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如何对场景敏锐?

如何对场景敏锐?

作者: 秋悠悠 | 来源:发表于2020-01-08 01:47 被阅读0次

    作为一个妈妈,看《房思琪的初恋乐园》,心理很忧虑,也很惶恐。

    我们如何对场景敏锐?去保护女儿。

    a.语言界限的突破,是第一层次的暴力突破。

    为保护孩子们的性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身体的什么部位,是私密部位,不能被任何人触碰的。如果遇到什么人,要触碰,一定要大声喊:NO。我的女儿,每次都一脸稚气的和妈妈演练,她充满灵气的重复我的话,“不可以,NO。”似乎学的非常快,非常好,让我稍微宽心。但是,我的忧虑还是很深沉:这远远不够。

    什么样的话语,是真正的肯定,是美好的思想,是真正的礼赞,什么样的话语,是毒药,是圈禁,是引诱,是迷惑?

     

    这是老师爱你的方式,你懂吗?

    老师喜欢你,我们没有做不对的事情,这是两个互相喜欢的人能做的最极致的事情。

    你不可以生我的气,你不知道我花多大勇气才走到这一步,第一次见到你我就知道你是我命中注定的小天使。

    抛开场景来谈,一个有力量的,被崇拜的人,对女孩说出这样好听的话,成年人,假设是我,都很难区别真情假意。然而接收的人却是懵懂无知,心智未开的幼童。怎么让年幼的孩子,去辨别这是真实的爱,是情感的表达,还是凶险的黑洞?

    b.从女儿的日常情绪,体察出一丝一毫的突破常规,这是第二层次。

    被侵害后,思琪对她妈妈说:我们家什么教育都有,就是没有性教育。

    谁知妈妈脸色一变:性教育是给需要性的人的,你不需要。

    是什么原因,让这位妈妈对女儿说出这样的话?什么样的潜意识?背后有什么样的社会逻辑框架,让一位妈妈对孩子这样说话?这是妈妈一套教育体系的折射。

    妈妈们坐标在一种什么样的社会体系?

    成年社会,有很多社会规则,一夫一妻的大规则下,出轨让人唾弃。成年人的需求复杂而隐晦,有些人压抑,有些人转移,有些人调整家庭结构,有些人突破道德界限,让自己的思维认知扭曲。很多人都在挣扎,拷问,选择自己的经验认知去解脱自己和堕落自己。可是面对我们的孩子,我们就默认了成年社会的这些暗流涌动对孩子们的世界是绝缘的?孩子们的世界简单干净,没有人去破坏吗?

    太天真了。孰知任何的简单美好,都是昂贵的,都是有成本的,都需要有人在持续的投资,才可以维持。简单的女孩,必然有守护的父母。简单的心思,必然有认清社会之后,取舍之间,选择简单而舍弃嘈杂。

    “你是有价值的,你是初升的太阳,你是有很大的吸引力的,你是新鲜的玫瑰,你是熬夜的浓汤。你就像抱着透明现金袋子行走的雏羊。你具有美好明天,美好未来的希望,但是你也是脆弱易碎的,你会吸引来肮脏的欲望。你需要做的是:看清你的价值,明辨你的生活场景:你接触到的人,你接触到的事,他们使用什么样的语言?包括身体语言,面部表情,语言下面潜藏着什么样的冰山海浪。世界是三维的,你听到的,看到的,只是真实世界的边际值。你要慢慢的成长,去修炼你的功力,成长为不惧暗流,用温柔用坚定,追寻真正值得爱的人。发觉言辞修饰的欲望,勇敢的去击破披着羊皮的狼的罪恶之网。这是你追寻真爱的基本功。不论发生什么,要相信,这个世界有真实,有美好存在,你也一定会得到。因为你本身就是真实,就是爱。“世界上没有人应该被这样对待”要坚定的这样认为。

    c.如果敏锐的察觉到问题,如何守护好她的心灵,去选择好的解决方式,而不是脱口而出“她好骚”,这是第三层次。

    一位妈妈拥有什么样的语言体系,折射出她处于什么样的社会认知层次。

    “再这样,妈妈不要你了”,相信类似的语言暴力,在年轻的妈妈们心里,早已经自省,而且拒绝使用了。

    当孩子告诉妈妈:“有一个女孩和老师在一起了”,“谁啊?”,妈妈问。太自然太脱口而出的一句话了,却没有去真正听到孩子,她想说什么?为什么这么问?她想得到妈妈什么反应?

    “不知道”,

    “她好骚”。

    这是一句评价。听上去鄙夷的评价。

    随意的去评判别人,用自己的认知体系,用自己的局限感觉,去定论不了解的事物。任何事情发生之后,网络上铺天盖地,都是评论。真实的感受是什么?很多事情,新闻媒体,社会舆论,资本财团,法律道德,要的不是真相,要的是权利最后的平衡,力量的博弈。这里面有交易,有妥协,有伤痕,有委屈。但是最后会平衡,却不一定公平。

    但是我们是妈妈啊,我们怎么可以面对自己柔弱的女儿,还没有长大的女儿,懵懂无知需要庇护的女儿,和女儿的朋友圈,说出这样的评价?

    那么,我们怎么去形成一套语言体系?不去评价别人,不去诋毁别人,不去斥责别人,而只是感受别人的感受,体察别人的情感这样一套语言体系?

    在这个混沌又有根深蒂固的价值体系,道德体系,文化体系,政治体系,以及架构在这些体系之上的舆论体系,思维认知,和语言体系框架下,我们怎么去看清自己,辨识自己,规划好自己一生,让自己的情感和价值在体系中妥协存活又不被倾轧和摧残。做到这一点,我们才有可能面对女儿,用自己的辨识,帮她武装自己,做到有力量的保护自己而又勇敢成长。

    人的感受,情绪,心理,跟自然科学一样,精确,而更难以捕捉和辨识。只能用专注去建立“心流”的沟通模式,随着孩子成长去调整沟通模式。这是课题,需要投入精力,孩子不会自然而然的就成长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何对场景敏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irja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