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经典,充实精神食粮

读经典,充实精神食粮

作者: 梅美生活1 | 来源:发表于2023-05-16 12:30 被阅读0次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
阅人无数不如高手指路
高手指路不如自己开悟

当把《了凡四训》与《大乘无量寿经》、《古文观止》放在一起时,我终于有了资料被收集齐全的放松感。下来就需要把几本书的内容放在脑子里,落实在行动上。好几年前阅读《大乘无量寿经》时,我便有过一个想法,未来一定要与《了凡四训》《古文观止》搭配着一起看。如果取用罗振宇的说法,那就是用运用阅读的方法实现与古代圣贤的见面会。

好几年前,孩子他爸的一位江苏友人来家里做客,他在聊天时提到,自己常会听着净空法师讲解的《大乘无量寿经》入眠,我听后很吃惊,这位友人是一家私企老板,年龄三十岁左右,被周围人称为青年才俊。他怎么会对出家人的修行功课感兴趣呢?佛经是那么的深奥,难道学佛会对他的企业管理有帮助?我想到便问了,他直言,帮助相当大。

两年后,我回西安老家看亲戚,亲戚在我离开时送了我一本书,我背着书回到家后插入书柜后将近一年才打开,天哪,因为这书包着书皮,直到我打开那刻才发现,竟然是净空法师讲解的《大乘无量寿经》。

这算是天意还是巧合?不论怎样,既来之,则受之,当我翻开这本书,佛学的大门也正式为我打开了,我没有想到,这之后的半年时间里,我竟然被经书彻底迷住了,佛教作为一种跨越国界的宗教文化遗产,是教育,是启发人们智慧的学问。佛理具有不可思议的魅力。我不知道自己前世是否参悟过佛学,但不能否认的是,当我一看到这本书,就忍不住想赶紧读完它。后来,又悟过《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留下若干文字心得。

《大乘无量寿经》魅力四射,置入大脑后,异常地开心,心能静下来了,烦恼也少了,并常伴舒畅感,能用佛学理论分析一些以前难以解释的现象了,虽然还有许多佛理需要更深入的参悟,但佛学理论的圆融通达,令人受益匪浅,不仅帮助人打开思维,更是刷新了我对世界与人类的认识,对我个人的影响是巨大的。

净空法师非常喜欢与崇尚古代先贤们留下的智慧学问与经验记载,比如:《四书》《五经》《二十五史》《四库全书》等,他说文言文是《四库全书》与《大藏经》的钥匙。能背诵五十篇《古文观止》里的文章,就能读文言文,进而就能阅读《四库全书》与《大藏经》。如能背诵一百篇古文,就能写文言文了。文言文的基础打好了,中华民族才不会亡。

净空法师的爱国来源于对祖国传统文化与历史的了解,他认为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比不上我国。我们国家有五千年的历史,对于人生的经历、智慧远远要超过外国人。但外国人知道中国人聪明,却又瞧不起中国人。原因是中国人不团结。

净空法师接着谈他在美国遇到的一个外国人,那人很讽刺地对他说:“我们西方承认,一个和一个比,中国人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二个二个比,犹太人第一;三个三个比,日本人第一。”他问净空法师,为何中国人不团结。净空法师回答他,这是上帝的安排。那外国人是个基督徒,他很不解,为何是上帝安排的,净空法师回答,中国人既然是最聪明的,如果中国人团结了,那世界上还有你们吃饭的地方吗?那外国人愣了一下后便笑了。

净空法师提到,中国要强大,第一就是要恢复自信心。要恢复自信心,就要读文言文。这里,我个人理解的是阅读古代先贤的经典,从中可获得借力,并启发解决疑难杂症问题的通道与智慧。儒释道学问博大精深,是凝聚中华民族精神的文化基石。是增强自信心与功德无量的学问,体现在现实,有助于社会安定,国家富强。近些年,国家开始重视复兴传统文化,民族的向心力显著增强。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着国民的文化自信。

净空法师对“佛经”的解释自带强大磁场。他说“佛经”有四种特点,即“贯、摄、常、法。”具体解释如下:

”即贯穿所说的道理。头头是道,有层次,有条理,听了容易明白。以《古文观止》为例,里面收集的三百多篇文是几千年来中国文学里的精彩作品,这里面的文章删一字不通,加一字累赘。文章做到字不能加不能减,即是贯;“”即摄受,有一种吸引的力量。象吸铁石一样。这种能力古文没有,再好的文学作品,念多了,味道也会淡,可见力量有限。唯独佛经的力量是无限的,念不厌。可见,它的摄受能力巨大;“”即佛经的理论、方法,永远不变;“”即法则、轨道。过去人、现在人、将来人都要遵守。遵法,才能前进。具足以上四个意思的也才能叫经。

阅读《古文观止》文言文版本,读得很慢很慢,消化得更慢,慢到中间放下了很长一段时间,哪天偶尔想起来了,才又翻不到两页又放下了。所以,可以预见到,《古文观止》肯定是放在三本书里最后读完的那本。不过,但凡是阅读过的文章,的确篇篇精品,就拿陶渊明《归去来辞》、《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来说,我阅读完依然兴趣盎然,并自主主张地把三篇段落删减排列又组合,最后玩味合成一篇。

