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第二次西藏自驾旅行漫记(8)

第二次西藏自驾旅行漫记(8)

作者: 漫记2021 | 来源:发表于2021-07-20 08:01 被阅读0次

第二次西藏自驾旅行漫记(8)

( 挺进拉萨2017-7-19 星期三 晴 )今天往拉萨,途中游览了太昭古城,翻越了米拉山口,进抵拉萨,观看布拉达宫夜景。

两年前(2015)进藏走唐蕃古道只到了墨脱,因为林芝桥被洪水冲断没有进到萨。拉萨是西藏的首府,又有布拉达宫的诱惑,是一个令人神往的地方。

 上午八点半,车队从林芝出发,天降温,有些冷,大家都加穿了衣服。车队沿着318国道行进,云层很低,山间飘着雾,有些冷清。偶尔有对向车驰过,不时遇见觅食的牦牛,此外,便是连绵不绝的群山和莾莾苍苍的原野,只有路边的格桑花温暖着我们,释放着我们向西行进的紧张和压力。 两个队长把“中流砥柱”,英雄格萨尔王点将台-“秀巴古堡”,以及许多路边的风光都省略了,带着大家直奔“太昭古城”。太昭古城在G318国道边上,离工布江达县城20公里。在川藏公路没有修建前,太昭这个地方是青藏中道、青藏东道和川藏驿道三条路的必经之地(青藏西道除外)。

来之前,看了些资料,知道太昭古城是林芝-拉萨必经之地,也是必看的景点,在这里可以追寻许多尘封已久的历史故事。史料记载,太昭古城史上称“江达”,也称“工布江达”。藏语意为“凹地大谷口”,也有称“一百个村庄中的第一个村庄”。可见太昭古城在工布地区具有特殊地位。古时候,工布地区是流放犯人的地方,终年云雾缭绕,风雨交加,被认为是豺狼鬼怪出没之地。因此,生活在这里的藏族也被称为工布藏族,意为生活在凹地里的人。

 据说“江达”更名“太昭”与民国时期的四川督军尹昌衡有关。1912年,四川督军尹昌衡根据清末治理川边计划,提出了建立西康省,规划中拟设太昭府和硕督、嘉黎两县。太昭一词,取自尹昌衡的字。祖籍湖北的四川华阳人尹昌衡字硕权,又字太昭。不久,又改太昭府为太昭县。此计划虽然未成事实,但太昭一名一直延续到了今天。现今所说的“工布江达”中的江达,指的就是太昭古城。清末四川总督赵尔丰及尹昌衡二人都建议将江达划归四川管辖,主张“江达”以西为藏,以东为西康。当时的西藏地方政府也把“江达”以东称为康,所以有“康、卫、藏”按地域区分的称呼。

还有一种说法是: 1911年6月,驻藏大臣联豫急电川滇边务大臣赵尔丰,请求派兵会攻波密,赵尔丰派川军统领凤山为波密督办,与驻藏清兵分东西两路会攻。7月,平定波密;8月,清兵前锋到达工布江达,在太昭设兵营,并立“太山石敢当”石碑(现收藏在当地一农户家中)。后因镇压辛亥革命,慈禧太后下令赵尔丰部撤回内地,赵尔丰奉“太后之昭”撤军,太昭古城由此得名。

此外,清末,清政府在此设立太昭宗。太昭-古代祭祀四时阴阳之神的坛。《孔丛子·论书》:“埋少牢於太昭,所以祭时也。”

我以为,太昭古城之名应是取自古代祭祀四时阴阳之含义更为确切,因为,如此才更符合清王朝帝国之规制。尹昌衡作为清朝命官不可能也不敢以自己的字号为地方命名。另外,因赵尔丰奉慈禧之诏回内地,而把“江达”更名为“太昭”显然是牵强附会了。“昭”与“诏”不是一回事。

西藏与内地密切往来始于唐朝和吐蕃联姻,当时军旅商贾往来不绝,太昭古城成了唐代重要城镇;元代始设立驿站,并逐渐成为唐蕃古道和茶马古道中路、东路的交汇点;清朝时,太昭古城成了边疆重地,开始派员驻兵守卫国土疆域。

关于太昭古城,第一个获得藏传佛教最高学位的汉人 洛桑珍珠曾在《雪域求法记》中有过这样的记述:“江达是东藏的第五大站,西藏地方政府派有宗本驻扎。满清时此地驻有汉军,还设有粮台……江达宗有居民百余户,附近田连阡陌,尼洋河贯穿全境,所以有灌溉的便利。河上架设了一座大木桥,以方便行人通过。”另有史料记载,清朝末年,太昭古城人口众多、市镇繁华、店铺林立,并设有政府、粮仓、学校、邮局、旅馆、饭店、金银加工店、裁缝店、刑场等,有著名的小八角街和四个香火鼎盛的庙宇,藏、汉、回等民族和尼泊尔客商来这里经商交易,各地的商品也能够顺畅流通。由此可见,太昭是当时西藏重要的商业文化中心。 一千多年来,太昭古城经历过繁华,也经历过冷落和孤寂,在漫长的岁月沉淀中,她也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和美丽的传说。

