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第三十条阳明先生通过回答陆澄,孔门言志的故事中孔子赞许曾点,赞许的是曾点‘素其位而行’的心态。
孔门言志的故事是在《论语·先进》篇中第26章,根据陆澄的提问,可以看出这条是接着《传习录》第28条继续深入的一次探讨。第28条也是以孔门言志的故事为背景提问的,那一条侧重表达圣人心意是重道德品性,也就是先做人后做事。先做人后做事应该如何做呢?这一条就告诉我们,先做人后做事要做到君子不器。
在《论语》中多次提到关于“器”的篇章,“器”的本意是指那些实实在在的、具有具体形状和固定容量的器具或容器,它的作用是守恒的,用途也是固定的。君子不器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我们要保持反脆弱性,也就是《中庸》里说的,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
在上位,不凌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
在阳明先生的《与王纯甫书》中也特别强调了“素其位而行”,王纯甫是阳明先生的学生。
二十三岁就初选翰林院庶吉士,后为南京国子监大教授。《与王纯甫书》是先生对王纯甫责善的文章。先生不仅诲人不倦,他的一生也都是在践行“素其位而行”,他的成就也离不开“素其位而行”的心态。
就像苏轼,他被贬至黄州,就因他能“素其位而行”才有了今天我们熟悉的伟大的苏东坡。
生活有苦也有甜,每个人都不可能一帆风顺,我们要学的就是要学先辈们那样,有笑对人生的勇气,素其位而行,在上位,不凌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无论是糟糕还得得意,始终都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