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物
红粉仕途 默克尔的末路悲歌

红粉仕途 默克尔的末路悲歌

作者: 馬前炮 | 来源:发表于2018-03-19 22:07 被阅读100次

    一个草根出身、沉默寡言的学者,一个拥有超常智慧和领导手腕的卓越政治家,从“科尔的小女孩”到“德国铁娘子”,从物理博士到政坛常青树,默克尔完成了生命中一次次华丽的转身,人生中的一次又一次蜕变,她的传奇还能继续吗……?

    红粉朱楼春色阑   谁主沉浮

    早春的德国,乍暖还寒,已开始显露出春天的绚丽色彩。

    伴随着春天踏着轻盈的脚步悄悄地来到人间,默克尔领导的基民盟、姊妹党基社盟和社民党于3月12日签署联合执政协议,议会按计划将于14日选举默克尔出任其第四个总理任期,创下大选后171天选出总理的纪录,德国历史上最长的政府组建程序终于画上了句号。

    展望未来,面临的挑战却刚刚拉开大幕,默克尔持续面临来自党内外的多重严峻挑战,从国内民粹主义和难民问题,到国际贸易争端和欧盟改革, 新政府面对的绝非坦途。

    本次在漫长的组阁过程中,德国却承受了巨大的内耗,无论是基民盟还是社民党的支持率不断突破历史低点,据一项公布的民调,56%的受访德国民众要求默克尔在下届选举前下台。

    随着新政府随完全敲定,观察家称默克尔及她可望带领的执政团队为“输家”联盟,因为他们看不出新政府有何雄心壮志,也难以应付德国与欧洲面临的重大挑战。

    极具影响力的新闻杂志德国“明镜周刊”(Der Spiegel)称,2005年起即担任总理的默克尔,将要领导的联合政府为“史前联盟”(paleo-coalition),是“一只缺乏新血推动新生的政治恐龙”,这会让AfD在即将到来的各邦选举里获胜,然后他们会进一步要默克尔下台。”

    柏林自由大学的尼德迈尔(Oskar Niedermayer)称:“默克尔已过了颠峰,为了她所属政党在往后选战的利益,她不应做完这届到2021年的任期。”

    默克尔已在位12年,是21世纪主要国家任职最长的领导人。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的情怀、沉稳务实的施政特点、个人风格与德国政治体制的契合、德国经济与社会发展模式的成果,是默克尔获得成功的主要原因。

    是什么让过去“一言九鼎”的铁娘子默克尔与多数选民渐行渐远,甚至可能会出现不久后的变天呢?

    这背后有哪些不为人知的隐秘,又有哪些不得不说的故事,所有这一切都要从默克尔这位传奇的女性说起。

    红粉仕途

    “做人难,做女人更难,做“名”女人,难上加难!”

    她: 德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总理

    雄踞政坛12年,任职期间政绩卓著

    在德国的历史上,甚至在世界范围内,恐怕没有人比默克尔创造了更多的第一了。

    她是政治这块“男人的天地”里的第一位女领袖,而且是创造了蝉联三届,任期长达12年之久记录的女魁首。

    她系出平民,没有显赫的门第的祖荫,也没有夫贵妻荣的依傍,完全靠着自己不断的努力追求和顽强的奋斗,终于在政治斗争的漩涡和激流中,一步一步地沿着成功的阶梯攀登,到达权力之巅。她领导的政府使一直以来处于萎靡不振的德国,出现了“中兴”的局面。她是一位足以傲视群伦的政治家,令无数男人刮目相看,相形见绌。

    默克尔 (Angela Merkel),1954年出生于汉堡的一个牧师家庭,在三个兄弟姐妹中是大姐。当时,德国还处于分裂时期,出生后不久,她的父亲带领全家迁往民主德国。

