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分舵一周年庆典做准备时,发现活跃的伙伴绝大部分都是女性,而且是妈妈,比如,便签训练营第7期女性比例是73%,第8期女性比例是86%。不止拆书帮如此,各个学习社群都是遍地红花,妈妈扎堆。
再看看朋友圈,做保险的妈妈,做微商的妈妈,做小生意的妈妈,真的是要问一句:爸爸去哪儿了?
这种现象,好像是种悖论:因为妈妈们其实比爸爸更忙,不信来造句:
来自网络例如,家庭琐事/儿女教育/照料父母...什么的,真的很影响妈妈们行走江湖。偏偏,妈妈们又觉醒了,不管是翻孩子疫苗本的时候,是逛街的时候,还是老人突然生病,抑或单位突然有变革或裁员的时候,妈妈们被两种交织的欲望围绕:“好想有好多好多钱”的期望+“需要好多好多钱”的恐惧。
好消息是,你并不孤单,美国的妈妈也是这样的。
来自网络作者克丽丝特尔·潘恩因为家庭生活的拮据而走上赚取生活费以便维持生计的道路,经历了十几年的尝试和努力后,实现了财务自由,并且分享了成功商业构想的三要素:
有稳定的收入(也许要费一些时间才能达到,但这是长期目标);
让人满足而不是疲惫不堪;
让人扬长避短。
一 找到收入的来源
来自自己的微信群这是我们小区业主的其中一个群,“千层肉饼”从8月6日开始在群里宣传她自制的肉饼,一份10元,早上卖20份,晚上卖20份,送货上门,需要提起预定。除了第一天有3个家庭预约尝试,后面两天都卖脱销。
算算这个收入吧,10元的饼,用电饼铛做的,成本绝对不超过5元,按照每份饼利润5元,1天40份,就是纯纯的200元。
现在又开始增加品种,比如韭菜盒子/豆浆等等,收入可观啊。
想必,你一定要说一句跟我群里的妈妈一样的话了:我家也有电饼铛,每次做出来都是一言难尽。这是当然了,虽然你不会做饼,但你一定有其他擅长的。
1. 你的朋友或家人都让你帮过什么忙?
2. 做哪些事情对你来说非常容易?
3. 小时候就很擅长的是什么?
4. 你能操作设备或工具吗?或者你接受过某些领域的特殊训练吗?有这方面的经验吗?
我们自己常常难以明确或相信自己有过人之处,但其他人会有他们的判断,不妨多跟家人朋友去探讨,看看自己在哪个方面能试试水。
二 令你满足而不是疲惫不堪
这一点,估计会让你大掉眼镜。赚钱怎么会不累呢?不管是在赚钱的,还是赚到了大钱了,都有各类血泪史加励志路,比如科比——凌晨4点洛杉矶的太阳,比如王健林流转在网络上的一天行程。
然而,作者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关于财务自由。
首先,我想谈谈财务自由不是什么,来让你更加清楚让自己轻松生活的根本是什么。
财务自由不是:
・只有拥有超强能力和令人惊叹的组织能力的女强人才能取得的大成就
・快速致富
・每天工作十六小时,燃尽生命建立大事业或赚很多钱
・利用别人让自己成功
・为了一个想法或一项新事业牺牲与所爱之人相处的时间
・有钱是为了更有钱
财务自由是:
・做出的选择既符合自己和家人的利益,也符合长远目标
・有大格局和创新思维
・利用技巧和天赋
・承担可控的风险,尝试新事物
・把知识和可用的资源变成创收的点子
・能够慷慨解囊
・用时间和才能祝福别人,影响别人
显然,财务自由也好,赚钱也罢,一定不是抛夫弃子每天连轴转到连大姨妈都不来了。赚钱,财务自由是一条长远的路,这条路的终点是什么?不是钱,而是钱能带来的安全感/幸福感。财务自由概念的不同理解,也正是妈妈们共同的烦恼:我到底该把重心放在哪里?追求事业/赚钱都是需要投入大量精力,加班加点/全心投入是事业成功者的标配,而妈妈们,很难抛家弃子,因为孩子不是嗷嗷待哺,就是嗷嗷待辅。怎么样才能平衡各种关系?
