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洗澡还能听到儿子断断续续的哭声。于是,明明他没有哭时,我的耳中也能听到一个孩子在哭的声音,仔细一聆听,这会儿他没有哭,是我脑中幻想出来的哭声。看来自己真的很焦虑,这让人很无奈,孩子的情绪很多。可是,我真的已经没有耐心去安抚他了。
这样一反省,发现自己虽然懂得了一些教育之道,比如鼓励,共情。以前以为人只有两种状态,懂得知道一些办法,和不懂得办法,混沌糊准备状。现在看来,并非如此。
自己对于教育上,现在只不过是有限的耐心和鼓励,也就是当孩子表现得过度,或过久地情绪化,不良好表现时,自己就无法忍受了,会变回原来的反应方式,指责要求的话语又出来了。
这或许还是道行修练不行,所以就像孩子的心思一样,只期待着读半小时书就能完全会读。我这是只期待着鼓励一遍或两遍,对方就能化负面为正面,努力学习呢!想想还是有点没认清现实,对一个办法所产生的效果,抱着急功近利的态度。
后来我收拾完,想逃避不去置理,可心中仍然放不下,去房间门口,平静地问他怎么了,克制住内心的不满和情绪。然后他又轻声哭了起来。听到他呜呜地说:“我要妈妈!”哦,原来是这样!我的心里变得不再那么有攻击性了。过去帮他们拉好被子,擦掉眼泪,孩子情绪马上平复了。
原来好多事情往往在一念之间,如果我当时是毫无克制,直接劈头盖脸地指出“这么晚了怎么还不睡觉?哭,哭什么哭, 有什么好哭的?”估计他的反应只能是大哭,更撕心裂肺的哭了。
我坐在旁边,边擦他眼泪,边告诉他“原来你是要妈妈,我在这儿呢!不过下次,如果心里是想要妈妈,能不能不要用攻击性的方式,怼顶妈妈啊?我们人打交道交流,除了攻击之外,还有别的一些策略呀,比如示弱一下,或者哄一下妈妈,或者暂时不理。总之,要感觉一下,自己的真实想法是想怎样的,然后采取不同的策略。不能什么时候都只采取攻击一种方式,这样妈妈就会离你更远了!”
他没有说话,不过我感觉今晚他能睡个好觉。心里没有留下什么情绪,就一切顺畅自在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