    默克尔从小就显露出在科学方面的天赋。1973年,她以优异成绩进入莱比锡大学攻读物理学。上大学时,她在学业上出类拔萃,是学生中的佼佼者之一。1986年,她获得物理博士学位。离开大学后,她在东德科学院担任研究员。

    青葱时代

    正当风华正茂的默克尔积极投身于量子化学的研究时,1989年11月9日,柏林墙“倒塌”了。这一重要事件改变了她的人生。她开始积极投身于政治活动,对政治有了浓厚的兴趣。她加入了东德的“民主崛起”组织,而后在她不断的努力,进行演讲宣传,参加党的会议,辩论,群众大会等活动。最终,默克尔成功的进入了东德的最后一届政府,成为总理的副发言人。完成了从科学家到政治家精彩华丽的转身。在她看来,这一切都得益于内心为大众服务的梦想和使命感。

    梦花蝶

    1990年,默克尔所在的“民主崛起”与基民盟在东德地区的组织合并,默克尔随之成为基民盟党员。1990年底,在两德统一后的第一次大选中,默克尔成功地获得了斯特拉尔松·吕根·格里门选区的直选席位,成为联邦议员。

    在一次党代会上,默克尔壮着胆向一位相识的部长悄声说:你能把我介绍给总理吗?

    那年,默克尔还是一个初入仕途、无名的地区小代表,科尔则如日中天,不但是基督教民主联盟(简称“基民盟”)教父,而且贵为德国总理。

    当时基民盟正好需要一位来自东部地区、信仰基督教的女性内阁成员,而默克尔正是合适人选,因此如愿得到了一次和科尔见面的机会。默克尔抓住了这个机会,向科尔充分展现了自己的政治才华,而面对这位略显青涩,朴实,甚至有些拘谨和腼腆的才女,科尔立刻产生了好感,两个人相言甚欢,谈得很投机。

    在科尔的调教下,默克尔很快地成长起来,在短短一年后,这位小议员就被科尔招至旗下,成为最年轻的部长,瞬间红遍了政坛,变成了科尔手下炙手可热的人物。从此,平步青云,被人们昵称为“科尔的小女孩”。

    今年7月1日,在科尔追悼会上,默克尔深情的说:"他改变了我的一生!"

    带刺的玫瑰

    默克尔有自己的见解,但不固执,她善于审时夺度,是务实主义的典范。在行事风格上,默克尔一生都在践行着这种理念。

    历史上,强悍、外向的日耳曼人并不喜欢一个女人在政治舞台上指手画脚,女人的强硬总是比男人刺目。在和党外不断的权利争夺及内部争斗中,作为女性,她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默克尔逐步在残忍的政治丛林中学会了如何生存。默克尔以女性特有的直觉,在其慈祥憨厚外表的掩护下,该出手时就出手,其狠辣的的政治手段常令对手跼蹐不安。

    涉及原则问题时,默克尔对待自己人也毫不手软。最令人震惊的是在殃及全党,科尔卷入的献金丑闻发生后,不少人开始对科尔和基民盟另眼相看。民意调查显示基民盟支持率每况愈下,而主要对手社民党则不断上升。如果献金丑闻得不到满意地解决,基民盟的支持率还会下降。由于这些黑幕太具爆炸性,当时的德国媒体出现了罕见的大团结,口径一致、同声讨伐。

    这时,羽翼丰满,已担任基民盟秘书长,成为党内二号人物的默克尔冲在讨伐的最前线,在德国最大的日报法兰克福日报上,署名发表公开声明: 自己和自己所在的基民盟正式跟科尔决裂,并和他划清界限。默克尔认为但这篇声明是一个急刹车,以阻止政党声誉继续下滑。

    事件的起因是基民盟的一个财政官因为侵吞公款被捕,结果一追查牵连出了背后一连串的黑金丑闻,其中科尔首当其冲,从一九九三年到一九九八年,科尔及其手下直接掌控的一个秘密帐号,共接受了上百万马克的秘密捐款,不但骗过了税务当局,而且也瞒过了基民盟党内高层的绝大部分成员。事件发生后,科尔先是否认,接着含糊其词,结果是越抹越黑,欲盖弥彰。

