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这是我儿子课本上的春节童谣。有那么忙吗?有那么多事情吗?
要过年了,可是年味儿呢!越来越淡了好像。家有孩子,这小花小炮肯定会有的了。一声炮响,是不是有点儿意思了,春节跟烟花好像更配一些。不过现在这也限那也不允许的,农村还好,有放烟花的,但是相比之前,少了很多。
年是越来越近了。没有什么值得期待的。就是不用早起上班,可以理直气壮的睡懒觉,可以肆无忌惮的这家蹿那家,总之人不能窝家车不能闲着,主打一个瞎蹿乱跑。
想想自己印象里的春节。早早的就把初一要穿的新衣服放在床头,新年穿新衣,恨不得除夕夜穿着睡觉。衣服摸了又摸,鞋子试了又试,看看现在,衣服鞋子都没刻意买过年装。就穿平时的衣服,顶多就是皮鞋擦亮点儿,休闲鞋整干净点儿。
再有就是拜年了,早些时候都是三四点就起床,谁家有老人就往谁家去。因为有糖吃,有果冻,还有核桃。现在,把糖放你面前,自己都懒得伸手去拿。之前拜年回来就开始掏兜,看看谁要的糖多,现在拜年回来,最多的时候就是膝盖上留一点点土,双手插兜的去,再插着兜回来。
之前拜年路上都是成群结队的,这屋里的人没出来呢,外边就有排队的。现在可倒好,三三两两稀疏人影儿,就算是街头碰上也是简单的问候,一句新年好就完事儿。

年近了,这钱包也该扁了吧!红包备好,现金待换。不知不觉也熬到了发红包的年纪。亏大了呀!之前给人磕头收红包都是5块10块,现在轮到我出红包,都得100 200 500的出,当然,有出有进。多多少少还能挣一点儿。我是没人给红包了,但是孩子的就是我的。钱换钱的生意,我孩子也就赚个长辈的,我们姊妹几个是不过红包不走这个形式的。
熬夜,守岁。那好像是很遥远的事情了。现在能守在电视机前看春晚,听新年钟声敲响,听《难忘今宵》的还有谁,反正我是不会。坐不住根本坐不住。只要是没有饭局,我可熬不到十二点。
春节,大红色才是主旋律。大红灯笼高高挂,春联贴起来,彩灯彩旗扯上去。街里站的都是闲聊的人,站街的不分年龄不分男女。现在,这农村的街道过年也是乌漆嘛黑,只有路灯还亮着。路边也找不到闲人。大家都在家里待着,守着空调暖气睡还露头。冷冷清清的街道,从这头望向那头,没人根本就没人在大冬天杵着。
年味,我是觉得越来越淡,但是不排除一种可能,买年货的人多呀!鸡鸭鱼羊肉,菜市场应该才是最热闹的地方。再有就是过年了,要置办年货,要买礼物,曾经拜年要糖要核桃的女孩儿已经长大了,过几天就该去超市人挤人,买礼物去了。新年礼物,得用车拉,等着吧!大兜小兜的置办还没开始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