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第二次西藏自驾旅行漫记(4)

第二次西藏自驾旅行漫记(4)

作者: 漫记2021 | 来源:发表于2021-07-18 08:28 被阅读0次

第二次西藏自驾旅行漫记

(4) 再上东达山(7-15 周六 小雨 行程约300公里)

 早起查阅“巴塘”资料,巴塘最早见于清朝康熙五十八年(1719)《清实录》,系藏语译音,意为“绵羊声坝”,含吉祥之意。这里水草丰美,到处一片“咩咩”叫声,藏语“咩”即为“巴”音,以声定名,取“巴塘”。

巴塘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地处金沙江和横断山河谷地段,是318线进藏的必经县城,也是四川地形图上最西面的县城,出了巴塘便进入西藏地界。巴塘自古称“西羌”,曾经归西藏管辖55年,雍正四年划归四川。这里自然条件独特,地形地势复杂,景观资源奇异多样,被誉为“中国大香格里拉生态旅游明珠”。

近些年,国内游客对这里的山水田园高度评价,亦有“内有苏杭,外有巴塘”之说,巴塘的措普沟更是被誉为“川西最隐密的天堂。”这次车队只是路过,没有走措普沟的安排,这对于初次来此地的队友来说,多少有些遗憾!

 早餐后,车队从巴塘出发,沿318国道往西藏方向开进,很快就到了巴塘金沙江大桥。离巴塘县城不远,就可见到清澈的巴曲河水汇入黄沙滚滚的金沙江中,一条江面形成两种不同顡色的水面,也算是一道风景了。

 第一次进藏,我跟车队走的是唐蕃古道,出西藏时走了一段318国道,经过金沙江大桥。金沙江知名度很高,毛主席《七律、长征》中“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顔。”但凡小学生都能背诵。

但是,关于金沙江的前世今生,知道的人却不会太多。二十世纪七零年代,金沙江发源地定于青海省唐古拉山主峰各拉丹冬雪山,正源沱沱河。二千零八年调查确立当曲的上源且曲为正源(还在争论之中),发源于唐古拉山脉东段北支5054米的无名山地东北处,行政隶属玉树州杂多县结多乡。当曲与源于格尔木市的唐古拉山镇的沱沱河汇合后,称通天河。长江干流流经治多县、曲麻莱县、称多县、玉树县,于玉树州直门达(称多县歇武镇直门达村,巴塘河汇入口)以下,始称金沙江。金沙江穿行于川、藏、滇三省区之间,其间有最大支流雅砻江汇入,至四川宜宾纳岷江始名长江。史料介绍,在春秋《禹书》中,金沙江称“黑水”,在《山海经》中,金沙江称“绳水”,随后还曾有丽水、马湖水、淹水、泸水、神川等名称。

关于金沙江名称由来有两种不同说法,一种认为金沙江因江中沙土呈黄色而得名;另一种则认为金沙江得名与盛产沙金有关。沙金说认为,沙金来源于金沙江上游的金矿山,由于矿石大量裸露在外,长期受风雨侵蚀,大量金矿石分化成沙金,并顺着泥沙流入河中,在河床里沉淀为沙金层,由此河中出现了大量淘金人,宋代改称为“金沙江”。 我个人认为,沙金说比较合符逻辑。

由于金沙江是川藏的界江,东岸属于四川地界,西岸属于西藏地界,因此,巴塘金沙江大桥也是一座界桥,东头接着四川,西头连着西藏,四川一侧叫竹巴龙,西藏一侧叫朱巴龙。巴塘金沙江大桥全长282、48米,10孔净跨25米,桥宽7米,是钢筋骨架装配式混凝土简支T型桥梁。1964年7月1日建成通车。以现在我国具有的建桥能力来衡量,巴塘金沙江大桥没有太多技术含量,只是一座普通的桥梁。然而,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建设这样一座桥梁,无论技术还是资金,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由于巴塘金沙江大桥横跨四川和西藏两个省级行政区域,两岸桥头分别有武装警察设卡检查过往人员,桥中间还设了分界牌,往西过半桥即进入了西藏地区,这就突显了这座桥的特殊性及其不同寻常的意义。