    两个月后,默克尔凭借反戈一击,巧用反间计,一石二鸟,顺手把当时党内大佬、时任主席的沃尔夫冈·朔伊布勒也拉下马来,成功上位,成为基民盟第一位女性主席。

    2017年5月在德国慕尼黑举行的一次竞选活动中,,默克尔罕见地说了一句石破天惊的话:"美国不可靠",成为了欧洲媒体的头条,她甚至说"我们和美国能够彼此完全信任的时代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过过去。欧洲人必须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上。" 这些“反叛”言论使大洋彼岸的美国人不寒而栗。

    在欧洲,能取代他吗

    在许多国际事务上她也和美国对着干,尤其是难民政策,一条路走到底,让她可以拍着胸脯说:德国已经取代美国,成为民主的最佳代言人。

    去年,默克尔在接受德国之声专访时表示,不认同美国总统特朗普日前威胁对朝鲜问题采取军事解决的表述。她强调,德国政府支持通过外交努力解决朝鲜问题,并愿意参与调停当前的冲突。针对特朗普日前在联合国大会讲话时对朝鲜发出“彻底摧毁”的威胁,默克尔予以批评。她表示,自己不赞成这种威胁。

    默克尔强调,自己和德国政府都认为,任何形式的军事解决方案都是不合适的,德方主张外交努力。“我认为,制裁措施及其实施是正确的回应。在处理朝鲜问题上,我觉得其它的方式是错误的。所以在这方面我和美国总统有着明显的分歧。”默克尔表示,德方愿参与共同调停冲突。

    谈及德国在调停朝鲜危机上可以发挥的作用,默克尔认为,东德留下的遗产使得德国成为全球少有的几个在朝鲜首都设有大使馆,同时在本国首都有朝鲜外交机构的国家之一。同时,德国还与中、日、韩以及美国等各方都保持着紧密联系。

    仅就这些言论就足以让老科尔能在九泉下瞑目,他看人没走眼。科尔毕生为之奋斗的推动欧洲一体化,希望将欧洲打造成独立于美国的'世界第三极’,使日耳曼民族重新在世界上崛起的崇高事业,正在由默克尔接续践行着。

    独秀一枝 孤独求败

    巾帼不让须眉,默克尔在权利的漩涡中激流勇进,最终攀上了顶峰;她的整体把握能力确实不一般,党内外的对手一个个都在她预设的伏击圈中倒了下来,让质疑她、挑战她的男人俯首称臣。

    她曾以退为进肃清党内小圈子。早先,对于默克尔这位来自东部的小女人,党内高层人物并不是一致支持的。地方实力派,包括几个州长,党内的铁帽子王们都在窥视着她的职位,他们蠢蠢欲动,试图挑战她的权威。曾形成了有名的党内小集团——“安第斯山同盟”。由于他们的“结盟”发生在一次集体出访拉美期间,因而被德国媒体戏称为“安第斯山同盟”。领头的是下萨克森州州长武尔夫。

    “安第斯山同盟”对默克尔的打压充分体现在2002年的大选中,德国经济在施罗德的治下发展缓慢。基民盟作为最大的在野党,与姊妹党基社盟共同冲击施罗德的社民党,形势一片大好。

    已成为基民盟一把手的默克尔,却把竞选总理的资格让给了基社盟主席施托伊伯。说是“禅让”,其实也是无奈,因为后者得到了“安第斯山同盟”的暗中支持。倘若默克尔霸王硬上弓,不但会破坏党内团结,她的政治前途也可能毁于一旦。可是,施托伊伯不不堪大任,在和左派旗手、当时的总理施罗德的竞争中大败而归,默克尔只好打掉牙往肚子咽,忍辱负重,领导基民盟继续在野。

