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物读书.书评
高君宇与石评梅:生前未能相依共处,愿死后能并葬荒丘

高君宇与石评梅:生前未能相依共处,愿死后能并葬荒丘

作者: 郡歆 | 来源:发表于2020-06-25 22:30 被阅读0次

择一城终老,遇一人白首”在爱情的世界中,很多时候都是一种可遇不可求的遗憾与今生无法实现的奢望。

高君宇与石评梅被称为民国时期的梁祝,不仅是因为他们的爱情故事如此的相似,就连他们的经历也是有着那样的共同之处。

舒展曾说他们是冬之梅和夏之芍药,就好似镜中花,水中月,彼此爱慕欣赏,但却只能遥遥相望。

石评梅的家庭是传统的书香门第,从小受着家庭教育的熏陶,不仅思想进步,而且浑身充满着书卷的气息。

无论是琴棋书画还是诗词歌赋都可以拿得出手,她也曾与萧红,张爱玲,吕碧城并称为民国四大才女。

她与高君宇相识在一场同乡会上,几句闲聊下来,竟发现他们彼此还曾有着渊源。高君宇曾经是石评梅父亲的学生,而且他们还曾是小时候的玩伴。

而石评梅也经常在父亲的口中听到他这个得意门生,而高君宇也同样在老师的口中经常听到这个小师妹的名字。

只不过那时互相都只是一个陌生的名字而已。

后来两个人相识之后,便经常书信来往。有的时候一起在陶然亭湖畔散步,讨论着心中共同的理想和志向。

正是因为这份聊得来的话题也让他们彼此走得更近,情感与日渐深厚。可是当石评梅面对,高君宇如火得炙热告白时,她还是选择了退缩。

满园秋色关不住,一片红叶寄相思。”可是那个时候,石评梅因为初恋的创伤,一直未曾在那段感情的沼泽中走出来。即使面对这字里行间的炙热与深情,他在矛盾与思量中还是写下了拒绝的话。

枯萎的花篮不能承受这鲜红的叶儿”可即使这样高君宇也仍然未曾放弃,正是因为他懂得他的考量与思虑。所以高君宇也以最快的速度回到老家,结束那场名存实亡的包办婚姻。

因为石评梅的上一任恋人,就是在隐瞒了自己已有妻室的情况下,把她当做小三。当他知道一切的时候果断地选择了离开,可即使这样,她也仍然承受了责骂与舆论。

所以她也立下誓言:“我绝不再恋爱,绝不结婚,今生今世保独身主义,我可以和任何青年来往,但绝不再爱,如果谁想爱,我只能在我的独身主义的利剑面前陷在永远痛苦的深渊里。

在那段时间正是高君宇陪伴她走过来,可她那时脆弱又敏感的心,仍然无法释怀去接受高君宇的深情与炙热。

后来高君宇在石评梅生日的那天,买了一对儿象牙戒指,一大一小。并把其中小的那枚送给了石评梅,他希望这次这枚戒指的命运不再像红叶那样。

虽然石评梅没有明确的给过他答复,但是她的心早已放在了高君宇身上。

然而,命运就是如此多舛。当高君宇好不容易见到了一点希望的阳光时,身体却因为长期奔波,为了革命忍受不住病痛的折磨,住进了医院。

而这时,石评梅每每在医院照顾的时候,都可以看到她指尖的那枚象牙戒指。可想而知当高君宇看到那枚在她心爱女子手上戒指时,他心中的欢喜简直无法用言语来形容。即使这样,高君宇心中也得到了满足。

然而,不久之后高君宇再次住院,而这一次却是永远的离开了。这次高君宇的离开给了石评梅无比大的打击,也彻底的把她心中那道牢笼打开。

她陷入了自责与悔恨中,“不管黄昏,不论夜深,醉卧在你墓碑旁,任霜露侵凌吧!我再不醒。”可惜世上只能留给她一个人去饱尝爱情的悲苦与相思。

后来人们总是能够在陶然亭的高君宇的墓碑旁见到一个女子哭泣的身影。“在人海尘途中,偶然逢见个像你的人,我停步凝视后,这颗心,便犹如秋风横扫落叶般冷森凄零。我默思我已经得到爱的之心,如今只是荒草夕阳下,一座静寂无语的孤冢。

一名战士,一位才女,在战火中相知相恋,却因女子久病不愈的感情创伤不能走到一起。

他曾用手杖在陶然亭的雪地上划下她的乳名,他对她说,若我死后,就将我葬于此处吧。怎知昔日的一句轻描淡写竟一语成谶,战士为革命赴汤蹈火,带着未竟的事业和爱永远离开了她,时年29岁。

他送她的红叶还在,象牙戒指还在,诗还在,灵魂还在,只是,他已,不在。

三年后,26岁的石评梅也因为过度的悲伤与劳累和疾病在北京去世,到她离世的那一刻,始终都没有摘下他手指上的那枚象牙戒指。

她留下的遗愿便是要“生前未能相依共处,愿死后能并葬荒丘。”

其实世间真正凄美的爱情不是海枯石烂的誓言,而是刻骨铭心的遗憾与错过。王家卫在他的电影《2046》中曾经说过:“爱情这东西时间很关键,认识的太早或太晚都不行。”

只有在对的时间遇到对的人,才能够相依白首。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高君宇与石评梅:生前未能相依共处,愿死后能并葬荒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iqef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