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是发展的,学习语言要有历史发展的观点。词义是随着时代的推移而产生发展变化的,时代不同,词义就可能有变化。
古今词义的异同三种情况
一、 古今基本相同
语言继承性、稳固性的重要表现之一。
基本词汇:
天、地、山、水、鸡、马、牛、羊、黑、白、大、小、蟋蟀、凤凰……
现代罕用的词:
- 傩(nuo2)
《辞海》:驱逐疫鬼。
《现代汉语词典》:旧时迎神赛会,驱逐疫鬼。
二、 古今不同
现代意义和古代意义毫无关系。
-
该
上古和中古:完备。宋玉《招魂》:招具該備,永嘯呼些。玉逸注:該,亦備也。
中古以后:应当,应该。 -
绸
古:缠绕
今:绸缎 -
抢
古:qiang1 突过,撞
今:qiang3 抢劫
三、 同中有异
古义和今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词义范围的变化
1. 词义扩大
-
江
(先秦)长江 -
河
(先秦)黄河。 -
皮
古代专指带毛的兽皮。 -
革
古:不带毛的兽皮。 -
睡
古:上古只指坐寐,坐着打瞌睡。《说文》:睡,坐寐也。
孝公既见未鞅,语事良久,孝公时时睡,弗听。《史记·商君列传》
今:睡觉,瞌睡 -
醒
古: 本义为酒醒。说文新附:醒,醉解也。
今:扩大为醒悟,睡醒。 -
洗
本义为洗脚。说文:洗,洒足也。《史记·黥布列传》:淮南王至,上方踞床洗。
后泛指洗涤。 -
菜
古:蔬菜
今:主食以外的食品
2. 词义缩小
-
金
先秦泛指金属。说文:金,五色金也。
今:专指黄金。 -
瓦
古代泛指陶器。
后专指盖房顶所用的陶制建筑材料。 -
臭
上古:动词,嗅。说文:臭,禽走,臭而知其迹者,犬也。名词,气味。《周易·系辞上》:同心而言,其臭如兰。
后来为形容词,专指气味难闻。 -
亲戚
古代不单指外亲,还可指父母等家人
后不包括父母 -
丈人
古时对老年男子的尊称 -
丈夫
古代泛指男子
3. 词义转移
-
闻
本义:听见。说文:闻,知闻也。从耳,门声。
后来指用鼻子嗅。 -
涕
本义:眼泪。说文:涕,泣也。《诗经·陈风·泽陂》涕泗滂沱。毛传:自目曰涕,自鼻曰泗。
后来“涕”指鼻涕。 -
汤
本义:热水。
后:米汤,菜汤。 -
脚
本指小腿。
后指踝关节以下的部位。
4. 义项增减
- 狱
- 官司,案件(今减)
- 监狱
- 快
- 愉快
- 迅速。北朝民歌:快马须健儿。(后增)
- 劝
- 劝勉,勉励,鼓励(今减)。《左传成公二年》:以劝事君者。
- 劝说(叫对方做什么)。
- 劝阻(叫对方不做什么),后增。
- 给
- 供给。《战国策·齐策》: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
- 给与。(后增)
词义感情色彩的变化
词义的感情色彩是词的附加意义,表现了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爱憎喜恶即主管评价的好坏,以及对词义轻重程度的判断。
1. 词义褒贬的变化
-
犯
本指发起攻击,中性。 -
谤
原指评议,议论,批评,中性。《国语·周语》:历王虐,国人谤王。
后指毁谤,贬义。 -
爪牙
先秦指武臣、国之猛将,也泛指辅佐君主者,褒义。《诗经·小雅·祈父》:祈父,予王之爪牙。
后来指坏人的帮凶、走狗,贬义。 -
喽啰
原指健儿,含褒义。 -
牺牲
古代是名词,中性。
今作动词,含褒义。
2. 词义轻重的变化
-
诛
本义:用言辞责备,词义较轻。《周礼·天官·大宰》:八曰诛,以驭其过。郑玄注:诛,责让也。
后来:诛杀,杀戮。 -
贼
本义:杀人劫货、犯上作乱的人,词义很重。《左传·宣公二年》:子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
后来:指小偷,词义变轻。 -
感激
古:激愤
今:感激
辨析古今词义异同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
1. 注意词义演变的时代性
词义是随着时代的推移而产生发展变化的,时代不同,词义就可能有变化。
-
再
上古,“再”只有“两次”,“第二次”的意思。
《左传·庄公十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两次,第二次。
《左传·僖公五年》:一之为甚,其可再乎?第二次 -
毙
上古:倒下。
今:死亡。 -
衣着
魏晋:穿衣服
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桃花源记》
宋代:穿衣服,衣服。
今:衣服
2. 选择比较好的字典和辞书
在解释古代词义方面,《说文》所讲的词义基本上是可靠的。《辞源》《辞海》在字义上的解释比较慎重。
- 再
说文:再,一举而二也。意思:同一的动作进行两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