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在读《素食者》的同时被小伙伴们推荐读的《危险的妻子The Missing》,这部作品悬疑色彩颇浓,前几章紧张刺激,读者一直被牵着鼻子走,和女主葛丽泰一样如堕云里雾里,怀疑这整个故事就是一个疯子的幻觉。如果不是有一个这样有意思的开头,引起了我的揭秘欲望,我可能都无法一口气读完。本书如果被剧透将会失去90%的阅读乐趣。好了,接下来我要开始剧透了。读完之后,我简直不敢相信这是一个瑞典女作家写的小说,故事中的两位丈夫基本可以完美替换《素食者》中的丈夫+两姐妹的父亲,女主们也一样,全世界的家庭主妇居然都这个衰样(我以前确实以为瑞典的主妇会有所不同,毕竟一直在网上听说北欧女性地位比较高,各方面社会保障都很全面,想必不会像东亚主妇们这么受气,可是……虽然这只是一部小说,但是作者卡洛琳•艾瑞克森(Caroline Eriksson)是社会心理学硕士,她的作品也广受好评,而且,没有感同身受真的很难写出这么细腻的心理活动,所以这部小说至少可以代表一部分瑞典主妇的悲惨遭遇了)!你说这是发生在韩国或者日本的故事也没有一点违和感。当然,这本小说中的丈夫亚历克斯或许更高更帅,但是改变不了他就是垃圾货色的本质,打压,欺骗和殴打妻子(“‘我需要知道,’他柔声说道。‘你愿意为我付出到什么地步,为了我们一家人着想。’”),婚内出轨,欺骗信任自己的情人葛丽泰,殴打她并强迫她堕胎,设计让自己的妻子去杀掉已怀孕的情人,把所有女人耍得团团转,如果不是最后关头葛丽泰的母亲出现,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点醒亚历克斯的妻子,“意识到我找错了复仇的对象。意识到其实跟那些女人无关。意识到他才是那个将我们的生活毁于一旦的人。他才是罪魁祸首。”这三个女人都会被亚历克斯彻底毁掉。
有人说这个故事太俗套,没意思,和《致命女人Why Women Kill》一样,都是复仇爽剧罢了,是的,这个故事就是非常套路的被煤气灯效应(Gaslighting)控制了的女人,甚至连亚历克斯说的那些屁话“你根本离不开我”,“离开我,你什么也不是”都是教科书式的打压语言,这种打压关系常常发生在我们每个人的亲密关系中。大家可能想要问了,明明亚历克斯的妻子自己就是心理医生,为什么还会这么容易被控制呢?“嫁给亚历克斯以后,我只得搬离了曾经的家,和母亲从此天南地北。斯米拉降临在这个世上以后,我辞去全职工作,转做兼职,后来逐渐当起了家庭主妇。我再也没有和从前的同事往来,也没有结交新的朋友。而且我从来没有挑战过他的权威。亚历克斯曾让我付出过惨痛代价,我从那几次经历当中吸取了教训。我的社交生活,我的工作,我的独立,都被我统统放弃。我还剩什么呢?还有什么呢?没有。就连母亲也已经不复存在了。”她聪明漂亮,曾经有自己的事业,是个认真负责的心理医生,难道是原生家庭有问题?可书中又明明白白地告诉了我们,她从小就和母亲的关系极好,一直是母亲心尖尖上的那块宝。书中给了这么个令人信服的理由,她不能让女儿失望,因为小斯米拉——她四岁的女儿——离不开爸爸,所以她不得不忍受丈夫不断的出轨,辱骂,殴打,坚持和他住在一起。这理由,是不是很眼熟啊,朋友们?这位北欧的女士,你自己离不开人渣丈夫不要让女儿背锅啊,你这么做,和东亚的很多母亲们又有什么区别呢?总而言之,这位女士没有支棱起来找丈夫算账,也没好好计划怎么保护自己的小女儿,当她得知小三之一(她家的小三实在是太多)——也就是我们的女主——葛丽泰怀孕了,她马上就决定要想办法除掉这个女人,杀掉她也在所不惜,很有大婆教风范。“我曾经试过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现在绝不会如此了。