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外风
定义:凡病在人体的浅表、肌肤、经络的,都属于表证范围。
(一)风邪侵入肌表,出现表证
1.证候:怕冷,发热,头痛,身痛,鼻塞,四肢关节酸痛等。苔薄白,脉浮。
(1)表寒:恶寒重,发热,无汗,头痛,骨节酸痛,口不渴。苔白,脉浮紧。
(2)表热:发热,恶寒轻,或仅有恶风,头痛,口渴,咽喉疼痛。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2.治法:发汗、解表、疏通经络等。
(1)表寒:辛温解表。用羌活、防风、荆芥、桂枝等。
(2)表热:辛凉解表。用桑叶、薄荷、菊花、连翘、葱白、豆豉等。
(二)风邪侵入经络(常与湿邪、寒邪一起侵入,并可化热)
1.证候:主要是关节疼痛。
(1)偏风:疼痛游走不固定;
(2)偏寒:疼痛较剧,遇冷或夜间加重;
(3)偏湿:疼痛比较固定,肌肤麻木,活动不便;
(4)化热:关节疼痛,局部红、肿、热、痛,发热,口渴,脉数。
2.治法:祛风通络,化湿散寒。
(1)偏风:以祛风为主。用羌活、防风、桑枝、当归、秦艽、络石藤等;
(2)偏寒:以散寒为主。用羌活、桂枝、草乌、川乌、延胡索等;
(3)偏湿:以化湿为主。用苍朮、米仁、豨莶草、白芷、五加皮、木瓜等;
(4)化热:清热祛风利湿。用忍冬藤、防己、黄柏、羌活、桑枝、米仁等。
上一篇:气血辨证之血证
下一篇:病邪辨证之风证(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