这时,知觉已经达到足够的深度和精致度,那么它还需要恢复无用的“纯粹度”,这是为什么知识和欲望必须在这时离场的原因。
这三层不是全然呆板地有明确先后顺序的,而是不断地在交互—孤立,进场—离场中,将审美知觉中的“纯粹、深入、精致”,不断推至高峰,并且使其具备连续性与稳定性的状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