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这事听你的”这句话,对很多高中生的父母来说,真的很难。众所周知,青少年都承担着特别大的风险,特别容易感受到来自同伴的压力。
如今的你可能还记得当年上高中时飙过的车、约过的会和在派对中耍过的宝,对今天的高中生而言,情况并没有发生什么改变。但好消息是,目前有关于青少年大脑发育的研究表明,青少年并不认为他们自己有着金刚不坏之身。他们其实非常清楚,他们的所作所为有着怎样的风险。的确,他们会更强调自己的行为可能导致的积极结果,而非潜在风险。专家将这种现象叫作“超理性”。
在与青少年共同协作,以求解决问题时,一定要知道他们持有着这种偏见,还要特别注重,多帮助他们真正深思熟虑一些潜在的弊端。如果他们坚持在错误的道路上一意孤行,似乎完全听不进去你与他们合作讨论的解决方案,建议父母可以稍微退回到强硬一些的养育模式来加以应对。“行吧,”你大可以这样说,“不一起来商量着解决问题?也行。那在接下来的这三天里,你就不要用车了。”我敢打赌,你一说出这样的话来,他们立刻就会变得愿意坐下来商量。
青少年是最接近法定成人年龄的人群,他们也是最需要听到如下这条信息的一群人:“你能够为自己的生活做出明智的决定,并学着从错误中吸取教训,我对此深信不疑。”不过这句话并不意味着他们就真的不会犯下错误——他们肯定会摔跟头的。
但是伴随着每一个错误的发生,他们都能发展出更好的行为直觉和自我意识,尤其是当你也参与进来,帮着他们处理出错后的烂摊子,而不是指责他们或者说风凉话:“我早就说了吧。”
除此之外:养育并不能阻止孩子18岁那一刻的准时到来。看着咱们自家孩子在大学里和20岁上下时做出的那些抉择,可能会让人非常闹心。
作为父母,以恐惧感为首的情绪有时会淹没你的思想。恐惧会导致你开始担心,如果孩子选错了可怎么办?如果他受伤了,该怎么办?如果他不开心,该怎么办?如果我失去了他,又该怎么办?我们是父母啊,所以还是要我们说了算。曾几何时,我们也这么吓唬过自己。
天下父母心,不管孩子几岁,在父母眼中,他们永远是孩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