车队九点多就到巴塘金沙江大桥,先在东岸接受了四川省检查站例行證记检查。过了桥又接受了西藏检查站例行證记检查。听说车辆过桥不允许停留,大家在东岸就进行了充分的拍照,过桥时还把头伸出车窗外拍界牌,到了西岸利用检查證记时间,又回过头拍大桥。一座在内地根本不可能有人在意的普通桥梁,在这里被这般重视和反复拍照,当然不是因为桥本身有多少审美价值,而是因为桥成了一种象征,包括地缘的、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丰富蕴涵。

金沙江流经这里不再是高山峡谷,惊涛拍岸了。这里江面开阔,水流和缓,甚至给人悠然淡定的感觉。眼前这座大桥虽然普通,却是对两岸山水有着恰到好处的呼应。我甚至感觉如果那位财大气粗的人,把眼前这座普通的大桥拆除,重新建起一座巍峨雄壮的现代化桥梁,反而显得太过突兀,自以为是,与这里的山水格格不入。我是那个年代过来的人,我喜欢那个年代的简单朴素、真实自然、含蓄蕴藉、不事张扬。

再次经过巴塘金沙江大桥,我和初次经过这里的队友一样激动,同样的位置反复拍照,拍摄水平一般,然而,融入了自己全部的情感。

通往芒康的道路损毁严重,雨季导致泥石流频发,道路塌方严重,有些路段路基都没有了。车子只能顺着河床在泥泞中往前开进,速度极其缓慢。不时碰到道路施工,铲车和挖掘机在不停作业,有些路段则只能单边通行,堵住了很多车辆,只能停在路边排队等候。好在等候的时间都不太久,而且大家都遵守规矩,路面比较平静,没有发生冲突现象。

碰到几支组织规模较大的自驾车队,是从武汉、长沙、成都等地来的年轻人,看过去是有钱人家的孩子,“富二代”什么,车头插着自制的旗帜,开启超强的音响,不停地播放着摇滚乐曲,给人很有声势,很有来头的感觉。不过他们也没有其它不好的表现,在停车等候通过的时间里,我们有几个队友还借着他们的背景,甚至借他们车上的旗帜拍照,他们表现很友善很配合很给面子。

 车队进入芒康县城之前,翻越了宗拉山,这是进藏后翻越的第一座高山。宗拉山海拔4150米,但是,从这里开始就是横断山脉核心区,同时也是三江并流区。宗拉山的道路新修过了,路面很平整,虽说没有特别的风景,放眼却是一派高原风光,让人心情舒畅,感觉还是很惬意。

宗拉山下行约八、九公里就到芒康县城了。 芒康县城是进入西藏后的第一个县城,海拔高度3800米,比理塘低四百米左右。一条五、六百米长的主街道沿道路两侧而建,房屋最高不过四、五层,排列还算整齐,只是有些杂乱,还有些脏。城里开设不少旅店餐馆,房间开价很低,几十元不等,只是游客少的可怜。这里天空湛蓝,空气清新,群山环抱,宁静祥和,街上不时有僧人遇见,还有自由行走着的牦牛,人们过着平静友善节奏缓慢的生活,应该说,这是一个贫瘠与自在共生的地方。这里也是滇藏线与川藏线交汇处,千年古盐田和天主教堂(藏区唯一)有些名气,可惜行程里没有安排参观。

车队十二点多进入芒康县城,吃个午餐就匆匆上路,在离芒康县城不远的地方,霸道车被检查站人员拦下,拆除了车上违规安装的警报器,并没有耽搁太多时间,只是引起了大家一阵不安。

