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埋》是一部反思土改的政治小说。看这部小说的时候,我有许多感慨。能写这种批判土改历史的小说实在是很难得的,作者更是需要有相当大的勇气与决心。历史都是胜利者书写的,很多时候真相都会被掩埋,本该反思的常常却被美化的面目全非。那些应该反思的就应该去反思,要直面那些不该被轻描淡写的沉重历史。我并不认为《软埋》在否定土改,有历史虚无主义的倾向。历史需要被还原,一个正常健康的社会是经得起自我反思的。
“以阶级斗争为岗”的土改,否定差别,打到一切,我们不能否认土改的历史作用,但也应该知道土改的失控。土改运动造成了极大的死亡,阶级定性十分明显。国家打到地主是要均分土地,农民却用及其残忍的方式置地主及其家眷于死地。我们都知道旧中国的那群农民都是思想落后,劣根性很大的,他们不会理性思考,他们极其容易被煽动起来。在那个非理性年代是没有包容的,有时候我会想改变这个世界的应该是爱与包容,而并非打到一切差别吧?文革需要反思,土改也同样需要。
事实上这部小说写的并不成功,它太注重想要呈现一种历史真实,刻意去追索事实,反而失去了历史的厚重感以及艺术感染力。
小说结构过于刻意,层层缝合,前后完美的照应,留白少,给读者思考想象,再创作的空间霸占的太多了。
在叙述上,小说用追溯历史的“十八层地狱”法,倒叙述说着丁子桃的经历。重复的部分过多,拉长篇幅的痕迹明显。小说在试图重现历史事实,但没有一种真相掩盖,迷雾重重的氛围。换言之,它的叙述让故事变得粗俗,失去了本该有的震撼人心的力量。莫迪亚诺在叙述中就很好地做到了这点。
最后,故事过于简单,但写的过于详尽与繁复,好像小说篇幅是作家为了完成她的“十八层地狱”的手法活生生的撑起来的。也因为太注重结构设计,人物形象不够丰满,很“贫血”。
历史真相应该选择清零(青林)?还是选择铭记?作家不知道知道,小说的最后沦落为说教,并没有很好地去引导读者去思考这个问题。因此,该小说并不能成为一流,二流的文学作品。
或许,是作家方方由于对现实的考虑,故意这样去写,也是有可能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