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经典哲学/现代之二10《声音与现象》雅克.德里达2

经典哲学/现代之二10《声音与现象》雅克.德里达2

作者: 放下皆得 | 来源:发表于2023-12-09 11:18 被阅读0次

    差异游戏

    德里达提出了怎样的方案来替代胡塞尔观点呢?他主张意义不是生自现在,而是生自差异游戏,即运动。

    要不要以现在为意义的根据其实并不重要,德里达的问题意识指向确立原理的行为本身。

    一旦确立原理,就会产生集体主义的压迫,如果能够从逻辑上论证世界的正确的世界观并不存在,彻底否定追求真理的欲望,人就能尊重差异性和多样性的生活。

    后现代主义思潮就是基于此批判真理和共识等观念的。

    对语音中心主义的批判

    德里达主张意义不生自确乎的原理,而是生自差异。游戏是在以此批判胡塞尔的语音中心主义。

    只看语音中心主义词面,也许难以把握其中含义。其实语言中心主义的主要内容十分明快易懂。意识与语言之间有一定偏差,两者并不完全重合一致。但是,胡塞尔试图强行把意识与语言联系起来。声音象征这种尝试的概念。

    由于非现前性及差异等引入自我现前性的核心中,意识的构成要素及语言的构成要素会越来越难以区分。这个难题需要一个答案,这个答案就是声音。

    让我们细细品读德里达的话吧。

    胡塞尔认为,意义是因为意识内部的自言自语产生的声音表现出自然之语,重复其回想,换句话说,说话人的意图能得到准确的体现,胡塞尔将这种模型作为产生意义的一般结构。

    但是在德里达看来,这种模型绝不成立。

    举个例子来说,假设我们走在路上,脚边有张便条,捡起来一看,便条上写着笨蛋。

    我们应该怎么看待这个笨蛋呢?只盯着这两个字看的话,不管怎么思忖,都无法理解其中含义,毕竟写下这张便条的人已不在场,德里达认为,这不仅适用于书写,也适用于言语。当我们被叫笨蛋时,也无法轻易解释各种意义,德里达以作者知识的概念表现这种情况。

    作者之死

    作者之死是一个比喻,并不是说作者真的死了,作者之死,意味着表达与使用持表达的人的意识是完全断裂开来。

    德里达为什么一定要用死这个具有冲击性的字眼对此进行说明呢?我们可以在与胡塞尔的比较中探亲其中经纬。

    胡萨尔以活生生的现在的表现来说明意义成立时的意识状态,简单地说,就是感知对象具有的真实感。胡塞尔认为,意义就是源自这种现实感。

    德里达对此持有异议,让我们用下面的例句进行思考。

    我现在在这里。

    在胡塞尔的声音架构中,这个表达源自我实际上处于此处的现实感,但是仔细来想,除了我之外的他人也可以称自己为我。除了现在之外的瞬间,现在还是有其意义。这里也是一样。

    德里达将意义从具体的现实感中抽离,认为需要结合当时情境进行解读。某一表达的意义绝不是做出词表达的人的意识的产物,而是与不同状况相应产生差异的效果而已。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经典哲学/现代之二10《声音与现象》雅克.德里达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itrm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