 过了检查站开始翻越拉乌山、觉巴山、东达山。 拉乌山海拔4338米,海拔虽然不算高,道路却十分弯曲,好在没有悬崖峭壁,并无惊心动魄的感受。拉乌山靠近金沙江和澜沧江,有些路段与澜沧江平行,山顶可以俯瞰澜沧江和金沙江,这是拉乌山最大的亮点。拉乌山垭口经幡占满了整个山头,是入藏以来见到的最大经幡阵了。过了拉乌山垭口,路上有许多红色土壤,藏族村落,以及错落的草原森林,如同一幅幅藏区油彩画,让人赏心悦目。

 觉巴山海拔只有3940米,在几座大山中海拔是最低的了。然而,由于澜沧江千百年来的深深下切,造成近二千米的相对高差,两岸近90度的峭壁一派赤红,奇崛伟岸。公路在绝壁上延伸,既没有护栏,也没有路标,近三十公里的盘山路如同炼狱,令人望而生畏。很想拍下澜沧江的深遂和险峻,可惜道路成之字型,弯道太多太急,一路没有闲着,取了不少镜头,却没有满意的画面。尽管如此,经历一回悬崖险境,体验心惊肉跳的感觉,也算收获丰厚了!

葛队长是个牛人,车子过了竹卡大桥开始翻越觉巴山,我们对排量只有2、0的车子很是担心,没有想到他尾随一辆奔驰车紧追不舍,硬生生把车子弄得动力十足。我们忙着给他加油鼓劲,倒是分散了注意力,舒缓了来自天险的压力!

 觉巴山顶上有一个观景台,可观觉巴山顶刀削似的山峰,绝壁上的盘山公路,澜沧江畔的万千丘壑,以及深陷在这不毛之地的藏胞村落。今天艳阳高照,紫外线强烈,我们在觉巴山观景台只作短暂停留就往东达山去了。

G318川藏线上总共有十四座海拔超过四千米的雪山垭口,其中有两座雪山垭口超过五千米,这两座雪山垭口分别是米拉山垭口和东达山垭口。东达山和米拉山曾有过谁是川藏线“第一高垭口”之争。当年米拉山海拔标高5013米,而东达山海拔标高只有5008米,米拉山垭口比东达山垭口高出五米,东达山只好屈居第二。 近些年,应是重新作了测量,米拉山垭口海拔标高还是5013米,东达山海拔标高则改为5130米,比米拉山垭口高出了一百多米。随着米拉山隧道开通,作为进藏通道的米拉山垭口将被废弃,届时东达山作为川藏线上“第一高垭口”不会再有疑义。关于川藏线第一高垭口归属谁,在测量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本来不会成为一个问题,东达山和米拉山之间之所以引发争论,完全是利益作祟,商业炒作!

 2015年夏末秋初的日子,我曾随车队从左贡往巴塘走过东达山。当时左贡段正在修路,每天下午二点车辆才放行。我们前一天夜里进入左贡,次日上午在左贡旅馆里等候放行,几个队友借机放开赌了一把,我不参加也不过问,不知谁输谁赢?倒是听说同车的俩位故交,在宾馆下象棋产生龃龉,一气之下掀翻了棋盘,把观战的宛队弄得目瞪口呆,来了个快闪。

 那天下午,等候放行的车辆很多,排着长长的队伍。放行那一刻,你争我抢,乱成一团,出城五、六公里后,路面才逐渐恢复了秩序。车队离开左贡县城后,从东达山北坡上行翻越垭口,我们驾驶的车动力出现严重衰减,上坡速度非常缓慢,后车的葛队长和老蔡(老司机)帮我们试着做了一些技术处理,速度还是提不起来。宛队带着头车人早已经到达垭口,我们的车还在半山腰像蜗牛一样爬行。那一天,我们感觉东达山坡特别长,路特别难,上垭口特别不容易!到达垭口时,我已经头重脚轻,同车的俩位同齡人也有不适感觉,我担心发生意外情况,在垭口只呆了几分钟,就带着同车人匆匆驶离垭口,先行下山了。在我的记忆里,那天完全是败走东达山,败走的狼狈不堪,以至于妻子想跟我在垭口上留一张合影也未能如愿,深感内疚汗顔!

