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我也要做高效能人士!

我也要做高效能人士!

作者: 椒盐咖啡 | 来源:发表于2019-11-13 14:46 被阅读0次

摘自樊登老师解读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天地之大,愈(yù)衬得人如蝼蚁,踽踽[jǔ jǔ]独行数十年,仓皇期间。

茕茕孑[qióng qióng jié]立、踽踽[jǔ jǔ]独行:形容无依无靠,非常孤单。
前者出自 晋·李密《陈情表》"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后者出自 宋·张柞《祭程伊川文》"先生踽踽独行于世,众乃以为迁也"。

有限的生命,如何装下诸多丰盛的理想?

从为自己的每一个选择负责开始,这本书将循序渐进地教你掌握自己的人生。

一、七个习惯概述

1.这7个习惯是什么?
①积极主动
②以终为始
③要事第一
④双赢思维
⑤知彼解己
⑥统合综效
⑦不断更新
2.七个习惯之间的关系


3.两个相关概念
思维定式
思维定式也可以称作"惯性思维",就像我们常熟的"套路"。
它的危害在于一旦我们用惯了一个套路,解决问题的时候,就容易条件反射出该套路的操作模式,从而造成无法就事论事、全面地、有创造性地分析、解决当前的问题。
我们要做的就是记住有"思维定式"的存在,并在每次处理事件的时候提醒自己,不要随便轻易陷入思维定式。
情感账户

在学习所有七个习惯之前,我们要先认识"思维定式"的存在;在学习人际交往领域的习惯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的概念,就是"情感账户"
它揭示了人际交往的本质:人和人之间的交往建立在彼此的认知和信任上,我们每做一件与对方有关的事,就是在扩大或缩小这种认知与信任的范围,这就相当于在银行账户存取金钱一样。
情感账户也会随着我们的付出、关心而账户余额充足,随着伤害、索取而掏空账户,会有枯竭,可以投资......都开设在我们心里的"银行"
二、七个习惯分述

1.积极主动
人类成熟的三个时期
依赖期——以你为核心,你照顾我;你得为我的得失成败负责。
独立期——以我为核心,我可以做到;我可以负责;我可以靠自己;我有权选择。
互赖期——以我们为核心,我们可以做到;我们可以合作;我们可以融合彼此的智慧和能力,共创前程。
当我们开始"七个习惯"的学习,就代表要从依赖期转向独立期。走进独立期,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开始主动负责。
积极主动的空间在哪
"都是他逼我这么做的"
"你知道我妈那个人的,我必须听她的"
"他太吵了,我只能打他一顿"
"离婚手续太复杂,我只能和她在一起"
......
这些话是不是很熟悉?这些都是把刺激到回应之间自己那部分的责任推卸给他人的表现。事实上,在刺激到回应之间,我们还有很大一部分空间,可以做出自主选择。
母亲逼迫我们选择不喜欢的专业,这就是一种外界刺激。当刺激发生后,我们可以选择坚持自己的想法而反抗母亲,也可以选择让母亲高兴而顺从她的选择,但记住,这最终经由你自己选择的,而不要再说自己是被逼无奈。
影响圈和关注圈
明白自己要积极主动后,我们应该主动投身哪些事情,才能做到高效能呢?


上图形象地告诉了我们答案。除去我们没兴趣、不关注的部分,世上的事情都处在我们关注圈,而其中有一部分是我们通过自己的行为能对其产生影响的,这就是影响圈。
积极主动者专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长此以往,他们的影响圈就会慢慢扩大;消极者过于关注无法改变的部分,则容易产生消极能量,是影响圈不断缩小......
所以,我们应该——