    加冕之路不相信眼泪,她把这一切深深的埋在了心底。

    痛定思痛,随后,默克尔开始了漫长的秋后算账,开始着手清理门户。她采用各个击破的战术使“安第斯山同盟”土崩瓦解,关键人物不是主动请辞,就是被“流放”欧盟。

    武尔夫下场最惨,虽然在默克尔成为总理后改邪归正,表态支持默克尔。2010年,武尔夫还是被推上了祭坛,明升暗降,当上没有实权的德国总统。一年多后,因被指控担任州长时涉嫌贪污,及婚外情丑闻,而被迫辞职。武尔夫还成了德国第一个坐在被告席上的前总统,最终黯然退出政坛。

    德国前总统伍尔夫

    自默克尔加入基民盟以来,已有超过十位的同门兄弟倒在了她前进的道路上,除因以权谋私丑闻下台的前总统武尔夫外,还有因博士论文抄袭丑闻出局的前国防部长古藤贝格。

    默克尔做得更人性化,社民党前党魁施泰因迈尔曾是默克尔最危险的总理竞争对手,民意支持率与她不相上下,默克尔说服党内反对派,共同推举他担任联邦总统,虽说是一个没有实权的位子,这样既给足对方面子,同时消除心腹大患,皆大欢喜。

    默克尔笑傲江湖的秘诀还在于她的太极功夫炉火纯青,懂得静观其变,顺势而为,后发制人: 默克尔总是避免采取明确的立场,只有当全国达成共识之后才下决定。

    她能够吸引左右两派对她的支持;她能够做到这一点,因为她擅长吸收各派政策精髓而形成自己的主张。默克尔的政敌常吐槽说默姐又侵权了,“窃取”了他们的关键性议题,因此反对党没有余地来采取任何强有力的替代方案。

    比如,默克尔提出了可再生能源议程,并且逐步取消核能生产,这与绿党政策相似。她谈及的社会保障制度和养老金改革也是社会民主党的竞选主题,而默克尔最近忽然支持同性婚姻的行为也使得她与德国自民党的政策保持一致。

    另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她在核电政策上的态度。一开始,她是发展核能积极的倡导者。日本福岛核泄漏事件发生之后,竞争对手社会民主党的反核主张获得了大量支持,默克尔果断改变立场,支持反核,还迅速关掉了国内 7 座核电站。

    对于默克尔的出尔反尔,事后社会民主党也忍不住大叫:明明是我们先支持反核的,当初还被基民盟骂得很惨,结果现在她却偷走了我们的主张。

    耿耿于怀的科尔也出来夹击默克尔:仅仅因为日本的核电站事故就全盘否定德国的核电安全,这也太武断也太愚蠢了。

    默克尔去年11月宣布参选时说,她一度考虑放弃竞选连任,但党内朋友们纷纷打电话劝进,因为“没有人能代替你”,她是义不容辞。另一方面,联盟党根本无选择余地,因为默克尔从未着力培养党内接班人。德国总理执政纪录是科尔创下的16年。当前德国政坛里,有资格挑战这个纪录的,角斗场上的幸存者除去默克尔已再无旁人了。

    一叶知秋

    默克尔于2017年出席在南部城市海德堡一所大学举行的竞选活动时,突然,有示威者向默克尔扔出两个西红柿,其中一个擦过其左边臀部,另一个则击中站在其身旁的助手。不过,默克尔被西红柿击中后仍处变不惊,还拿出纸巾让助手擦拭污痕。默克尔当天身穿橙红色外套配黑色西裤到场出席活动,活动在大学一处空地举行,吸引近三千民众到场。期间还有示威者在人群外围不断吹哨子,又大声嘲笑、奚落默克尔是“骗子”和“伪君子”。

