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了散文学家季羡林的《时间从来不语,却回答了所有问题》这本书,我真正感受了书中的语言之美。
文中的语言摘录:“你对我们的现在,也就是眼前的这个现在,感觉到是寻常呢还是不寻常?这个“现在”若干年以后,也会成为“当时”的。到了那个时候,我们会不会说:“当时只道是寻常呢?”这句话,他写的巧妙又有逻辑性。把现在和当时的关系,做了对比来写。
“时间从来不语,却回答了所有问题”,这句话写的精彩之处:在于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时间不会说话,却可以回答所有的问题。这句话被许多人引用过。我也非常喜欢这句话。当我一遍一遍读这句话的时候,我感受到了文字带给我的愉悦。
"当时只道是寻常“”这是一句非常明白易懂的话,却道出几乎人人都有的感觉。所谓的“当时”者,指人生过去的某一阶段。处在这个阶段时,觉得日子过得也不过如此,是很寻常的。如果再过了十几二十几年或者更长的时间,回头一看,当时实在是有不寻常者在。因此有人,特别是老年人,喜欢在回忆中生活。其实,我们的每一天,都不是寻常的,已经过去的日子,永远不可能再回来。过后再回忆,都是令人感动和追忆的美好日子。他告诉我们,要珍惜眼前习以为常的日子,过去了,就不会再来。
季羡林在“时间”这篇文章里写到:“一抬头,就看到书桌上座钟的秒针,在一跳一跳地向前走动。它那里一跳,我的心就一跳。孔子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里指的是水。水永远不停地流逝,让孔夫子吃惊兴叹。我的心跳,跳的是时间。水是能看得见的,摸得着的。时间却看不见,摸不着的。它的流逝,你感觉不到,然而确实在流逝......"季羡林写时间,通过秒针一跳一跳,就感觉到时间飞速而过。时间的流逝不好描述,就用秒钟跳动来比喻。你看大师就是大师,语言的干净、准确、灵性,让读者越读越喜欢。
说到“傻瓜”这篇文章的时候,他写:“天下有没有傻瓜?但却不是被别人称作“傻瓜”的人,而是认为别人是傻瓜的人。这样的人,自己才是天下最大的傻瓜。”这句话带有一定的哲理性。把别人当傻瓜的现象,自古以来都很多。这就叫做“自作聪明”,只有不把别人当傻子,从而自己也就不是傻子。只要能做到这一点,你才是真正的聪明人。
文字之美,只有你细心去读,慢慢去体会,你才能感受到它的真正的魅力所在。徜徉在文字的世界里,你就会感受到文字带给你的极大享受。我们的心灵才会得到一种净化。
2024-01-30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