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口译证,综合能力(听力考试)这一科错的一塌糊涂,我只能采取最笨的方法:一遍听不懂就多听几遍,听了复述出来,直到听懂。
最近做的一套题里面,有一篇听力文章讲的是最近美国一本畅销书说中国比哥伦布早发现美洲多少多少年,讲到了一些稍稍跟历史相关的东西,是我的能力盲区。
第一遍听的时候,一堆人名地名都把我搞怕了,A博士、B学者,哪个种族的人从C地穿过D地到达了E。
我一开始还试图挣扎,但听到C、D、E的时候,我已经缴械投降——人名、地名、时间、数字真的是听力里我最头疼的东西。
重听的时候,比起别的内容(阿里巴巴收购公司、泰坦尼克号沉船多少年、美国纽约枪击案与信息泄露),这篇文章一开始我就告诉自己:这篇比较难,我要做好心理准备!
但奇妙的事发生了,重听的时候,我边听边暂停,第三遍听清楚了哥伦布这个名字的时候,终于知道了这篇文章原来不是讲历史,讲的是某个人的某个主张,别人对他主张的态度、支持他主张的证据等。
让我直接缴械投降的那句“亚洲人从xx经过xx到达了美洲的xx”,如果不是考细节的话,只记最后到了哪,或者干脆都不记,对整篇文章的理解也没有大的干扰。
细节不影响局部。
这几天做翻译也是,有个术语“台形齿”,我百度谷歌轮换着搜了七八轮也没搜到对应说法,这才心情很坏的继续往后做,不出意外的加班赶工才完成,匆匆编了一个说法交上去。
事后我仔细一想,何必那么纠结呢?但是遇到麻烦且一时半会解决不了,那就放着把其他的事情搞完了再来解决嘛。就算解决不了,和整体稿件质量比起来,一两个词的拿捏在数量上当然显得没那么重要。
这就像学生时代考试,老师都会说,不会做的先放着!会做的做了。
于是十二道选择题,我们做十一道选择题,第十二道留着画个圈,继续去做填空题;填空题有一个不会,跳过去做大题;大题全部做完了,再来做不会的题目,有余力,再检查一遍。
完成比完美更重要。考卷得高分并不是每个题目都做对,而是留出犯错空间,做了的尽量都对。
读了十几年的书,考了大大小小无数次试,其实事情的解决办法早就藏在了试卷里。
把所有的事情看作一个整体,整体中有不同类型的事情,总有一些必须完全掌握的大题,比如必备工作技能;也有一些知道方法和技巧可以得出正确答案的选择题,比如人际交往;还有一些周密的过程演算不为人知最终只呈现一个结果的填空题,比如日积月累的成长。
每项事情中有不擅长的一两件,都很正常,不必抓狂、求完美,因为整张试卷的得分本就允许空题的存在。
抓大放小的策略,才能得到最高分。
———————————————————
作者简介:
阿婉,98年生人,地铁生态观察家,未来的口译译员。
翻译现役选手,第N次减肥中,轻度努力人格。
Focus on the one most important thing.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