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在看钱理群老师的《鲁迅作品十五讲》,想起以前上学的时候学到的鲁迅作品,依稀还有点记忆,最深刻的感受就是难懂,只知道作品有很多的隐喻和讽刺。
暂时看了几讲,大师的功力很强,让我比较容易地看懂了书上的内容,可以明白鲁迅先生在他的作品里是想要表达什么,他对民国初期时局、世道、国民、人性都有很多的讽刺和呼喊,入木三分。
书本上有一个词语让我很有感触,“看客”,我联想到了第一个词“围观”,第二个词是“网民”。近100年的时间,国民喜欢看热闹的品性一脉相传,曾经的国民是默默围观,害怕惹祸上身;现在的人们会通过多元的网络平台如WB、PYQ、DY、KS等等进行传播,然后网民看到一些信息热点,自由地发表各种意见,好的、坏的、支持的、指责的等等等等,不尽其数。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也是最坏的时代,我们可以自由地评论别人,别人也可以自由评论我们,力是相互的,但很多时候有些力过了界限,变成了暴力,愈演愈恶劣。不管是百年前的“看客”,还是现在的“网民”,看到事情如果不能冷静下来分析和看清事情的本质,跟随情绪好恶出声,就很容易被带节奏,甚至是吃人血馒头。我也还无法很好地看清事情的本质,只能继续修炼,搭建起更全面的思维架构,或许无法事事为善,但起码不为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