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开始因为工作需要,要大量的进行相关技能的学习,彼时觉得自己的学习效率太低,很是焦虑,便一直寻找能提高自己学习效率的方法论。找相关文章及听讲座,然后就碰到了《好好学习》这本书。那个时候根本不知道成甲这个人是谁,看着书也不贵,想着或许会有收获呢,便很快在当当购买了。书也不厚,慢的也几天就能看完,但是里面的内容很实用,让我受益良多。
作者开头就提出一个问题,什么是知识。知识这个概念我一直认为自己是懂的,可仔细想想,我能想到的似乎就是书上的内容=知识,这个等式的由来还是从小老师家长给灌输的。可是,写到书里的就一定是知识吗?书外的就一定不是知识吗?到底怎么样才算知识?一大堆困惑在我脑子里萦绕,赶快翻看成甲老师的答案。成甲定义,“只有能改变你行动的信息才是知识”。知识能让你的生活或工作发生实实在在的改变,而我之前理解的”知识“,是能在别人面前炫耀的资本,是在说出别人不知道的东西时得到的敬佩目光。而那些“知识”,只是在我知道的那一刻它的价值就耗尽的信息。
搞清楚了知识的定义,作者接下来就开始介绍知识中的超级知识,即临界知识。人和人是不一样的,同样的知识和知识也是不一样的,那些能发挥更大能量的知识才是临界知识。”所谓’临界知识‘,是我们经过深入思考后发现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规律或定律“,”掌握临界知识,我们便能开启学习的‘少即是多’四两拨千斤‘模式”。临界知识就像一个既能当刀又能当枪的多功能超级武器,掌握了它,我们在学习的路上可以轻松许多。
搞清楚了什么是临界知识,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学习临界知识。在这里作者提出了两个底层心态和三个底层方法。
先说两个底层心态之一的绿灯思维。所谓绿灯思维,就是在听取别人的意见时放弃防卫心理,”明确’我‘和’我的观点/行为‘是不一样的--我的成长来自于‘我的观点/行为’的改进和提升,而别人对‘我的观点/行为’提出的意见,正是我们能够从不同角度获得启发和成长的机会“。
我以前一直混淆我和我的观点/行为,很排斥听取别人的建议,总觉得那是对我有意见。之前有一次给组里同事做技术培训,我努力准备了两个星期,不断修改PPT一直到别人挑不出问题,还提前找同事进行演练。培训过后,我觉得自己培训的还不错,很是兴奋激动,但是领导却跑过来给我提他觉得可以改进的地方,我当时完全听不进去,心里很是抵触,觉得他这是鸡蛋里挑骨头,所以他说一句我驳一句,最后搞的领导无话可说。学习过绿灯思维后,我不再把对自己行为的质疑与自己这个人绑定起来,而是时刻问自己,我的行为或观点是不是可以在别人的意见里进化的更好?我是不是又能成长一点?有了这个心态,让我再听取别人的意见时能保持谦虚的态度,而别人也很乐意给我提建议,让我在以后的培训中表现更好,领导也更认可我的能力。
另一个底层心态是以快为慢。成甲老师提出”结硬寨,打呆仗“,即全力打通知识阻塞,把功夫放在真问题上。这个心态对我的影响是,我在学习或阅读的过程中不再贪快。以前我一直重量不重质,学习了一天,回顾自己的学习成果时,发现自己确实是学习了不少新东西,但是仔细问问自己,就会发现自己只是流于表面,根本不了解前因后果,也不知道其具体应用场景。而现在,即便是一天的时间我只了解了一个概念,只要彻底了解了它的来龙去脉,应用场景,能实实在在感觉到自己脑中的知识增加了,我也不会因为花费了一天学的东西太少而感到沮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