 相传唐-土蕃时期,松赞干布迎娶了文成公主,途经此地天降大雨,松赞干布拔剑削山,让文成公主在此避雨。因大雨连降数日停不下来,文成公主思乡心切,遂命随行工匠在山洞内刻下唐王画像,以及经文、佛塔、佛像,祈求上天保佑唐王安康,国家繁盛。至今古道上避雨石遗迹尚存,藏经山上六字真言“嗡嘛呢呗咪吽”依稀可见。

 公元7世纪,工布地区受到北方霍尔人侵犯,工布王阿吉杰布急招工布男子出征迎敌,但临近年末,族中男子期待与亲人团聚,不愿离家。于是,阿吉杰布下令提前过年。之后,出征男子勇猛无比,一举击退敌人。从此,工布人就在藏历的十月一日开始过年,节日持续约两周时间。 如今工布新年是工布地区最重要的节日,工布人会以特别的方式迎接新年的到来。新年临近的夜里,不少家庭要举行“驱鬼”仪式,或拜佛烧香,或燃柏枝“驱鬼”。新年一大早,女主人会到河边背回新年的第一桶水,一般天不亮就得去,最好是走在别人家之前,抢到河里的第一桶吉祥水。背水回来,赶紧做“结达”,一种面品,一家人吃“结达”前,要先请狗赴宴。 新年里,工部各寨还会举行盛大的民俗活动,骑马、射箭、摔跤。直到夜晚,宽阔的草原上,会燃起团团篝火,来者都会带上一壶青稞酒,倒进一只大木桶里,大家一边喝酒一边跳舞,其乐融融。

 工布新年,还有人不先吃,狗先吃的习俗。相传,藏民族赖以生存的主食青稞,它的种子被凶狠吝啬的蛇王藏了起来。善良、勇敢、聪明的王子阿初决心到蛇王那里讨回青稞种子。历经千难万苦,王子阿初终于从蛇王那儿盗回了青稞种子,人们又吃上了香喷喷的糌粑,但王子阿初却被狠心的蛇王变成了狗。因此,藏民族对狗格外的尊敬和感激。在工布地区,大年三十人们不仅要请狗赴宴,还要把最好的东西让狗先吃。工布人认为,狗吃了什么,意味着来年交什么运气。工布人将措油炸果子、牛羊肉、酥油、奶渣等食物放在院子中央请狗赴宴。这时,如果狗狂吠乱叫、打翻盘子、掀倒茶酒等为不吉利。如果狗吃了措饼子,预示来年粮食丰收;吃了酥油或奶渣,预示牧业兴旺;吃了干桃,预示幸福安康。

工布服的来历也和工布王的故事有关系。传说700多年前,当时的工布王-阿吉杰布,他集英武和智慧于一身,而且非常关心体贴百姓,百姓也十分尊敬爱戴吉布王。在工布地区又一次遭到外敌入侵时,农牧民们跳起工布舞,敬上酥油茶和青稞酒,为挂帅出征的工布王吉布王送行。一个月后,将士们得胜而归,百姓们万众欢腾前往迎接,但吉布王却壮烈牺牲了,而且被敌人砍去了头颅和四肢。人们闻讯后,悲痛万分,在殓葬吉布王的时候,几位老阿妈根据他被敌人砍掉头颅和四肢的遗体,用自己织的氆氇,一针一线地为他缝制祀服。为了纪念阿吉杰布,后来,全部落的男女老少都穿上这种祀服,取名为“果秀”,即现在的工布服。

