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理读书散文
读《刀锋》(二)

读《刀锋》(二)

作者: 思而书 | 来源:发表于2023-08-09 11:28 被阅读0次

    第一部、1~10章。

    时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约1929年前后。

    地点:大部分在美国芝加哥,作者借他人追述的部分在法国巴黎。

    主要人物:我(作者毛姆)、艾略特(见多识广的社交家、经纪人)、拉里(退役飞行员,目前失业,靠抚恤金生活)。

    故事梗概:美国当地人艾略特热情,赏识并接待了客居美国游历的毛姆,期间,毛姆体会了美国当时当地的文化、风土人情、家庭生活。作为艾略特的好朋友,也多少过问有关家庭的问题,包括房屋装修,儿女情长,恋爱婚姻,心理障碍,揾工就业等等。也参观博物馆,听艾略特八卦皇宫和名人的轶事等。著作叙事通俗易懂,翻译极具中文风格,平叙中蕴含社会生活和人生的哲理。

    故事的中心是,一战后年仅20岁的退役飞行员拉里,休假一年多了,身体棒棒的,无理由不找工作,令他的监护人亦即养父十分烦恼,他却对任何人咸口不说个中原因,令一众大人们,包括已经和他订了婚约的伊莎贝尔、伊莎贝尔的母亲、舅舅颇为担心,也令女朋友伊莎贝尔不安,亦诱使拉里的好友格雷对伊莎贝尔存有幻想。不过,重友情轻色情的富商儿子格雷还诚意在父亲的公司介绍一份职位给拉里,都被婉拒了。

    本是美国人的艾略特回到美国住在他姐姐路易莎的家里,有段文字是这样描写艾略特的:

    '我接受了布拉德雷太太(艾略特口中的路易莎,亦即是他姐姐)的邀请。'

    在博物馆的台阶上分手时,艾略特跟我说,他很高兴我答应来。

    '在这个偌大的城市里,我像个丢了魂儿的人,'他说,'我答应路易莎在芝加哥待六个星期,自从1912年以来我们就没有见过面,可刚来几天已感觉度日如年了。巴黎是世界上唯一一座适合于一个文明人居住的城市。我亲爱的朋友,你知道这里的人是如何看我的吗?他们把我看成了一个怪人。真是群野蛮的人。'

    我大笑着离开了。”

    一次在布拉德雷太太的家庭晚会,毛姆、艾略特与他的姐姐即女主人谈及艾略特外甥女的恋爱和婚事的事。18岁青春美丽少女伊莎贝尔,有两个都喜欢她的男孩,一个是瘦高漂亮温和,靠有限的退役军人抚恤金过活,暂无职业、“游手好闲“的拉里;一个是大亨亨利·马图林的独生儿子格雷·马图林、也强烈的爱着她,尽管她还没有移情别恋,仍然深爱着拉里一个人,但格雷不介意伊莎贝尔将他当备胎。

    对婚姻,艾略特有如下的表达:

    “这一点儿也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路易莎,”艾略特尖锐地对姐姐说,“以我三十年的经验,我可以这样告诉你,凡是适当考虑到地位、财富和双方境况的婚姻,都优胜于只为爱情的婚姻。在法国,这个世界上唯一一个文明国家,伊莎贝尔会毫不犹豫地嫁给格雷;然后,过上一年半载,如若她想,她可以将拉里作为她的情人,而格雷则因可以置上一所豪华的寓所,养上一个漂亮的女明星,这样大家就岂不是皆大欢喜了。”

