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今天和你分享的是波伏娃的《第二性Ⅰ》。
导言:
什么是女人?
女人的职责不足以界定女人,纵容我们也拒绝以“永恒女性”去解释女人,即令我们承认,哪怕是暂时的,世间存在女人,我们依然要提出这个问题,什么是女人?
一个人在女性的条件下怎样才能自我实现?什么状况限制了女性的自由,她能超越这些状况吗?女人面对本质是非本质,男人是主题,是绝对:女人是他者。
为什么女人不质疑男人的主宰地位呢?
任何主体不会一下子和同时确定为非本质,他者并非将自我界定为他者来界定主体:他者是因为主体将自己确定为主体,才称为他者的。但是,为了不致使他者反过来成为主体,就必需屈从于这种被看成异邦人的观点。女人身上的这种屈从是怎么来的呢?
女人之所以变成非本质,再也回不到本质,是因为女人不会自动进行这种返回。
性别的区分实际上是一种生理上的既定,而不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刻。在原始的共在内部,已形成他们的对立,但对立并没有使这共在破灭。夫妻是一个基本单位,这两个一半彼此是并列的:通过性别对社会进行任何划分都是不可能的。女人的基本特征就在这里:它是整体中的他者,这两者互相必不可少。
拒绝成为他者,拒绝和男人合谋,对女人来说,就等于放弃和高等阶级联合给她们带来的一切好处。男人----君王在物质上保护女人----忠君者,前者负责保卫后者的生存:女人在回避经济上的危险的同时,也回避自由带来的形而上学的危险:这种自由要孤立无援地创造目的。凡是个体都力图确定自身是主体,这是一种伦理上的抱负,事实上,除此之外,人身上还有逃避自由和成为物的意图:这是一条危险的道路,因为人被动、异化、迷失,就会成为外来意志的牺牲品,与其超越性分离了,被剥夺了一切价值。不过,这是一条容易走的路:这样就避免了本真地承担生存所带来的焦虑和紧张。这样,将女人确定为他者的男人,会发现女人扮演了同谋的角色。
从表面来看,社会歧视微不足道,其伦理、智力的反响在女人身上极为深远,以致社会歧视的根源仿佛在原始的自然状态中。
第一部:命运
生物学论据
物种居于雌性身上,吸取它大部分的个体生命,相反,雄性将特定的活力与它个体的生命结合起来。
海洛-庞蒂指出,人不是一种自然物种,而是一种历史观点。女人不是一种固定的实在,而是一种变化;正是必须在变化中把她和男人相对照。
女人比男人弱小,肌肉拥有的力量少,缺乏控制力和计划性,就是说她的个体生命没有男性那么丰富。实际上,这些事实不会被抹杀,但是它们本身没有什么意义。一旦我们接受从人的角度,从存在出发去界定身体,生物学就变成了一种抽象概念;生物学论据(肌肉不发达)具有的意义从属于整个环境;只有根据人给自身提出的目的、人所掌握的工具和人制定的法则,“弱点”才显为弱点。必须有存在,经济和道德的参考,弱的概念才能具体的界定。
生物学不足以对我们关注的问题提供答案:为什么女人是他者?要知道的是,在女人身上,在历史的过程中,自然怎样被攫取了,要知道的是,人类把女性变成了什么?
精神分析观点
在精神分析学家那里,只有男人被定义为人,而女人被定义为女性。每当女人作为人行动时,就被说成她模仿男性。
阿德勒观点,女人的自卑情结采取对女性身份羞耻地加以拒绝的形式:并非缺少阴茎,而是整个处境引起这种情结,小女孩羡慕男性生殖器,只是把它作为男性特权的象征,父亲在家庭中占据的位置,男性普遍的优势,教育,一切都像她证实男性占优势的观点;通过怀孕,她重新在孩子身上找到阴茎的对等物,但这就假设她以全盘接受做女人为开始,也就接受了她的低下,她与自身分裂,远远比男人厉害。
怀孕给她补偿,交给她一种新的自主。这出戏看来就像有一种固有的活力;即使遭到各种意外的扭曲,它仍坚持前进,每个女人都被动地忍受这出戏剧。
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恩格斯经济一元论,私有制出现,父权代替了母权,领地的转让从父到子,而不是从妻子到她的部落,于是出现了建立在私有制之上的父系家庭,她首先是她父亲的财产,然后是她丈夫的财产,女人被完全的异化了。她遭受的社会压迫是她遭受经济压迫的后果。
第二部 历史
对人来说,生命不是最高价值,生命应该为比它更重要的目的服务。落在女人身上最厉害的诅咒,即是它被排除在这些远征之外:男人不是因为献出生命,而是因为冒生命危险,才高出于动物之上的;因此,在人类中,优越性不是给予生育的女性,而是给予自我超越的男性。
男性在从事生产活动中,从开拓自然的行动中感受到自己的力量,他提出目的,他创造,他超越现在,他在其中看到自己作为人的价值,精神战胜了生命,超越性战胜了内在性,技术战胜了魔力,理性战胜了迷信。女人的贬值代表人类历史上一个必要的阶段,因为她不是从自己的积极价值中,而是从男人的弱点中取得威信。