2.以终为始
两次创造
任何事物都需要经过两次创造,一次在头脑中,一次在实际中。
这很好理解,比如我们建造一座花园,总是先在脑中有了构思,再在笔下绘制蓝图付诸建造。
人生也是一样。我们每个人的家庭背景、生活环境、受教育情况以及外界限制构成 了人生的第一次创造,可能很潦草,可能不尽人意,但是今后的漫长一生,则取决于你就此顺流而下,还是主动设计第二次的创造。
设计的准则是什么
这取决于目的是什么。
我们每做一件事情,都必选先明确目的——也就是终点。
我们总是先看见终点,然后奔向终点。做每一件事情都是如此,而渺茫如人生,也应当有这样一座遥远的灯塔可供眺望,继而将我们的每一步、每一件事都统纳到正确的航向上,安全出行。
人生当以什么为灯塔(中心)
这还是需要回到核心区域来回答
还记得影响圈和关注圈吗?
就我们所看到的,有人以事业为中心、有人以金钱Wie中心、有人以配偶为中心、有人以孩子为中心......然而这一切大都处于影响圈与关注圈的边界,是否可控并不由我们一个人说了算。
"所以,既然生活中心如此摇摆不定,我们自己难免情绪起起落落,一会儿意气风发,一会儿颓废沮丧,没有稳固的方向,也没有稳定的力量."
所以史蒂芬▪柯维提出,我们应该以原则为中心,度过我们的人生。
原则由我们自己信奉,完全可控;原则就像一条真理,可以被我们默诵,给我们以力量和安全感;原则具有囊括性,可以对生活中的多数事件给予指导,可以允许我们不断修正我们的局限。
以终为始,说的就是我们应该以原则为中心,指导自己规划人生,并要始终牢记这座灯塔的位置,是自己不致偏离航向。
3.要事第一
时间管理矩阵

在时间管理矩阵中,我们发现日常需要处理的事物可简要分为四类:
Ⅰ类,重要且紧急
Ⅱ类,重要不紧急
Ⅲ类,紧急不重要
Ⅳ类,不重要且不紧急
那么,我们首要处理的要事,属于哪一个象限呢?我们不妨先看一个实验:
木桶人生

在这个人生的木桶里,我们要装入黄沙、大石块和小石子
如果你的顺序是先装黄沙或小石子 ,最后你会发现,大石块装不下了。
但如果先装大石块,你会发现还有很多空间可以倒入小石子,这以后,居然还有不少间隙可以容纳黄沙。
这是一个关于人生的比喻。
当你翻开那些大石块的时候,你会发现它们身上还贴有标签:

这些人生最重要的事情,却未必是我们眼前最紧急待办的事项。还记得上面的时间管理矩阵吗?还要我们遗留着的问题,最该首要处理的要事是谁?
答案是 Ⅱ类
这些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因为没有截止日期的催促,常常被我们一拖再拖,令我们陷入永远在处理Ⅰ类甚至Ⅲ类那些紧急事务的焦虑状态。
而一旦有了空闲,我们又将时间毫无知觉地投入了Ⅳ类那些打发时间的娱乐或者无关紧要的琐事里......
角色管理
列出你的个人/社会角色,如:
自我、(父母的)女儿、(孩子的)母亲、(配偶)的伴侣、(公司的)员工......
然后写下每个角色本周对应的任务,如:
角色 本周任务
阅读一本书、画一幅画
女儿 陪妈妈修手机、给爸爸续保险
母亲 为孩子们挑选寒假冬令营
伴侣 预备生日party、未来10年财务规划沟通
员工 制作新人培训手册、日常巡检