读书,最难得的境界是沉下心来地与当中的文字捉迷藏,浸泡在经典文学的世界里,那种意犹未尽,远不是吃一顿大餐或购到一件时尚物品的满足可以比拟的。经典对精神的滋养属于润物细无声,它讲究的不是急功近利的饱腹满足感,而是把珍宝养在细胞里,细心呵护,以待它蓄势待发后的副产品为自己的心灵填补空白。

《了凡四训》是听了净空法师的建议后早想入手的一本书,翻阅后,才知道,袁了凡的这本书流行极广、影响极大的劝善书,其核心思想就是“命由我作,福自己求”。全书分四个部分进行论证。

第一部分的“立命之学”是全书的精华部分。就是自己把握、创造自己的命运。关于“立命”一词,了凡先生在云谷禅师启发下,继承《孟子·尽心上》提到的思想:“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天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了凡先生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证明普通民众的命运是先天注定的,而那些一心修德、终身行善的人,完全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提升自己的生活质量。并结合宿命论(即人们常说的“命中注定”)与报应论(即人们常说的“善恶有报”)的例子,使两者对立论圆融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第二部分的“改过之法”说明善恶有报,消除罪孽是一个人的当务之急。了凡先生阐述了改过方法需要“三心”,即羞耻心、敬畏心、勇敢心。其次,又提供了改过的三条途径,从事上改,从理上改,从心上改。“从心上改”是最好的方法,心存正念,如同“太阳当空,魍魉潜消”一样,所有的错误念头与过失行为都将自然消失。其中列举了不少前代贤人的改过经验,以供改过者参考。

第三部分为“积善之方”说明改正过失、消除罪孽只是做人的底线,并不能使人得到福报。一个人要想把握、改善自己的命运,还必须不断地积累自己的善行。

于是了凡先生提供了“积善之方”。用孔子、舜帝的故事引出“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的道理,用事实进一步印证,为避免行善时出现偏差,了凡先生详细辨析了行善的真与假、端与曲、阴与阳、是与非、偏与正、半与满、大与小、难与易等八个问题;为了指导人们行善,了凡先生又列举了与人为善、爱敬存心、成人之美、劝人为善、救人危急、兴建大利、舍财作福、护持正法、敬重尊长、爱惜物命等十类具体的行善内容。可谓层层展开,步步深入,具有严密的逻辑性与极强的说服力。

第四部分为“谦德之效”。了凡先生专列一篇阐述谦虚之德。引用《周易》与《尚书》的格言,说明谦虚的益处;接着讲故事,用事实证明“满招损,谦受益”的道理;最后强调,求取功名、福祉的主动权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只要自己能够定志向,时时保持谦虚,处处与人方便,就一定能够得到上天的福佑,就一定能够获取功名。

推荐好书得亲证,学习收益添自信,愿《大乘无量寿经》、《古文观止》、《了凡四训》的学习令我们早达心旷神怡境界,愿经典赋能加持我们得一通百通能力。

相关文章

  • 读经感恩-爱成长日记:2018—134《所有的努力都会开花》

    读经感恩-爱成长日记:2018—134《所有的努力都会开花》 育心经典137,国学根教育,最好精神食粮, 家风建设...

  • 53-你眼中的笃定,是让人迷恋的风景

    文/三无 毛姆说:“读书,就应该读那些使生活更加充实的书。” 其实,电影也是如此。就像经典电影《乱世佳人》,不看会...

  • 鲤鱼跃龙门&心灵读写(第215天)

    高尔基曾说过“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可见,对于高尔基来说书就如同精神食粮,给人以充实,饱满的感受,因...

  • 提升写作能力的十大法宝

    1、读经典,读经典,再读经典。 2、读杂书,读杂书,多读杂书。 3、从经典中找到心仪的大师,学习他,学习他,再学习...

  • 鬼谷子的智慧 轻松拿下对手的离间计 北宋王钦若的谗言套路

    我是一个爱读书的人,更爱读中华经典书籍,其中一本鬼谷子始终是我的床头书,没事就拿来读一读,学习一下古老的智慧,充实...

  • 工作,只有做到禅悟修行,才能不断成长

    最近读稻盛和夫的《成法》,里边有很多话特别经典。比如“要想过充实的人生,你的选择只有两个,要么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

  • 读书要读经典

    读书要有选择,要读好书,读经典名著,既要读中国经典,也要读外国文学经典,《论语》、《孟子》、《庄子》、《道德经》等...

  • 写(wm,197049) 爱读的人喜欢爱写的人,因为好的作品是人的精神食粮。读的人以为写的人制作了佳品,其实,爱写...

  • 做一个有灵魂的人

    物质提高生活条件。 精神食粮才能充实空虚的灵魂。 精神上的富足是无法靠物质生活来填补的。 精神空虚的人像行尸走肉一...

  • 来简书的这些日子

    来简书的目的,是想让自己的文章优秀起来,让自己每天过得充实,有意义。 我每天除了到别处读点经典文章,就是读读简友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经典,充实精神食粮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hfbs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