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走在人生边上》灵与肉的斗争和统一部分。
杨绛先生在书中写到:灵与肉既有矛盾,必有斗争;经过斗争,必有统一。
我们在观察灵与肉的斗争,首先当分清双方阵容。
肉体方面,我们往往只说“食色性也”,而忘了身躯的顶端。还有一个脑袋呢!这颗脑袋是身躯的重要部分,不容忽视 。
我们向来以为心是管思想的,我国一切有关思想的字,都带一个“心”字。古埃及人也以为思想的是心,所以他们在保存尸体的时候,首先把生前无用而死后易腐的脑子挖掉 。木乃伊是没有脑子的。古希腊人把思维归属头脑,把感情归属心,对了一半,错了一半 。
《封神榜》中比干的心被妲己设计挖了出来,大概她以为比干没有了心,就不会再有思想,也就不能再阻止纣王暴行了。而古埃及人挖掉脑子做成的木乃伊,可能他们以为有一天他们的法老复活后,还是原来那个神明威严的法老。却不知没有脑子,如果真的有复活,他们的法老也变成了傻子。
现在通过多年的科学普及,大家都知道了我们身躯顶端的这个脑袋才是管控我们的身体的根本。
不过就算大家都知道了究竟是什么掌管我们的身体,我们还是习惯在把我们的情绪归结为心。你看当我们悲伤时,我们会说伤心了,当我们表达怜爱之情时会说心疼不已。
虽然现在我们把大脑的功能已经提高到了最高,但有时我们也有不听最高指令的时候。有时在情绪特别激动时,会说一些自己都不知道是什么的话。事后,我们分析自己当时说的话,得出结论是没有过大脑指令脱口而出的。还有我们做一些事,也常常会在事后说是行动快于大脑。你看,原本是我们大脑向我们发出指令,我们的身体才会去做出相应的回应。结果我们大脑和身体往往会发生斗争,它们会争夺对我们身体的控制权。
强烈的情感,无论是喜、怒、哀、乐、爱、恶、惧七情中的哪一种,都要求满足或发泄,都和食、色一样不能压抑。
有修养的人,能喜怒不形于色。但不形于色,未必喜怒不影响他的判断选择。要等感情得到了相当的满足或发泄,平静下来,智力才不受感情的驱使。
我们惯常生活中也是一样,如果我们缺失了某种情感,我们总会在那种情感上付出更多的精力。既使我们深知那样对我们并不好,甚至我们有时会想着远离这样的情感,但最后所做的往往并不是我们所想的那样,有时想和做根本无法统一。也许只有我们这种情感得到满足后,我们才能做到统一。
有时候不苛求自己,因为谁也无法达到十全十美,人毕竟是血肉之躯,带些缺点,更富有人情味吧 。只要能认识自己的缺点,不自欺欺人,就很了不起了。
可是多少人能修养得完全起脱”我”的私心呢?多少人能看透自己呢?认识自己,岂是容易!
这世上有公就有私,一个人无论修养多高,一向以公为己的标准。但有时也抵不住本性中私的一面。杨绛先生在书中举例说她读传记时,读到一位科学家,一生淡泊名。孜孜倦倦钻研他的专业。他也称得“躬行君子”了。他暮年听说他的同学得了诺贝尔奖金。怅然自失。还有一位爱国爱人的军官,视士兵如家人子弟,自奉菲薄而待人宽厚,他也是人人称道的英雄了。忽一天他听说他的同僚升任大元帅了,他怅然自失。
科学家和爱国爱人军官他们称得上是有修养的人了 。你能说他们的怅然自失是名利思想的私吗?想来这世界就算圣人恐怕也无法做到完全的无私吧?
每个人如回顾自己一生的经历,会看到某事错了,某事是不该的 。但当时或是出于私心,或是出于无知,或虚荣,或骄矜等等,于是做了不该做的事,或该做的没做,犯了种种错误。而事情已成过去。灵性良心事后负疚抱愧,已追悔莫及,当时却是不由自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