 说到太昭古城,还有一位值得提起的传奇人物。清朝末年,驻藏军中出自赵尔丰麾下有一位湘籍管带陈渠珍,曾因上书《西征计划》提出对抗英军策略得到过赏识,参加过工布江达战役,并在江达结识了贡觉的营官加瓜彭错。有一天应邀到彭错的府上做客,彭错16岁的侄女西原为其表演马上拔竿,其时衣袂飘飞,拍马连拔五竿,令陈渠珍赞不绝口,万分心仪。加瓜彭错在场上笑说要将西原许嫁,数日后竟真的把盛装的西原送嫁而来。陈渠珍娶了西原之后,不料情势突变,先是波密叛乱,陈渠珍率部征讨,西原随夫出征,并在战场上救回他的性命。不久武昌起义爆发,消息传到西藏,驻藏清军内部哥老会与同盟会冲突哗变,陈渠珍率湘黔籍官兵百余人出逃归汉,西原亦随夫东来。陈渠珍与西原在东归途中,因在冬季冒险翻越唐古拉山,又错入绛通草原,一路上迷失荒野,狼群追遂,土匪抢劫,九死一生,食粮殆尽,饥荒中的军士心性狂异,甚至欲杀人为食。幸得西原有雪域野外生存能力,捕猎野兽,安抚军心,始终扶佑陈渠珍,历尽七个月非人之艰险,终于1912年6月奇迹般到达青海辗转西安,生还者仅得七人。然而,两人在兰州举目无亲,一贫如洗,本想立刻返回湖南而无法成行。明艳如花的西原,已憔悴凋零,并已恶病侵身,延捱至11月,这位康巴土司的千金仿佛完成了她辅助夫君的使命,溘然而逝。陈渠珍抚尸痛哭,几近气绝,幸得一位董姓湘西人协助安葬西原于大雁塔。是时满室清冷,帏帘飘飞,陈渠珍肝肠寸断,泪尽声嘶,痛不欲生,遁入空门。后家人寻到陈渠珍,带他回到湘西。24年后,他撰写《艽野尘梦》一书,把自己这段旷世情缘公诸于世。陈渠珍的后半生同样充满传奇,回湘西后督办开河工程被押解送京;后来获保回乡主理军政事务,壮大势力后,连蒋介石的召见也不买账,统治湘西三十年,有“湘西王”之称。1949年起义向共产党投诚,1952年在长沙走完了他风云跌宕的一生。陈在其所著的《艽野尘梦》中记载了这样的一段话:“伫立在太昭古城的小山上,身边经幡飘舞,流水东逝,我仿佛回到了百年前的那个拂晓,望见晨雾中一支队伍无声无息地走出城门,渐行渐远。人事已矣,山川永存。但我行过的藏东山水,亦因一场感天动地的生死奇情,风流蕴藉,摇曳生姿。”然而,斯人已逝,万物归寂,留给后人的,没有碧血,唯有青山。只是陈渠珍与西原发生在太昭古城的那段感天动地的生死恋情,却让人久久难以释怀!如果那段旷世奇缘能有一个完美的结局该有多好啊!可惜,人生无常,世事难料,天不假年,又有何奈!

 现如今,历经千年沧桑的太昭古城成了人们追忆的往事,岁月早已带走了商贾云集的繁华,带走了金戈铁马的荣耀,只留下连绵的青山和东去的流水,陪着一座吊桥、几株古树,以及山坳里那条已经渐渐模糊的蜿蜒小路。在这里,车队只作短暂的停留,我们跨过吊桥拾级而上,在小山坡上眺望了一眼远处的古城。只见一长溜高地上,一座座民居在树丛间错落分布,虽然矮小但还整齐,最显眼的是一座五彩的经幡阵和一座白色的佛塔,在阳光的照耀下,散发着浓郁的藏地气息。不知村中的古树,是否还记得当年的繁华?只有尼洋河上被废弃的有些孱弱破败的那座索桥,还在诉说着当年的故事。也许,天气晴好的时候,坐在河边,用心倾听,还能听到军旅匆匆的脚步和厮杀进击的号角!我默默送上一份祝福,随手拍了几张照片, 便匆匆离去,太昭古城和唐蕃古道,只给我留下了一个模糊的背影和凋零的名字。

 从太昭古城离开,我们开始翻越米拉山口。米拉山藏语亦称“甲格江宗”,意为“神人山”。米拉山口为许多内地人所熟知,甚至到了耳熟能详的程度。她好听的名字,以及曾长时间为川藏线第一垭口,让人们牢牢记住了她。米拉山口海拔5013米,地处拉萨市墨竹工卡县与林芝地区工布江达县的分界上。对于旅行者来说,这里是拉萨-林芝路上的一个休憩之地;对于地质和生物学家来说,这里是雅鲁藏布江谷地东西两侧地貌和植被的重要界山;对于水文学家而言,这里是西北边的拉萨河水系与东南面的尼洋河水系的分水岭;对于地理气候专家而言,这里是林芝地区海洋性气候与拉萨地区内陆性气候的自然分野,具有显著的地理气候分界意义。米拉山以西地区,气候干燥寒冷,而东部地区则是温暖潮湿,植被茂盛。米拉山是藏胞心中的神山,站在山口上,可以看到蓝天白云下,藏胞拉起的经幡连地接天,五彩经幡在山风吹动下,在大地与苍穹之间飘荡摇曳,藏民们祈盼经幡能把他们虔诚的愿望传达给上苍神灵。

