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中国人的死亡教育,隐藏在流传千年的古诗词里

中国人的死亡教育,隐藏在流传千年的古诗词里

作者: 骑象小学堂丨象象妈 | 来源:发表于2019-04-08 18:08 被阅读0次


孩子的思维很跳脱,偶尔会在不经意间问出,让老母亲难以正面回答的问题。

 

象象还小的时候,突然有天瞪大了眼睛问我:

 

“妈妈,死,是怎么一回事?”

 

那天我被问了个猝不及防。脑子在快速思索着,却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答案。

 

情急之下,就随口找了个理由蒙混过去了。

 

后来象象一直闷闷不乐。难以排解的困惑,成为她的心病。

 

晚上,她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

 

我主动挑起了那个被迫中断的话题:

 

“孩子,妈妈也很难讲清楚,死到底是怎么回事。”

 

“但是妈妈知道三个故事。或许可以教我们,如何去面对死亡。”

 


第一个故事发生在北宋时期的黄州。

 

正是秋高气爽的时候。苏轼和朋友在被当地人称为古“赤壁”的景区泛舟。

 

当时的景点,还没有人山人海的游客。


 

波澜不惊的江面,和一望无际的芦苇。一艘船、两三人,在天地间显得尤为渺小。

 

白雾从江面上升起,将小船笼罩在白茫茫之中。彷佛进入了似真如幻的仙境中。

 

身处千载难逢的美景之中,苏轼和朋友高兴极了,开怀畅饮。

 

酒一上头,朋友却悲从中来,在江上趁兴唱起了歌。萧声凄美的伴奏下,苏轼被戳中了心事。

 

当时苏轼刚经历了人生的“至暗时刻”

 

从政坛的明日之星,沦落为阶下囚,又在绝望之际逃脱升天。

 

人生大起大落,莫过于此。

 

他个人命运如同这江上的小船,随波逐流却无力掌控。

 

朋友解释说:古时候曹操那么伟大的人物,在这个地方曾做下惊天动地的伟绩,但是如今人和事都烟消云散了。

 

“像我们这样的人物,就更加渺小了。和无穷无尽的长江比起来,生命就在瞬息之间。真的是让人感到悲哀。”

 

但是苏轼,并没有同意朋友的看法。

 

他说,江水在不断流淌,但是从没有消逝,月有阴晴圆缺,却没有消减。生命就和世间万物一样,处在往复循环之中,是无穷无尽的。

 

象象眨了眨眼睛,似乎有些不理解。

 

我继续解释说:“就好比,妈妈的妈妈生下了妈妈。妈妈生下了象象。象象以后也会有自己的孩子。理论上,生命会一代又一代延续下去,永远都不会有终止的那一天。”

 

象象心里似乎舒服了一些,但是她突然又说:“可是妈妈,我还是不想你死去。”

 

第二个故事发生在唐朝。

 

一个文质彬彬的年轻人,在当地人的指引之下,专程前往已经去世几十年的“诗仙”李白墓前凭吊。

 

说起诗仙,年轻人心里也曾经是一百个不服。

 

李白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只不过是赶上了好时候罢了。

 

他曾经当着很多人的面这么说过。他觉得,比起才华,自己也未必比李白差。

 

这个年轻人就是白居易

 

但是站在李白的墓前,他却沉默了。


 

当年写下惊天动地诗词的李白,当年天子呼来不上船的李白,当年曾让权臣高力士脱靴的李白,死后也不过是荒坟里的一堆枯骨罢了。

 

看着李白坟前无穷无尽的荒草,想起他颠沛流离的下半生,再联想到自己,争名逐利的心思淡了下来,胸中满是物伤其类的感慨。

 

死亡面前,人人平等。

 

越是才华横溢,越是功绩不凡,越是能体会到寿命将尽时的残酷。

 

于是他写下:“但是诗人多薄命,就中沦落不过君。”

 

“我们诗人的命运大多都很不幸,但是比起落差都比不过您啊。”

 

听到这里,象象简直快要哭了出来:

 

“如果每个人都要死的话,那活着是不是没有意义了啊?”。

 

我轻声地安慰她,开始了第三个故事。

 


南宋末年,来自蒙古的铁骑横扫中原。

 