无论如何,生育、喂奶、不是活动,这是自然的作用;其中没有任何计划;因此,女人在其中感受不到对自身生存高傲地肯定的理由;她被动地忍受自身的生理命运。她投身于家务活动,因为只有这种劳动与做母亲的负担相协调,它们把她束缚在重复性和内在性中;它们日复一日以相同的形式再现,它们不产生任何新的东西。
正是男性开辟了未来,她也朝着这个未来超越;事实上,女人从来不以女性价值反对男性,创造这种分裂的是希望维持男性特权的男人,他们只是为了禁闭女人,才想创造一个女性领域——生命和内在性的法规。
克里斯蒂娜:“如果习俗让少女上学,让她们一起学科学,就像对待儿子那样,她们便能同样完美地学会并理解所有的技艺和科学,如同男孩子那样。”给予一个女人通常给予男人的机会,她也可以达到男人一样的高度。
普兰.德.拉巴尔,男人作为强者,处处使男性处于有利地位,而女人出于习惯,接受这种附属地位。
奥古斯特·孔德,女性是一种“持续的童年”,这就使女人远离“人类的理想类型”。这种生理上的幼稚,表现为一种弱智;这种纯粹情感的生物的角色,就是妻子和家庭主妇,她不能同男人竞争。
1790年,取消了长子继承法和男性的特权,女孩和男孩在遗产的继承上变得平等。1792年,法律准许离婚。
19世纪,工业突飞猛进,对劳动力的需求超过了男性劳动者所能提供的,女人的合作就成为必然的了,这为女人开辟了一个新时代。1869年,列昂·黎希埃提出了“女权”。
1907年,挪威女人获得选举权,1906年,芬兰女人获得选举权。
1918年,英国女人获得了选举权,但带有诸多限制,然后在1928年取消了限制,大半是由于她们在战争中的效劳使她们获得了这场胜利。
女人直到开始感受自身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才出现了像罗莎卢森堡、居里夫人这样的例子。她们光辉地表明,不是女人的低下决定了她们在历史上的无足轻重,而是她们在历史上的无足轻重,使她们注定了低下。
男人拥有经济特权,他们的社会价值,婚姻的威望,得到一个男人支配的益处,这一切鼓励女人热烈地要取悦男人。她们整体还处于附庸地位。因此,女人并非为其所是,而是作为男人所确定的那样认识自己和做出选择。
第三部 神话
这正是男人往往在女人身上寄托的美好希望:他期望在肉体上占有一个存在,通过用驯服的自由使自己在自身的自由中获得确认,作为存在达到自我完善。
女人作为他者,与男人在自身感到虚无的存在相比,显得是一种存在的充实;他者在主题看来是客体,是自在,因而被确立为存在。生存者心中的那种缺失,积极地体现在女人身上,男人正是通过她与之汇合,期待自我实现。
同在原始中一样,男性是世俗的,而女性负责宗教和魔术的功能,在更现代的社会,男性的错误只是不严谨的小错误;人们常常宽容地对待他;即时男人不服从共同体的法律,仍继续属于他,他只是一个闯祸的孩子,并不深深地威胁着集体的秩序。相反,如果女人逃离社会返回自然和魔鬼那里,她就在集体内部释放不可控制的和邪恶的力量。
司汤达:由于所有重要的事都超出她们的能力范围,她们不像男人那样冒险,在其中异化,她们有更多的机会保持这种自然状态、这种纯真、这种宽容,那是司汤达置于一切价值之上的;他在她们身上所欣赏的是,我们今天称之为本真性的东西。
最难以克服的束缚,是人人在自己身上遇到的束缚:正是这时,自由的历险最危险,最激动人心,最有刺激性。
女人——像男人一样,是一个根植于自然的存在;她比男性更多受到物种的奴役,她的动物性更加明显,但是,在她身上同在他身上一样,既定是由存在承担的,她也属于人类。把她等同于自然,这是一种简单的偏见。
2017年两位朋友推荐后,读的这本书,将书中说讲与生活中的经验和观察一一比照,你会发现很多有趣的现象,也可以更好地定义自己和成为自己。
找时间再分享《第二性Ⅱ》,从女性的成长的不同阶段,不同的女性角色的处境,如何走向解放做了分析,也很精彩,敬请期待。
有兴趣的朋友去看书吧,作为女性希望认识自身处境并超越它的朋友,作为男性希望认识另一类人群的朋友。
作者简介
西蒙娜·德·波伏娃(Simone de Beauvoir ,1908 -1986年),生于巴黎,1929年获巴黎大学哲学学位,并通过法国哲学教师资格考试。
1945年与让-保罗·萨特、莫里斯·梅格-庞蒂共同创办《现代》杂志,致力于推介存在主义观点。1949年出版的《第二性》,在思想界引起极大反响,成为女性主义经典。1954年凭小说《名士风流》获龚古尔文学奖。
《第二性Ⅰ》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译 者:郑克鲁
延伸阅读
微信号:wedh1854
在瓦尔登湖,悦读悦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