勾选出每个角色你认为重要的事情,并尽一切可能保证它们与你的人生目标方向一致,然后优先完成它们。
授权
简单来说,就是将手头上可以分出去的事情,合理分配给他人。
这就很好理解,但是我们很多人却做不好授权,看似把事情分出去了,却还是自己从头管道脚(指令型授权)。
我们应该做的是责任型授权,双方沟通好需要达成的结果是什么,给予对方一些基于资源、陷阱的指导而非具体事项,明确责任与奖惩即可。
4.双赢思维
你真的理解双赢吗
双赢并不是简单的1+1>2,它需要双方都从中努力。既要顾及他人利益,以维持合作关系,同时也要坚持自己的原则,不轻易退缩,双方需要进行真诚的沟通、理智且适度的后退,以达成的确令双方都满意的结果。
不能双赢就好聚好散
无法实现双赢就干脆放弃的原则也会让大家感到轻松。
就像我们俗语常说的,买卖不成仁义在,就事论事,实在不能达成双方都满意的合作时,放弃这次的合作,是一种理智的、避免各自受损的好做法,本次累计的情感账户额度,也可以在下次合作中产生应有的作用。
5.知己知彼
先体检,再开药
"我妈妈不同意我去其他城市发展......"
"噢,你是成年人了,坚持自己"
"我对象送了两百块人民币的七夕礼物...."
"赶紧分,不分留着过年吗"
"我这个周末要加班....."
"辞了,辞了,对自己这么苛刻干嘛?"
这些话是不是也很眼熟呢?并没有了解清晰的状况、为了回应而回应,随便地提出解决方案......看似我们在与对方认真谈话,但这并不属于有效沟通,有效沟通始于准确的聆听。
自传式回应
上述这些都属于我们的常发病——自传式回应的主要症状如下:
价值判断——表示肯定或否定
追根究底——依据自己的立场,探究别人的隐私
好为人师——以个人生活经验指导他人
自以为是——根据自己的行为动机判断别人的
移情式聆听
我们应该知道,即便听取他人的可行意见是一种理智的做法,凡是好建议并不是每次都那么容易让人接受......比如给予建议者的态度、建议本身的实施难度、接收方的心情等等都会对此造成影响。
只要我们将自己代入接收方的角色想一想,就会发现此言不虚。
移情式聆听就是需要身为倾听者的我们,代入倾诉者的角色,感同身受地了解对方此番谈话的真正目的,并掌握准确清晰的事实,再通过对对方情感的客观反馈,来实现真实有效的沟通。
记住,说出对方的感受,而不要判断。
6.统合综效
统合综效是一种心态
如果一位具有相当聪明才智的人跟我意见不同,那么对方的主张必定有我尚未体会的奥妙,值得加以了解。
与人合作最重要的是,重视不同个体的不同心理、情绪与智能,以及各人眼中所见到的不同世界。与所见略同的沟通,益处不大,要有分歧才有收获。
三个层次
沟通的三个阶段层次分别是:互相提防->互相尊重->统合综效。


一个案例
为了理解沟通层次的意义,我们以一个案例来说明:
老胡策划、准备了很久,想利用国庆假期带妻子和两个儿子去度假。妻子却想利用难得的假期去探望久病不愈的母亲。
两人谁也无法说服对方。如果全家出游,妻子总是挂心母亲,全家都玩不痛快;如果去探望岳母,则老胡心中始终为准备许久的度假泡汤而闷闷不乐。
即便调整一下,妻子独自去探望母亲,老胡带着孩子出游,则一家人也玩不尽兴。他们最终想出了双赢的方案:去岳母家附近度假,或者节后请家务公司代劳一周,让妻子有空探望岳母。

第三选择
这个案例就是典型的“第三选择”
遇到分歧时,不应先急着妥协和对抗,要知道你们给出的选项,或许都不是最佳的那个。
要有信心能找出双方都满意的第三选择——要诀就是:最终差异、调动创意。用开放、创造的眼光重新审视面前的问题,化阻力为动力。
7.不断更新
自我提升和完善的四个层面
说到底,我们是这些习惯的操作者,为了保证我们成熟而灵活地运用前六个习惯,不断提升和完善自我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史蒂芬·柯维将自我提升和完善的方法梳理成四个层面,以方便我们具体施行:


关于身体的建议——健康饮食、充足休息、定期锻炼
关于精神的建议——欣赏优秀的文学或者音乐作品、与大自然相处、思考与独处
关于智力的建议——不断学习知识、靠阅读、写作、参加课程等身体力行的方式使用智力
关于社会/情感的建议——不需特意花费太多时间,可在日常与他人交往中完成,但也需要保持警惕,给予自我激励或鞭策。
平衡更新
关于这四个层面的更新,史蒂芬·柯维强调,我们应该平衡好四个层面的更新进度,共同推进。
综合之前的六个习惯,要实现稳定而卓越的进步,他告诉我们一个诀窍——每天至少花一个小时,去实现"个人领域的成功"(从身体、精神、智力这些个人层面的可操作事项出发),这是培养"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的关键。

人的习惯就像电脑的自动执行程序,总以条件反射的速度来解决一个个似曾相似的事件,所以我们说习惯重要,是指它总是先于思考就开始行动了。

如果要我们举例,好习惯是数不尽的,而可以为我们的人生指点光亮的习惯却不多,就如金字塔型的人员结构。那些塔顶的人们,积极、高效、友善、自律,着实令人叹服。想要想他们一样,先从这七个他们共有的习惯学起来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也要做高效能人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iqhi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