 觉巴山到东达山是一段U字型的道路,中间有与澜沧江平行的路程。与北坡陡峭的山势及盘旋的道路不同,东达山南坡整个切面是敞开的、和缓的,道路笔直通向远方,看不到尽头。有一条清澈的溪流从雪山上流淌下来,大片翠绿的草坪在溪流两侧展开,成群的牦牛在夕阳下悠闲自在的吃着青草,山峦起伏,曲线柔和,风景秀丽,如诗如画!然而,随着海拔的抬升,植被逐渐退化,以至于寸草不生,剩下一座座完全裸露的正在风化的黑越越光秃秃的山头。这里所呈现的一切,完全是自然的、本真的、不加修饰的、最原始的地质面貌。没有与海拔相对应的陡坡,没有人们规则中的美丽,然而,她却是挺立于天地之间的一座巨峰,向人们展示出天地造化之大美,令人震撼!

 垭口上有一座用风化石片切起来的海拔标高塔,上面镶嵌着-东达山-海拔5130米。还立着一块醒目的标语牌,上面写着:不畏艰难险阻,不怕流血牺牲,保通川藏天堑,锻造救援尖兵。也许只有身临其境,并在这里经历过春夏秋冬四季变化的人,才能真正明白海拔5130米以及生命禁区的全部含义;才能真正读懂海拔标高塔和筑路标语牌留下的那些数据信息和文字内涵;才能真正理解那些筑路勇士的忠诚勇敢、坚守岗位、自我牺牲的精神。在这里,一切都显得那么不容易,那么难得,弥足珍贵,需要珍惜!

 我又一次站在东达山顶上,在稀薄的空气里,在凛冽的寒风中走向那座用风化的石片切起来的海拔高度标志塔,登上海拔5130米的数字前,让队友帮忙拍下与妻子的合影,以及车队集体和个人的照片。经幡群山似曾相识,只是不再惶恐,不再逃离,心中充满豪情!

 据说西藏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曾为东达山写过的两首诗歌:其一:“在那东山顶上,升起皎白的月亮。年轻姑娘的面容,渐渐浮现在心上。黄昏去会情人,黎明大雪飞扬。莫说瞒与不瞒,脚印已留在雪上。”其二:《十诫诗》-“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第三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第四最好不相惜,如此便可不相忆。第五最好不相爱,如此便可不相弃。第六最好不相对,如此便可不相会。第七最好不相误,如此便可不相负。第八最好不相许,如此便可不相续。第九最好不相依,如此便可不相偎。第十最好不相遇,如此便可不相聚。但曾相见便相知,相见何如不见时。安得与君相决绝,免教生死作相思。”这两首诗歌在藏族地区广为流传,据说原作藏语比译作汉语更有韵味。在这两首诗歌中,前一首诗歌与东达山有直接关系,因为诗中的东山顶上指的就是东达山;后一首诗歌与东达山并无直接关系,因为诗歌中没有涉及东达山的内容。前些年,这两首诗歌被改编为电影《益西卓玛》主题曲-《在那东山顶上》的歌词,于是两首诗歌与东达山都搭上了关系。虽然,关于这两首诗是原作还是二度创作,是情诗还是道歌,以及诸如仓央嘉措身世及恋情等等,长期争论不休,至今众说纷纭,但是,如今大多年轻人却愿意相信仓央嘉措是个“情痴”,把他的诗歌看作“情诗”,这应该说是诗歌对他们的影响。这两首诗歌的情绪是不同的,前一首敞亮明快,后一首缠绵悱恻。改编后的歌词则把两种情绪结合在一起,用优美的旋律带动画面,营造了一个空灵飘渺的意境,使一切都变得更加神秘、更加美妙、令人遐思、充满期待,这是艺术的魅力所在。 因为仓央加措的诗歌,以及由他的诗歌改编的《在那东山顶上》歌曲,使东达山变得富有人文气息,闻名天下,成为令人神往的地方,这是仓央嘉措和艺术对东达山的贡献,这是题外的话。

