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心理治疗基础》1.28 p93-107

《心理治疗基础》1.28 p93-107

作者: 金玉儿 | 来源:发表于2020-01-28 17:15 被阅读0次

    1.行为的效应

    行为分为:客观效应和主观效应

    (1)客观效应分为:社会效应和身体效应

    (2)主观效应:指行为者在行为过程中心理活动和状态的变化,尤其是内心体验。这又有直接与间接之分!

    直接体验是行为中感到愉快!因对某种行为感兴趣,乐而为之!反之对某种行为不感兴趣,甚至强迫去做,直接体验便是不愉快!间接的主观效应是别人对公众对行为得评价合奖惩造成的!

    间接的主观效应是延迟发生的,它的行为造成了客观效应后引起别人的反应产物!所以,行为者必须付出期待的焦虑作为代价!

    良好的自我调节,是行为者的主观体验!一切客观效应都要通过体验这个环节,才能对下一步行动有所影响!人们为根据体验来对行为做出符合自我的选择和取舍!

    例如不懂医学的人以为,人只有考视觉才能走路不跌跤,这是不对的。人主要靠来自肌肉,肌腱和关节的本体感觉,才能判断自己肢体的位置,姿势和活动情况,才能保持身体平衡he走路不跌跤!盲人可以表演精彩的健美操和舞蹈,反之本体感受系统有严重损害如神经科疾病或暂时性功能障碍(如喝醉了酒)即时视觉正常,仍免不了东倒西歪,跌跌撞撞!

    (3)歪曲体验几种情况:

    a.违反自我需要和欲望的行为可引起不快体验,但由于这种行为以引起别人赞赏为目的,神经症病人通常忍着不愉快去做。如果得到了赞赏,并且赞赏掩盖了原来的不快,病人便会误以为这种行为是符合自我需要和欲望的,这是歪曲体验的一种情况!

    b. 第二种情况是:儿童少年时按自我需要进行的活动常受指责和惩罚,以致需要一旦在意识中浮现,便引起惩罚的恐惧,需要得到满足的行为也容易引起恐惧和不安,这等于体验给需要以否定的评价。总之,歪曲的体验累积多了,时间长了,自我便严重地歪曲了!严重的心理冲突者极力隐藏自己的需要和欲望,也就是隐藏真实的自我,把自己装扮成另外一种人,目的是为了赢得别人赞赏和避免遭受非议或惩罚,就像带着面具一样!

    c. 再一种情况是:歪曲的体验使病人故意跟自己作对,反其道而行之,不想好事专想坏事,明知对自己有利的事不做,明知对自己不利的事却偏要去做!

    总之我们在日常生活和接人待物时,并非完全甚至主要不是靠耳目所得的情报和抽象的大道理来评定自己的应为是否过分,而是靠内心体验随时调整行为!

    大道理只能“宏观”调控作用,如不违法,不伤害别人!

    时刻起作用的“微观”调控几乎完全取决于内心体验。

    一句话:缺乏内目的(对读书本身的兴趣合满意感,成就感),或者由于过分疲劳或外目的太强烈而使内目的消失!

    2.道德情感

    低层次的心理对高层次的心理起不了调节作用,这就是为什么物质生活的享乐填补不了精神上的空虚!同一层次的心理活动之间的代偿,其调节作用是有限的!(例如用虚荣心代偿个人耻感)

    只有高层次心理活动对低层次心理活动的调节才是最有效的和健康的!但是,高层次的心理只有在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之后才能发展起来!

    神经症病人把“应该”当做他们的需要,是一种根本性的自我歪曲!

    (1)道德情感的发展

    道德愉快:一个人在进行他自认为对别人有利的行为过程中,或者,在看到自己的行为给别人造成了有利的效应使,因为这所体验的愉快,叫做道德愉快。这种愉快不再依赖于别人奖励而取决于行为者本人对自我肯定的评价!

    道德愉快是社会性肯定评价的个人化和体验化,是社会性奖励的内在化。道德愉快是最高层次的自我肯定。道德行为由于它本身能引起愉快而使行为者感到满意,手段也就目的化了,因此,道德愉快是手段目的挂之最高形式,也可以顺道德愉快成了利他行为之内目的!

    (2)违禁性罪感的产生

    违禁性罪感实质上把社会性惩罚变成了个人内在世界里的自我惩罚。也就是说,违禁性罪感是社会性惩罚的个人化和内在化。

    (3)道德性愉快和违禁性罪感

    道德性愉快和未进行罪感这俩者发生,发展的条件和经过是完全不同的,二者之间不存互相转变的可能。

    道德愉快有减轻和找出各种精神痛苦的作用,尤其是,它能消除违禁性罪感的消极作用!道德愉快是精神健康最重要的乐正。一个人道德愉快愈强烈,愈是经常体验着道德愉快,他的精神卫生水平愈高!

