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数学有点弱,所以我们商量着由老公帮点解决一些弱点,可是一段时间下来,效果并不佳。每天爷俩都几乎要吵起来。原来约定儿子晚上要把数学书带回来,可每天都会忘记。儿子很委屈地说我不想让爸爸教,还是你来教吧。我说:“行,可是很多年没摸数学,早就忘了,要边学边跟你讨论了。也许很多地方需要你先教我。”儿子表示同意。
今晚,完成作业后,我说:“看看数学吧,让爸爸陪还是妈妈陪?”儿子:“妈妈陪。”
在学习过程中谈到质数、公因数、短除法等内容,我都表示不知道。这样就需要他来给我讲,他讲完后,我又结合实例重述一遍表示我听明白了。过后又复习了吨与千克的换算(经常弄混的地方)。以他喜欢的东西为例出应用题,在欢笑中,儿子掌握了这个知识点。临睡前,儿子说:“明天我把数学书带回来。”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往往会居高临下或者忽略孩子认知水平,用自己认力的标准来衡量要求孩子,而这个标准往往高于孩子的实际水平。所以在这一过程中孩子感受到的往往是挫败感,或自卑反感,或直接对抗,直接影响到亲子关系。
如果家长在考虑孩子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的前提下,适当向孩子展现自己的“无知”“无能”,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力量、能量,定能更好地促进孩子的发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