    红番茄之吻

    默克尔第四期执政最主要的一个风险点在于,社民党最终能同意参与组阁殊为不易,组阁过程中显现出来执政两党矛盾之深令人侧目,双方离心离德,新政府难保团结。

    默克尔核心地位难保,为了促成社民党同意组阁,默克尔做出了“痛苦的让步”,将外交、财政、劳工三大实权部门让予社民党执掌,这其实是削弱了自身的“核心”作用。联盟党与社民党矛盾扩大,将为未来几年的合作埋下隐患。

    经历组阁劫难后,德国的国际形象和影响力都受到严重损害,而默克尔和社民党党首间各自的盘算,很容易让德国新一届内阁对外表现出优柔寡断、立场不明的形象,最终瓦解自身在欧盟经营多年获得的影响力,严重打击德国领导欧盟信心。

    难民危机深循环

    去年秋天,受地区选举结果的打击,默克尔在选后对自身的难民政策作出了忏悔。但事实上,默克尔难民政策的长期破坏效应并不仅仅局限于选举,从长远来看,不少人认为,默克尔大规模引入难民的决定是在左派作家、大众传媒和影视明星的鼓动下轻率做出的,默克尔不顾安全部门的担忧,下决心引入难民时,全世界的媒体几乎全在为默克尔唱赞歌,西方学界领袖更毫不吝啬对默克尔的大加赞美,被媒体誉为“诺贝尔和平奖重量级分析学者”的哈普维肯直接将默克尔捧为新时代的“道德领袖”。也正是这种漫天的舆论狂潮,淹没了决策者默克尔的理智,使其做出了愚蠢的决定。

    难民对默克尔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2015年和2016年,德国相继接收难民110万人和32万人。“难民危机”把德国政治变成了一场情感斗争,不少德国民众把任由成千上万的难民进入德国的决定作为默克尔个人的失败。一方面,涌入德国的不止是百万难民,随之而来的还有德国人产生的文化焦虑和安全担忧。另一方面,在日益萎缩的公共支出和紧缩政策的财政背景下,政府财政压力巨大。

    2015年,德国接收难民所花费的费用,就已经超过211亿欧元(约226亿美元,1441.13亿人民币),极大地加剧了德国的财政负担。不过,金钱问题仅仅是默克尔难民政策负面后果中最微不足道的一小部分。因为,无论从各方面来看,引入的穆斯林难民都不存在融入欧洲世俗文化的可能,这就意味着德国将会因为默克尔的决策,出现难以避免、且将愈演愈烈的文化冲突甚至宗教纷争。而这种预判,绝非危言耸听的虚妄之词。

    然而,随着去年3月欧盟与土耳其就难民问题达成协议,进入德国的难民大幅减少;与此同时,难民安置和避难申请的审批也逐渐步入正轨。这场难民问题引发的政治风暴似乎就这样被平息了。分析人士指出,难民涌入带给德国社会的不安情绪反倒成为有助于默克尔连任的关键因素。在被不安情绪所笼罩的德国社会,人心求稳而不求变。因此大多数德国人认为,在当前局面下,选择12年来带领国家稳步前进的默克尔应是“最不会出错的选择”。

    默克尔3日晚在选前电视辩论上再度表示,不后悔2015年做出向难民敞开大门的决定。当年,近百万主要来自中东和非洲的难民涌入德国。此后,德国发生的多次暴力和恐怖袭击事件让其难民政策颇受诟病。

    许多分析人士担心,德国的民主文化正在衰退,因为它缺乏动态的替代方案和观点之间的竞争。此外,欧盟的前景也充满不确定。难民问题仍没有得到彻底解决,欧盟成员国在难民分摊方案上的博弈或将影响欧盟的团结;停滞不前的英国“脱欧”谈判也有可能以混乱收场。

    社会两级分化加剧

    “活着,没什么乐子”在德国曾经的采煤城镇盖尔森基兴,一位72岁的退休女护士曾对媒体表示,“没钱去看喜欢的芭蕾舞,10块的电影都买不起。唉,让我难受的是没钱给孙子孙女买礼物。”

