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一老段子。说:一女在高铁上被抢占了座位。霸座者还“口吐莲花”,要她出门带好眼珠子,本尊是对号安放的屁股。女子不争不吵,待发车后敬告,座号没错,但座位在已驶向相反方向的列车上。我知道,我的复述没能还原原版的活色生香,况且又缺乏事实支撑。在高铁上霸座,严厉处罚没商量,包括行政拘留。当然这是搁现在。
回锅老段子,为再说“高铁掌掴”。事发已半月,有关部门也发了通报,舆论却神仙打架。这是好事,有话好好说,所谓话不说不透,理不辩不明。见仁见智都属正常,各方都算不上“递刀子”。通报发布后,由原先的一窝蜂力挺王某某,就是见“熊孩子”胡闹大了头,便与孩子家长一行火星撞地球的女子,演变为部分人选择站队孩子家长。其理由,或是认为王某某不是省油的灯,或是共情于孩子家长的护犊心切。通报是马后炮,虽姗姗来迟,似乎又想盖棺论定。但王某某已提起行政复议,复议后才能“盖棺”,而“论定”仍难,言论整齐划一可遇不可求。
我在上篇推文《“高铁掌掴”大揭秘》曾说,“日常的某些撕逼不值得,其是非,也难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但只要摆到台面了,就不该和稀泥。”在这里,我把话进一步挑明,王某某么样的脾性,孩子家长么样的人品,不是争议点,也不是评判或处罚的依据。往极致说,人渣的合法权益也要保障,有法必依才能温暖芸芸众生。诸多伤害,反是有法不依或选择性执法。这话就此打住,还就事论事。“高铁掌掴”不是戳破天的事,怒火中烧过后,双方本可以拍屁股走人,但既然走了司法程序,那就应该关注程序与结果是否公平正义。对程序正义,我一锅粥里挑不出豆,按基本逻辑,程序正义诞生结果正义。结果的正义与否,其现实意义是能成为判例,以后可以抄作业;其历史意义是输出价值取向,有感化或唆教的潜移默化。现在几近杜绝了高铁霸座,按正能量口吻,这是乘客的觉悟空前提高;也可去以案释法,我记不清亮了,大约五六年前吧,先后有几个霸座者被行政拘留。前有车,后有辙。警方与乘客都门清了红线在哪里,没人非往枪口上撞。这次“高铁掌掴”事件,绝非偶然与突发。在人们愈发珍惜私域时,势必发生这样的“边境冲突”。我原本希望这次的处罚,能为今后打个样。这对我及类我的一干人很重要。我乘高铁屈指可数,但换个场景,在公交上,在商超及公园里,再是排队时,常遭遇这类窘迫。只惹不起而躲得起,不长久也不甘,而是但愿能够一清二楚,哪些言行人畜无害,哪些言行涉嫌“互殴”?以及,待哪些要件备足后,才能杀回马枪?实话实说,我对通报略有微词。且不论视频是否有过“技术处理”,就按通报,三次掌掴共耗时11秒。但通报叙述王某某的第二次掌掴,特地注明这是在列车长介入后,而事实上,三次掌掴都在列车长介入后。把注释前移,则别有一番滋味。建议有兴趣的,不妨一试。汉语博大精深。屡战屡败与屡败屡战,顺序的一小步换位,引申的意义或意思却是一大步的乾坤大挪移。我还置疑事件的诡异。按网传,是孩子家长先报警,后又哭着喊着和解。兜一大圈回原点,又为么?按常识,逗你玩往往有事先设计,而坑爹反多无意。
絮叨半天,说回开篇复述的老段子。其实,我不觉段子好笑。杜撰这类“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轮回,恰是因被现实打疼了脸。怎样缩短“善恶到头终有报”的链条,才为硬道理。心理按摩就是一个乐呵,不当真,也不顶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