    (4)自我背判性罪感

    有理想,有信仰的人也不可能不犯错误,错误意味着与自己的吉祥,信仰背道而驰,这种错误引起的痛苦叫作自我背叛性罪感。自我背叛性罪感是积极的,它促使行为者拨正人生的航向,重新朝向理想的目标驶去!

    而在改正错误,为理想奋斗的过程中,行为者又会体验到成就感,满意感和道德愉快!

    (5)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权利与义务

    集体主义也有不同层次,由血缘关系组成的集体,尤其时亲子集体,是一种初始的集体休息,这种集体主义带有共生性,权利义务一类的观念还没有明确分化。

    次集体主义是以义务观未核心的集体主义,强调是为父母,为皇帝牺牲自己一切,权利意识淡薄!

    三级集体主义,当然也加讲义务,但这是再个人权利意识充分发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抑郁,权利与义务是对等的!

    自卑代偿是自大!

    3.行为和体验

    (1)人的心理:有行为和体验俩方面。

    行为是外显的和可观察的

    体验只有本人能直接感受到

    别人充其量只能根据行为进行推断和基于自己的体验做类比!

    行为治疗重视行为而轻视情感;精神分析重视情感体验而轻视行为。俩者各有所偏,并没有对行为和体验之间相互作用给予足够重视!

    (2)心理机制俩种:适应和调节

    精神健康的特征性行为:一个人的行为受着社会要求和个人自我需要的双重制约。即符合社会要求又满足自我需要的行为可称为俩全行为,这就是精神健康的特征性行为!

    反社会行为:在满足个人需要的同时却与社会规范背道而驰的行为,是反社会行为。

    神经症性特征:以反社会行为模式为特征的人格,其个人需要总是停留在较低层次而不能发展到高层次水平。符合社会规范却与个人需要背道而驰的行为是自我折磨,这就是神经症性行为特征。也是心理冲突的典型表现。

    神经症性行为或态度:精神痛苦不萌老是忍受着,由于深埋着的罪感和耻感构成了人格的核心部分牵一发而动全身,根本解决谈何容易。神经症病人只得采取各种短期行为。某种行为和态度(如逃避现实)可以从炒面上暂时减轻痛苦,却黑进一步解决问题造成了更大的困难,这就是神经症性行为或态度。

    马斯洛五个需要:a.生理需求 b.安全需要 c.爱与归属感需要 d.  尊重需要 e.  自我实现需要。

    只有基本需要满足,高层次需要才能发展起来。所谓高层次需要,实际上是个人化了的和内在化了的群体或社会需要!

    弗洛伊德特别重视个人性爱需要。性爱满足体验对整个心理活动有巨大的调节作用。

    调节主要内容是什么那?

    就是自我情感。它可以分为自我满意和自我不满意俩种情感。也可以说,调节的主要内容是自我评价(过高、过低或相对恰如其分)和情绪(稳定性、对新鲜刺激的易感性、愉快或不愉快的情绪)。

    满足个人主观需要的行为具有自我肯定性,因此,这种行为对体验有调节作用。

    所满足的需要层次越高,行为本身的调节作用愈大。符合社会规范的行为如果不能同时满足个人主观需要,那就只有在行为的客观效应得到别人的认可和赞赏时,通过前述的间接体验才能起调节作用。

    调节良好的认保持有活跃的动机,对新鲜事物很感兴趣,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对挫折有较高的耐受性,乐于投身于建设性活动之中,就是说,良好的调节对适应起促进作用!

    对于神经鞋子,情形恰好相反。适应不良和调节不良二者互相加剧,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恶性循环。

    4. 占有与体验

    弗洛姆《占有还是存在》的俩种不同生活态度:一种占有,一种是体验生活!

    从学习和人际交往看俩种不同生活态度(1)学习

    重占有学习:是一种外目的

    重体验学习:是一种内目的

    (2)人际交往

    重占有人际交往:与人交谈是不直播,甚至是紧张或焦虑不安的。想利用或控制别人,又怕被人利用或控制。体会不到人际交往乐趣,谈不上什么心灵沟通,交往只是手短,目的是为了占有。

    重体验人际交往:能体会到交谈本身的意义和乐趣。带着爱体验生活,对心理治疗是大有好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心理治疗基础》1.28 p93-107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ihmt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