    这位退休老人的生活折射出一个残酷的现实:尽管德国富得流油,人均收入居欧盟大国之首,领先于英国、法国和意大利等国,贫富差距的阴云却始终笼罩着很多德国人。

    根据欧洲统计局的数据,在家庭收入方面,德国接近于欧盟平均水平。但在财富分配方面,德国远不如欧盟其他国家平等,该国较富裕家庭控制的资产比例远大于绝大多数西欧国家。听起来都不相信,最底层的40%德国人几乎赤贫,许多人没有银行存款。公开数据显示,德国是欧盟自有住宅比例最低的国家。

    在社民党担任顾问的弗拉茨舍尔曾说:“最富有10%的人集中控制着财富,这往往是代代相传、日益扩大的财富。最贫穷40%的人属于赤裸裸的无产阶级。”

    右翼势力崛起

    德国经济一路高歌猛进,但社会痼疾使右翼政党乘虚而入,或在大选后成为第三大政治势力。

    默克尔对此深有感受,她在该国东部的选会多次遭遇扰乱。东部地区相对贫穷,也是德国极右派选择党获取选票的地区。扰乱选举大部分的表现形式是喝倒彩、打断讲话、粗鲁发问以及打出仇恨标语牌。选项党正是利用这些社会弃儿者对社会不满而收获选票。

    德国右翼民粹主义的“德意志另类选择党(AFD)”可能在今日的大选后,成为德国上升的政治势力。有民调显示,选项党可能在此次大选中拿下11%的选票。

    政府内腐败

    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党内腐败是最容易被忽视的危险,将对基督教民主联盟政治地位构成具大、潜在的杀伤力。在执政期间,她一直努力将自己树立为一个廉洁的人,远离丑闻,但却难以保证部下全部廉洁奉公。

    爱情长跑

    媒体一直流传着这位权力巅峰的女总理与平民丈夫从师生恋到同居十年,最后结为夫妇,甘愿为其“洗手作汤羹”的浪漫动人故事。

    年轻时, 默克尔和绍尔在一起

    多年被《福布斯》杂志评为“全球最有权势的女性”的默克尔在她一次访谈中提到,她每天都为丈夫做早餐,希望“他带着一个好胃口去工作”。

    默克尔在学生时代时生活十分简朴,不爱出风头,往往是舞会中的“壁花”。但在高中同学们的印象里,默克尔从未有过男友,属于“没被吻过的一族”。由于当年衣着的色彩总是很浅淡,以致曾有同学讥笑她是“灰老鼠”。

    1977年,23岁正值青春年少的她和在大学期间认的物理学家乌尔里希·默克尔喜结连理。据默克尔的老同学勒施克说,默克尔当初嫁给他,“不是因为她爱他,而是因为周围每个人都要结婚。”这段婚姻只维持了5年。1982年两人分手,离婚后她保留了前夫的姓氏。

    1981年,32岁的绍尔遇到了27岁的默克尔。那时,绍尔是老师,出生在前东德的一个小镇上。25岁时,绍尔就从洪堡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三年。此后,进入了东德国家科学院。而默克尔则在攻读自己的博士学位。那时,两人都已结婚。

    绍尔的前妻是一名化学家,两人育有两个儿子。由于感情不和,早就分居,并于1985年离婚。

    1986年,默克尔在博士论文致辞中特别感谢了绍尔提供的“关键性洞查意见”。两人渐生情愫,这段师生恋开始萌牙, 虽然没有过多的言语,但是二人感情笃深。歌剧和登山是他们的共同兴趣,随后两人住到了一起。

    时光荏苒,那些日子,两人度过了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直到1998年,默克尔升任德国基督教民主联盟主席,不少保守人士对其“未婚同居”提出批评。于是,当年她与现任丈夫约阿希姆·绍尔正式结为伉俪。只报纸上登了一小条声明:我们结婚了。