我没有提前跟亚历克斯打招呼。直到我们站在路边以后,我才打通了他的手机。也许潜意识里,我就想给他来一次出其不意。等他从屋里出来,我拼尽力气,全力尖叫,像是我正处于失去理智的边缘。或者说,我当时已经疯了。亚历克斯肯定会这么说。这不像我的作风。一直以来,他想要将我打造成为一个懂得妥协、逆来顺受、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模范’妻子,而我此番行为完全出乎了他的预料。我记不清我尖叫了什么话:也许只是没有实际含义的语气词。也许就是一次经久不息的情感宣泄,把我对母亲即将离去的恐惧释放出来。那另外一个女人——你?你真的不是重点。至少那时候还不是。”
我们的女主葛丽泰也是个糊涂蛋,知道亚历克斯是什么人的前提下和他保持亲密关系,平时殴打和强奸她,怀孕之后即使马上被这个男人冷酷地要求堕胎,她也还是爱他,当然,她要是不糊涂就没这个故事了。女主的性格来源交待得很清楚,儿童时期父亲坠楼事件的创伤让她和母亲产生了矛盾,并且出现了某种人格解离的症状,常常让记忆“溜走了”。她的母亲也困于这件事之中,无法面对自己的女儿,两人关系交恶。直到故事的最后,她才在小木屋中说出了自己的遭遇,毫无疑问,这又是一个被丈夫打压控制的悲惨角色。“我还记得他抄起酒杯,里面琥珀色的液体晃荡着泼洒在我脸上的情形。这是他的标准作风,恪守着‘最好的防御是进攻’之类的信条。不管我拿什么证据与他对峙,不论我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抑或是察觉到什么,他都会用同一种方式予以应对。不承认,也不否认。从不道歉,自然也不会乞求原谅。与之相反,他反而对我冷嘲热讽,苛责挖苦,毫不手软地发动攻击,千方百计要让我意识到,自己是多么令人作呕,甚至恶心得不配为一个女人,让他反感到连他的老二都萎靡不振,丑到连时钟都停止运转。还说我挑三拣四,像个怨妇一样只知发牢骚和抱怨,是一个如假包换的婊子。”作者又用经典的例子解释了一遍煤气灯效应。当然,这三个书中女人的悲剧都可以用“不沾男人屁事没有”得到解决,但是……世界上想要控制我们的,难道只有丈夫一个人吗?唉,我们为何要允许别人这样评价我们,这样伤害我们呢?为什么在明知道对方是错误的情况下,我们依然无法予以反击呢?这些事情,古今中外发生了一遍又一遍,人类的精神是多么脆弱,多么易于摆布啊?我们真的可能拥有自己的想法吗?我现在的想法难道不是别人灌输给我的吗?或者我所思所想的这一切,不过是个幻觉?难道我自己就处于某盏巨大的煤气灯下,我嘲笑着葛丽泰们的时候别的观众也正在嘲笑着我?我只是非常软弱的普通人,当身边最亲密的人不断指责,不断贬低我的时候,我能非常快速准确地察觉自己已经慢慢被控制了吗?当家人说我“一事无成,毫无用处”的时候,我能有力地反驳他们吗?想把一个人逼疯多么简单,只要不断重复“别人都是……为什么只有你……?”我们每个人都有缺点弱点,意味着,任何人都有被控制被打压的可能性,当你最怕听到的话从你以为最亲近的人嘴里说出来是多么恐怖啊,然而,只有最了解你的弱点的亲人才能说出最能伤害到你的话。这种恶是如此的平凡,如此的常见,然而它带给人的伤害如水银泻地无孔不入,很容易把人逼疯。只要在这个世界上生存,我们每个人都免不了被打击被伤害被控制,无论走到哪里,都有一盏煤气灯高悬在头顶,别认为一切的理所当然都是理所当然,时刻反省,时刻保持距离,关注人,关注具体的人,关注并承认自己真实的内心感受,“一个优秀的母亲不会被环境所改变。她才是决定改变环境的那个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