其实,要平衡的是自己的精力。
1963年,密歇根大学的成人教育学教授麦卡卢斯基(Howard McClusky)提出了生存余力理论模型(Margin in Life Theory),基本观点是:一个人总是在他需要的精力与可提供的精力之间寻求平衡。
来自网络生存力量:外部生存力量包括家庭背景,人脉资源,经济能力等,内部力量包括天赋,能力和经验等。
生存负载:那些消耗个体精力的事情,叫做“生存负载”(Load of Life),外部负载包括职场工作和家庭工作,内部负载包括各种期望,包括各种物质和精神欲望。
现在看一看,你的生存余力还剩多少?陪孩子玩的时候,疲惫的呵欠、走神的沉思还有烦心事引起的焦躁,让我们更为沮丧。而工作时,老师发来的信息,孩子早上抱着大腿要妈妈不要走的哭闹,家里老人缠绵病榻的咳嗽声,令精致的职业妆容黯淡无光。
当生存余力透支,意志力也同样消耗殆尽,不论是做事的效率还是决策的准确性都低到尘埃里,越忙越错的恶性循环就会把人打趴下。
不如,保持住节奏,稳步前进,在路上的风景中再发现新的可能。
三 扬长避短
成功的妈妈很多,赚钱的路子也很多,我们总是会眼红,跃跃欲试,而后...死的很惨。
仅仅发现需求并不够,你可能无法满足这项需求。此外,对于别人来说可能成功的商业构想,不一定适合你。选择商业构想的时候,要专注于你已经精通并且喜欢的领域。花大量的时间去学习、掌握你不想要的新技能毫无意义。
最近,我很懊恼,因为又错过了一个赚钱的机会,一个零成本稳赚钱的机会,并且家里还发生了一场战争:你不是口口声声说着想赚钱吗?有钱又不赚!
原来在某尔思当老师的一位朋友,突然推荐了一款儿童识字软件给我,经过了解,发现是一个层层代理都会拿提成的直销模式,我估算了一下,如果我推荐,十有八九会买的妈妈至少有两只手,还很有可能发展成代理,那我就可以有”睡后收入“了,既可以很快有有一笔收入,又可以有长久的睡后收入,简直是做梦都没想到的美事。我激动的一划拉,然后,决定不做了。
因为我真的不擅长做这份工作,一方面我做不到不断发圈介绍产品,另一方面我也不擅长跟很多人保持微信聊天的热度,也就是说“微商”的基本技能我缺失,并且现在不想恶补——我要避短。
虽然代理这个产品可以有个短时的收入,但这不是我的追求,我就不愿意把时间和精力投入进去,更不愿意把自己的口碑砸进去。我长久坚持在做的,是自我成长/拆书分舵运营,这些是我的热爱,也取得了成果——我就要扬长。
Value-价值人生苦短,精力有限,处处开花难以掌握核心竞争力,相反,在一个点上细细打磨,终究功不唐捐。
但是,可能你会有疑惑:说好的,要突破舒适区的呢?
来自网络你说的很对,到舒适区旁边的学习区去磨练,去突破,会有成长,但如果你直接进了焦虑区,那就只剩下焦虑了。逐步突破舒适区,将自己的长处提升到更高的水准,让自己的短处不成为拖累整体的那块短板,而不是执着于让所有的板一样长。
当然,当你怀揣着这三要素上路时,请记得,困难一定处处有,成功未必会到来,然而,正如克里斯特尔说的那样:“你要做的仅仅是早晨醒过来,做一件能够推动事业发展的事。比如,拿一本教你设计夺人眼球的网站的书,读两章;或是保证每天写一篇博客;或预约某位CEO,听听他的营销建议;或是追踪你的商业计划,每次专注于一个目标,一个行动项目。”
毕竟,我们真正想做的是:
我想有所作为,
我想每一天都好好生活,
我想把我的生命、精力和时间都投入到具有持久影响力的事物中去。
网友评论
毕竟,我们真正想做的是:
我想有所作为,
我想每一天都好好生活,
我想把我的生命、精力和时间都投入到具有持久影响力的事物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