 晚上入住左贡城关。资料介绍,“左贡”在藏语中是“犏(耕)牛背”的意思。左贡县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南部,昌都市东南部。北靠察雅,东依芒康,南接云南德钦,西与察隅、八宿相连。东西最大距离为408公里,南北最大距离为220公里,总面积1.17万平方公里。公元前五世纪,左贡就有“笨教”传入;唐朝时期是吐蕃的属地;此后虽有历史变迁,但历代帝王均有派员辖制。解放后立左贡县。左贡县地处藏东南高山峡谷地带,地势北高南低。左贡县境内主要山脉有东达山、多拉山、茶瓦珠山、茶瓦多吉志嘎山,以及与云南交界的梅里雪山,最高峰雀拉山峰,海拔5434米;最低海拔2650米;全县平均海拔3750米;县城驻地海拔3780米。怒江、澜沧江、玉曲河由北向南呈“川”字型纵贯全境奔流而下,形成三种不同的河谷地貌。

东达山垭口到左贡县城不到一小时的路程,我们到达左贡城关时太阳还没有落山。2015年路过左贡全城在修路,到处都是开挖的壕沟,没有一块平整的路面,挖掘机和推土机在不停的作业,弄得全城不得安宁。现在路面拓宽许多,铺面增加不少,县城面貌一新。然而,我们找旅馆花了不少时间,几拨人把整个县城里找了个遍,一家也没有看上;前些年曾经住过的吉安宾馆也早已经客满了;没有膻味,没有臭味,钱又不贵,找起来确实有些难!可能被东达山累着了,也可能没有适合的酒店可选了,最后住进了“国嘎宾馆”-左贡县城最好的宾馆-标准间最低价每晚480元,价格比平时翻了一倍多。

 今天汪校长高反比较严重,在东达山垭口上只下车几分钟就上车了,集体照都没有参加,状况跟我第一次上东达山差不多。其他人也有不同程度的高原反映,大家进了旅店房间都不想出来了。吃晚饭时间到了,大家都说没有什么味口。这个时候更需要找个地方吸氧,可是到了县医院却不见值班的人。好在宾馆大堂有备一台制氧机,一次可以供两个人使用,汪震国和张老师先去吸了。我也去吸了两次,每次都吸了挺长时间。街上的餐馆打烊了,只有宾馆还在营业,更多的人想吃些稀饭,小许让酒店餐厅专为我们熬了一盆,队长逐个把队员叫进了餐厅。

餐厅里有一拨年轻人在欢宴,他们一边举杯畅饮,一边放声高唱《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年轻的朋友来相会》等歌曲,歌声在酒店餐厅里回荡,场面十分热烈感人。是骑行者?是自驾?是为翻越东达山而歌?还是庆生什么的?我们不得而知?总之,他们以年轻人的方式,把一次餐会变成了一次开心的演唱会,不是情歌,不是藏歌,也不是摇滚乐曲,而是歌唱祖国,歌唱青春,在青藏高原之上,这让我们很有些意外。尽管他们中也有人蓄着长须,甚至有些男生留着辩子,然而,他们青春洋溢,热情奔放,歌声瞭亮,唱的很么激昂,那么流畅,那么优美,那么有气势,那么富有感染力,这是很难得的遇见!我由衷喜欢这些年轻人,起身走到他们中间,邀请他们合影留念。汪校长则不仅跟着高歌,还挥舞着手臂为他们打起了节拍,尽管他还在忍受着缺氧的煎熬。这是一次邂逅,在左贡县城-国嘎宾馆餐厅,跟一群年轻人在一起,为祖国而歌,为青春而歌,这是左贡留给我们的美好记忆,也是难忘的记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二次西藏自驾旅行漫记(4)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hjop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