    拉里,美国籍,20岁,已经是在欧洲法国等地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光荣退役飞行员,目前回到家乡美国,他和青梅竹马玩大的现年18岁的伊莎贝尔小姐恋爱着,好像也得到双方家长或监护人同意订了婚,他们深深相爱,尤其是伊莎贝尔这方面,但不知何故,退役足足休养了一年,身体也异常健康的拉里,拒绝工作,尽管生活拮据,养父催促他干点事,要好的中学同学、钢业大亨的儿子格雷·马图林请求父亲给一个相当不错的职位他,他也婉言拒绝了,令一众“关心”他的人:养父、女朋友的妈妈、外交家舅舅以及伊莎贝尔本人不解和焦急,被他的同龄人同学和街坊邻里嗮笑,都说他是时代的落伍者,最后女朋友在家长的压力下,要求伊莎贝尔和拉里摊牌:如此这般、要有工作、最后应聘了格雷同学他家企业的好职位吧!费尽唇舌,拉里仍我行我素,并开诚布公的说,要离开女朋友伊莎贝尔两年去他战斗过的巴黎“游荡”。伊莎贝尔的妈妈也无可奈何,舅舅艾略特心中窃喜。艾略特自信心中有数,认为,20岁左右的年轻男女,青春躁动,爱情短暂不会太持久,易于被诱惑,外甥女可能很快另有新欢。拉里在巴黎,艾略特看好拉里的整体素质,他自信他的外交手腕,经他点拨很可能拉里不经意间结识了一个合适的贵妇人做情人,也必移情别恋,而且对拉里的事业必也有相当大的帮助,两年后这对恋人或重归于好,再续前缘也不坏也不迟呢!他们还很年青啊!但是,伊莎贝尔她总是耿耿于怀,她无条件爱着拉里,她不苟同于其他人那样看拉里,但拉里还没有对她完全的敞开心扉。

    伊莎贝尔每每听舅舅讲起“我”,说“我”看人异常的准,令外交家的艾略特也不得不佩服。于是,有一天,伊莎贝尔托词请“我”喝冰激凌苏打,探听毛姆对拉里的看法,毛姆将那天在某图书馆看到拉里连续近十个小时专心读书学习,而且读的是心理学方面的名著,认为这小伙子相当不错,他口中的“游荡”可能别有意思,不同凡响,拉里以后说不定大有出息。仅此谈话,伊莎贝尔深深的舒了一口气,心中的顾虑尽消。

    其后,伊莎贝尔向“我”详细讲述了在麻汾与拉里的谈话。

    拉里为什么休息了一年多,还没有心思去安下心来去工作?是战争,是经历过九死一生,战友顷刻的阵亡,经历了太多太多在拉里口中的所谓“小事件”,却干扰着他不能定下心来工作,所以他读有关心理学方面的书,这就可以解释,他在努力,去巴黎“游荡”也是努力的重要部分。

    在麻汾的野外午餐上两人深深相爱的人所谓遵照家长的“摊牌”,是各自表达,温情诉说着互相的爱。

    “我爱你,伊莎贝尔。”

    她深深地叹了口气。末了,她挣脱他的臂弯胳膊,坐开了一点。

    “让我们都理智点儿好吗,拉里,一个人总得工作的 ,这关乎人的自尊和尊严。我们的国家正在快速发展,一个人有责任积极参加到它的建设中去。就在前几天,亨利·马图林说,我们正在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它会叫我们过去所获得的成就显得微不足道。他说,我们国家的面貌会日新月异,他坚信到了1930年,我们将是世界上最富强、最伟大的国家。逆天不认为这令人非常激动吗?”

    此次摊牌后,拉里决然的去了巴黎,伊莎贝尔留在美国,他们偶有通信,但伊莎贝尔对拉里知之不多,连准确的住址都不知道,仅知道通信地址而已。不过在第一部分末尾,作者借一个既认识毛姆也认识拉里的女性讲述了拉里小分队的亲密战友帕特西的事迹——一个热情好动、机灵、心地善良、有点不守纪律而活力四射的矮个儿,在一次与德国战机群的遭遇战中不顾自己安危勇救拉里而负重伤牺牲。令人唏嘘不已,更令生还者拉里难以忘却,这就是拉里目前状况的经纬脉络,来龙去脉,是非曲直?这也是《刀锋》第一部表达的核心?

    ——2023.08.10.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刀锋》(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igop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