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济南下了小雨,虽说已经到了夏天,但雨还是显得有些冷清,让我不自觉扣上了外套的扣子。到图书馆的路上看见了三个姑娘,三个人两把伞,倒也不显得拥挤。伞外是密密的小雨,伞内是几个人的相谈甚欢。
雨天总是很容易让人想起曾经。那会儿觉得日子好长啊,慢慢悠悠的,觉得跟朋友们一起疯一起闹一起囔囔一起笑的时光永远都不会结束。但是一转眼的功夫,好像就什么都没有了。
那些曾经跟我一起吃饭的人,现在会跟别人一起吃饭,而我,也有了新的陪着一起吃饭的好朋友。那些觉得会一直一直关系要好的人,悄悄地淡化成了心里一个很淡的名字。偶尔微信或是QQ上互相问候一下,但也只是停留在问候了。
或许这就是成长吧,让我得到了一些,也失去了一些。
曾经可以肆意不羁,甚至随时约、偶尔迟到都是很正常的事儿,现在却每次见面都要精心谋划很久,生怕一不小心就打扰了对方或是迟到爽约,落上一个不走新的罪名。长大后的友情不再是形影不离的陪伴,时间被学业和工作挤得密密麻麻,大多数时候是刷动态看见对方更新,才会想起这段被冷落已久的友情。
大多数的朋友都因为彼此的生活完全陌生而或主动或被动地被加上了“曾经的”这个定语。但总有几个能够超越时间和距离的知己,联系少,但情感似乎一直没变。
与他们见面或是聊天,就像是赴一场春天的花会,没有什么新意可言。花儿还是当年的花儿,可也恰恰是这种熟悉感,让我们愿意风里雨里奔赴一场。毕竟,正是这股原始的香气在当年让我沉醉。
《老友记》当中让我印象最深的一幕,是菲比假扮孪生姐姐乌苏拉和乔伊分手。
乔伊问:“是因为菲比吗?”
菲比假扮的乌苏拉说:“是。你愿意为我和菲比绝交吗?”
乔伊毫不犹豫:“不行。”
虽然只是简短的对话,虽然有让人不敢苟同的“试探”,但还是可以品出他们各自在彼此心里真正的分量。我从第一季追到第十季,看到的不仅仅是几个人从幼稚到成熟,更是感情从稳固到愈加稳固。好的友情是,我说不清你在我生命里占据了多大的比重,但我内心知道,你,不可舍弃。
剧中有一句很鸡汤但是我不喜欢的台词:Lovers come and go , but friends are always friends .
不喜欢的原因是,我觉得它太绝对了。你知道,真实生活里,很多朋友往往只是一段时间的朋友,陪伴一程后,就会各自离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和生活,或许深入浅出才是一段维系不了的友谊最体面的终结方式。
咪蒙在一篇文中说,“什么时候我们会感受到好朋友变得疏远了?曾经叫我们昵称的人,有一天开始叫我们的名字了。”
这让人唏嘘不已。异地友谊或许比异地爱情还要更难继续吧?你的故事,我一概不知;我的故事,你也饶无兴趣。当意识到我们之间共同的圆圈有了缺口之后,却谁也不想要率先去弥补了。
我还会为他们的喜忧而喜忧,但却再也不会被他们的情绪而困扰心情太久。
他们仍然是聆听者讲述者见证者,但却不再是我的。
能够走到最后的感情,要么是彼此步调一致,要么是走得快的人愿意停下来等等走得慢的人。可遗憾的是,我们步调并不一致,一个不愿追,一个懒得等,感情自然变淡。
小学时,以为一起偷偷在课堂上吃过零食的小伙伴会是一辈子的朋友。初中时,以为一起唱过“朋友一生一起走”就真的会一直一起走。高中,以为在毕业册里写下“时光不老我们不散”的誓言,就永远不会散。
直到现在,一起偷吃零食的小伙伴不知去哪儿了;一起唱过“朋友”的人我已忘了他们的名字;就连那本有着字迹的毕业册,也许久不曾被翻开。很多人,一路走,一路就丢了。
后来终于知道,在这诡异多变的世界里,每个人都是一条射线,确定了起点,却不知道方向。就这样被一直无限拉长,所以才会有中途的相遇和离别。
每个人的相处容量有限,心里空间有限,能给的喜欢也有限,所以生命中要想要请进一个新人,就必须得冒着旧人逃走的风险。一来一去,才能平衡。
越长大,似乎越是能明白“珍惜眼前人”的含义。
告别永远比想象中来的快而迅猛。已经离开的人,祝福你一切都好。还在身边的人,我会感激你还愿意陪伴我的时间,好好去珍惜,好好去喜欢。
未来无论如何,你要好好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