    尽管默克尔的事业平步青云,绍尔坚持与媒体保持距离,保持低调作风。绍尔这个姓在德语里本来就有“孤僻”或者“脾气坏”的意思,作为当今世界上最顶尖的30位理论化学家之一,第一先生绍尔从未接受学术以外的采访,因而媒体对他知之甚少,以至于认为他是“沉默寡言、不善言辞、不懂幽默的书呆子”。

    2005年,绍尔没出席默克尔的总理就职典礼,而是一人待在屋里看电视转播。默克尔说,丈夫是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她的支持,如有必要,丈夫会陪她出席任何外交场合。

    默克尔年轻时,一次滑雪时不慎摔倒,致使骨盆处有一处骨折而导致不能生育,成为人生憾事。

    无限风光在险峰

    "对于默克尔大规模引入难民的决定,知名媒体《纽约时报》和《金融时报》欣喜若狂,纷纷将默克尔视为世界最杰出的领袖,《纽约时报》专栏作家科恩甚至将她誉为“相等于、甚至超越”德国前总理阿登纳、施密特和科尔的史上“最杰出欧洲领导人。"

    在成绩面前,默克尔沾沾自喜,德国整个国家现在都沉浸在自满的氛围里。社会上几乎感受不到变革的渴望。默克尔则成了墨守成规的代表。在不久前召开的夏末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说她是“安眠药”,甚至,还有人讽刺她是活化石。而从目前的民调来看,她的确不用做什么就能连任。但恰恰是在现在这个时候,德国人应该居安思危,稳中求变。

    在社会经济状态最好的时候应该推进改革,否则危机一旦来临,人们付出的代价将高昂得多。只可惜目前德国社会并没有这种意愿。而更令人遗憾的是,默克尔总理也恰恰将自己连任的希望寄托在民众的这种守成心态上。

    物壮则老,这是宇宙发展深刻的规律,德国其实已危机四伏。

    默克尔取得的丰功伟绩足以使世界上任何一位政治家因为有了这些成就而傲世群雄,快慰平生。

    在她的人生逻辑中,似乎没有“急流勇退”这一概念。虽然,她在去年12月召开的一次党代会上透露,党内朋友轮番劝她“你必须”再次竞选,当时她已考虑了数月的时间。在默克尔早期的政治生涯中,人们就曾听她说过,她不想到了“精疲力尽”的时候再离任。作为一个昔日的科学家、一个理性的人,默克尔肯定是进行了自我审视,认为自己有足够的精力再在总理府工作4年。现在她在国际上受到追捧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还有一种说法是,直到去年11月9日特朗普明显赢得美国总统选举的结果出来之后,她才做出了竞选的决定。

    默克尔毕竟是默克尔!在她的内心深处永远拥有自信,永远揣着一份野心,也永远带着一股霸气。然而,大概使她没有想到的是,正是这份自信、野心和霸气成就了她,但也使她头顶上那眩目的七色光环最终会变成一团阴影,使她末路狂奔,从神坛上跌落。

    她是一个嫁给了政治的人,一个充满权力渴望的人。

    在叱咤风云的20多年中,她对所有政敌无情打压,将他们全部赶下岗位,换上自己的心腹,她广织网络,从而保证自己将权柄牢牢抓在手中,物极必反,这这也使她树敌甚众。

    功成身退,天之道!于是,老天只能以另外一种略显残酷的方式来为她送行了。

    虽然德国基督教民主联盟在全国大选中夺得桂冠,卫冕成功,等待她的将是一系列棘手的问题,几乎所有分析人士都认为这将是她执政以来最艰难的选战。

    默克尔将无法成功任满第四届总理任期,会提前下课,倒在官讼是非的血泊中,瘗玉埋香。默克尔时代随之结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红粉仕途 默克尔的末路悲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hkmq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