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子登科"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的典故,主要用来赞扬家庭教育的成功,以及子弟们在科举考试中取得的优异成绩。
曾经与早年的某位朋友闲聊间,那位总喜欢把“五子登科”挂在嘴边。
问他知道五子登科代表啥意思?
他说:妻子、儿子、房子、车子、票子。前面四子好歹都有了,唯独这票子少得可怜,下一步就是要搞钱。
那位勉强读完初中,有这样的认知也情有可原。相信把五子登科解读成这样的还大有人在。
“五子登科”最初来源于宋代窦禹钧教子有方的故事。
窦禹钧,五代后周时期人,居住在燕山(今北京一带),是当地的富户。他以德行和礼仪教育五个儿子,使得他们都能在科举考试中获得成功。此五子分别是:
窦仪:后晋时中进士,入宋官至礼部尚书、翰林学士。
窦俨:也是后晋进士,历仕汉、周,宋初任礼部侍郎。
窦侃:为后汉进士,曾任宋起居郎。
窦偁:为后汉进士,入宋任左谏议大夫。
窦僖:是后周进士,曾任宋左补阙。
这五个孩子在当时被世人追捧,称为“窦氏五龙”。不仅在科举考试中出类拔萃,而且在各自的职位上都有显著的成就。
冯道曾赠诗给窦禹钧,称赞他的教子有方:
窦燕山十郎,教子以义方。
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
后来,这个成语被广泛用来寄托一般家庭对子弟能够取得学业和事业成功的期望。
五子登科的故事被后人广为传颂,在蒙学教材《三字经》中也有提及。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五子登科的典故不仅反映了古人对教育的重视,也体现了他们对家族兴旺、子孙有成的美好祝愿。至今,仍被人们津津乐道,成为家长教育子女的不朽典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