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起地理,很多人脑子里第一个想到的是什么?地图?指南针?高原、平原、山地、丘陵、盆地?我想到的是:行走在高山大川之间,丰盈灵魂,有所作为。
北极黑冰山高水长,自然地理充实我们的灵魂。毕淑敏老师曾说:“带上你的灵魂去旅行。”我深表认同:在朔风酷寒的南极点,凝固着时间。冰山从白色变成深蓝色,需要4000年的时间;变成近乎墨,至少需要10000年。如此绵延的时间,想象那寂静的岁月,它无声的告诉你,学会虚怀若谷,修炼静待花开的心情;相隔一万九千九百九十八千米的北极,鲁宾尼岩,有一种鸟叫北极燕鸥,穷其一生,在南北极点往返,只为追随阳光。它告诉我们,时刻有一种年少的勇气和执着。还有,云南的石林,蒙古的草原,在大自然的伟力下,我们心有虔诚,涤荡心灵,对自然有着至高的温柔。
草原和石林世事变迁,人文地理拓展我们的格局。酌古,我们看到海南黎族的老房子里,独特的手工织锦诉说着传统文化的力量,黄土高原的窑洞顶平墙厚,藏着先人的建筑智慧,智利瓦尔帕莱索海边的五彩墙壁,是渔民生活的点滴经验。斟今,湖北的“稻鱼共生”系统如火如荼,浙江义乌的小商品集散式星火燎原,亚欧大陆桥上中欧班列拉动经济增长……酌古斟今,我们深入了解仙人的智慧,汲取人民的力量,因地制宜,却又不乏创新发展、合作共赢的新模式,我们的格局自觉拓展,在新的大数据浪潮之下,我们有更多可能为中国发展献力,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窑洞与鱼房人地和谐,绿色发展保护我们的地球。阿斯旺大坝的生态危机,田纳西河的合理开发,中国三峡工程的建设,三北防护林体系的构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不仅在看得见的大工程山上,普通的景区游玩地满满的“生态可持续”观念。我们邹平的“小清河”复原工程,关停高污染企业,是对生态文明的践行。你我之间,节约粮食,节约用水,节约纸张的点点滴滴,都为地球添上一片绿叶。一颗绿色的心,一个绿色的家,涓滴之水汇成绿色的汪洋,人类的幸福也因此起航。
三北防护林和三峡大坝盛行西风千里迢迢,为伊犁河谷带来生命的滋养,我希望,地理也能润泽你的生命,丰盈灵魂,向阳生长;拓宽格局,行稳致远;建设祖国,不悔青春;生态和谐,人类相伴。在这个春风荡漾的日子里,我们拥抱地理,行走在高山大川之间。
其实,作为地理课代表,这只是我对地理一点浅显的看法,也许她的美就在于神秘的更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