不知是什么原因,我到达米拉山口时竟然睡着了,这是我两次西藏之行路上没有过的情形。葛队长示意同车的汪校长和滨滨不要叫醒我,然而,他们的交谈虽是小声,却是被我听到了。车子停在公路内侧,观景台在公路外侧,也许是下车动作太快,也许是垭口缺氧,我感觉挪步都有些困难,摇摇晃晃地走着,如同一个喝酒过量的醉汉,是老葛搀扶我走过了马路,走到了山口那块巨石前。只见巨石上刻着红色字样-米拉山口海拔5013米,边上还有藏民们雕的图案,太阳、月亮与他们相伴的小羊、小狗、牦牛,以及那些我们无法读懂的符号。这些略显粗拙的图案却不难体会藏民们对神明的虔诚及其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和满怀期盼。山口不远处,是一座署名“雪域之舟”的西藏耗牛石雕像。神牛昂首向天,长犇嘶吼,威风凛凛,在蓝天白云下,显得特别抢眼。石雕的底座刻着一行红色大字“福建泉州市援建”。这让我们平添了几分亲切,几分自豪。这里是常年被冰雪覆盖的山岭,因空气稀薄,而又紫外线超强,故只有地衣似的纤细小草缓慢生长。茸茸细细的植被覆盖,散发着远古蛮荒的山野气息,如同天然未凿的璞玉浑金,却别有一番高海拔的古拙山地风貌。山高路险处,五彩缤纷的经幡以它靓丽的色彩点缀着千山一碧的道道坡面。凝重而肃穆的米拉山,将天然神韵赋予了远近的奇峰峻岭,在天际间勾勒出一道道美丽的弧线。

站在米拉山口上,我内心油然而生出一种豪迈的感觉,为自己又一次到达海拔五千米之上的巨峰兴奋不已。我被眼前雄伟壮丽的景色深深打动了,情不自禁地拉着妻子在标识5013米海拔高度的巨石前拍了一张合影,以作久远的纪念。

 翻过米拉山口,就进入拉萨市墨竹工卡县境内。墨竹工卡,藏语意为“墨竹色青龙王居住的中间白地”,位于西藏自治区中部、拉萨河中上游、米拉山西侧,属拉萨河谷平原的一部分。境内河谷环绕,草原广布,地势呈东高西低,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拉萨河从东向西流淌,直至注入雅鲁藏布江。

这里是松赞干布的故乡,他当时建立了强大的吐蕃王朝,统一了西藏;其间还分别与唐朝和尼泊尔联姻,推广佛教,创造了藏族文字。公元641年,松赞干布为迎接文成公主入藏,在拉萨的红山上修建了布达拉宫,为雪域高原镶嵌了一颗金碧辉煌的明珠,留下了一座无与伦比的佛教殿堂。

我们本应去松赞干布出生地甲玛景区(距县城10公里)-瞻仰一下这位西藏家喻户晓的民族英雄,而且墨竹工卡境内还有距今850多年历史的白教代表直孔梯寺(距县城61公里,距拉萨70公里左右)等人文景观和德仲温泉(距城关70公里)、日多温泉(55公里)、思金神湖(66公里)等享誉区内外的自然景观。这些景点大多在318国道边上,遗憾的是过了米拉山口之后,堵车数十公里,我们在海拔四千七百多米的高原上足足熬了两个多小时,完全顾不上这些景点了。

过了拉萨检查站便是拉萨河谷平原,车子沿着拉萨河谷左侧开进,还借用了一段尚未开放的高速公路,拉萨很快就到了。尽管我们经常从影视图片上看到布拉达宫,然而,当真实的布拉达宫出现在眼前时,大家还是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车窗被打开了,相机伸出窗外,河对岸的布拉达宫成了焦点,谁都知道拍不出好的相片,然而,那一刻内心却是前所未有的激动欢愉。我们顺利入住西藏宾馆,这是妻子同事帮忙联系的,省去了不少麻烦。布拉达宫就在宾馆不远处,夜色降临时,大家不顾一天的旅途疲惫,招呼了几辆三轮车往布拉达宫去了。夜幕下的布拉达宫广场车水马龙,高原的夜空湛蓝奇丽,我们满怀敬畏走进广场,站在远处眺望苍穹下的布拉达宫。她的雄伟壮观,她的金碧辉煌,她的庄严神圣,她的静谧祥和,让我们感觉前所未有的震憾。还是拍照,从广场的这一头到那一头,每走几步就拍下一张布拉达宫,生怕错过最佳视角,疏漏了什么,留下了遗憾。心里明白,并不专业的拍摄,特别是夜间,不可能出好照片,然而,我们却始终怀着虔诚之心!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二次西藏自驾旅行漫记(8)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ahlm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