当时皇帝已经向蒙古人投降,但是文天祥却率领着残兵,在江西、广东这些地方抵抗。

 

面对无比强大的蒙古人,文天祥率领的散兵游勇根本不是对手。

 

但是越战越败,越败越战。

 

文天祥一直没有屈服,就连敌人都非常佩服这个硬骨头的文人。

 

后来因为叛徒的泄密,文天祥暴露了行踪,被蒙古人抓住了。

 

蒙古的将领很佩服他,希望他能够投降,而且允诺会有高管厚禄。

 

但是文天祥断然拒绝。

 

他说:“国亡不能救,作为臣子,死有余罪,怎敢怀有二心苟且偷生呢?”

 

在被俘虏押送经过零丁洋时,文天祥写下了千古诗篇《过零丁洋》


 

他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

 

“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

 

我对象象说,文天祥从来没有因为生命的短暂而感到消极和哀伤,相反在有限的生命里,他为了保护祖国和国民,几乎奉献了自己的一切。他的生命质量非常高,他的人生也非常有意义。所以直到现在,人们都很怀念他。

 

听完三个故事之后,象象小脸红扑扑的,进入了梦乡。

 

她似乎已经不再因为死亡这个问题而苦恼。

 

为了让孩子懂点新知识,老母亲差点愁白了头。


但是迟早得有一天,我会对着孩子坦诚:


“关于死亡,妈妈也是弱小而无知。"


死是生命中不可预测和掌控的。


唯一能做的,我会陪在孩子身边,和她共同面对。



春天是学读诗的好季节。


想和象象妈一样,出口成章,随时给与孩子诗的熏陶吗?


想让自己的孩子像象象一样,沉浸在古诗和传统文化的海洋中吗?


和小孩一起诵读古诗吧。让阳光住进我们的心里,让这个春天心里暖洋洋。


春天学诗,选择一日一诗!

一日一诗,每天十分钟;

一起成长,很美好。

现在购买还可获得对应年级的精美诗词卡片,色彩鲜艳,制作精美,孩子爱不释手。

一日一诗一卡片,孩子轻松携带,随时复习巩固。

相关文章

  • 中国人的死亡教育,隐藏在流传千年的古诗词里

    孩子的思维很跳脱,偶尔会在不经意间问出,让老母亲难以正面回答的问题。 象象还小的时候,突然有天瞪大了眼睛问我: “...

  • 国学系列经典分主题古诗词字帖,春秋云月山水柳花人茶

    学习古诗词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个拓展知识面、积累写作素材的好办法。古诗词里不少的经典句段流传成百上千年仍旧成为经典...

  • 柳芽又绿

    年复一年,冬去春来,柳芽儿渐绿,红花儿将来。 春天的景是美好的,从流传千年的古诗词里,从文人墨客的画卷里,到山间田...

  • 藏在春色里的古诗词

    三月的成都,阳光正好,花与诗相配,“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岑参 )满城都...

  • 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史 起源于一个女人

    我们常说,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史。之所以说是五千年,主要是我们中国人深藏在骨子里的谦虚在作祟,中华的文明可以追溯...

  • 藏在餐具里的教育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精美的餐具能让人心情愉悦,食欲大增。在美食里,何种菜肴搭配何种餐具也是...

  • 清明节这天,我补上了成年人缺的死亡教育课

    想了一晚上,终于把墓志铭想好了 中国人不仅缺乏性教育,其实更缺乏死亡教育。我们不该避讳死亡,,直面死亡才能更好的"...

  • 读《汉字的故事》有感。

    3.2 最近看的书就是《汉字的故事》,深有体会。中国的汉字流传千年,可谓一字一乾坤。藏在方块里的中国故事,很多就这...

  • 中国的诗意在哪里?

    中国是一个诗意的民族 从《诗经》开始 绵延在中国人的基因里 汉赋、楚辞、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便是流传千年诗...

  • 中国人缺失的死亡教育

    疫情趋于平缓,防疫步入常态。此时,我想与大家讨论一个话题——“中国人缺失的死亡教育”。 2019年初,有一条微博热...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国人的死亡教育,隐藏在流传千年的古诗词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hbpi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