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如果某天你引火上了头条,怎么脱身?

如果某天你引火上了头条,怎么脱身?

作者: 宏腾文化馆 | 来源:发表于2020-03-28 10:32 被阅读0次

    节选《弱传播》

    如果没办法实现舆论的转换,就想办法实现舆论的转移。如果不能断掉舆论的链接线,就想办法链接新的链接点,让舆论运动的方向转弯。

    “成都女司机别车遭打事件”,最早的新闻标题大致是这样的:《成都男子拖出女司机暴打35秒内4脚踢中脸部》。那时候遭“人肉”搜索的是男司机。直到后来,女司机别车的监控视频流出,人们恍然大悟,原来是女司机挑衅在前。新闻标题马上变成这样的:《女司机先强姿态挑衅 又以弱者面目博同情》。而新闻评论中甚至出现“文明是打出来的”的字眼,乾坤大挪移,又轮到女司机遭网友“人肉”搜索了。

    打人的男司机本来在劫难逃,但新的舆论链接点如同马路上的“掉头”标志,让舆论事件的运动方向彻底掉了一个头。本来是施暴者和被打者的关系,立即被网络舆论变形为混蛋和傻子的故事:“成都别车那事,混蛋打了傻子一顿,挺好的。让傻子知道这世界上有混蛋能治你,让混蛋知道这世界上有法律能治你。”

    为什么舆论会出现这种逆转?就算一个是“混蛋”,一个是“傻子”,为什么网络民意似乎更同情混蛋,而一边倒地骂傻子呢?

    变道是违规,打人是违法,是犯罪,但为什么一个更严重的犯罪行为比一个交通违规更能得到民意的同情和理解呢?舆论的价值判断和法律的价值判断为什么会走向彼此的反面?法律难道不该是民意的最终体现吗?当民意和法律的判断每一次出现偏差,法律人的痛苦就开始,我到底要听谁的?法律还是舆论?

    法律和舆论有关联,但它们有着各自的发展规律和运行逻辑。舆论像一个顽皮的孩子,它有时候贴着法律,偶尔又站在法律的对立面,但更多的时候是和法律若即若离。千万不要将舆论与法律简单画等号,而要搞清楚舆论的怪脾气。

    我们不妨先分析一下这一次舆论是怎样变脸的。

    如果一个视频显示一部车连续两次违章变道,另一个视频则是一个男人暴打女人,只要他们不是同一个当事人,舆论的谴责毫无疑问是指向暴打者,这正是别车事件第一个视频流出时引发的舆论现象。违章变道视频在网络上举不胜举,都没有引发舆论围观,但暴打女司机的视频一出现,立即就引起普遍的愤怒。可见事件的第一时间,舆论的逻辑和法律的逻辑是一致的。可是当这两个视频指向同一对当事人时,舆论的车轮就出现侧翻了。各媒体的民调都显示,超七成的人都站在男司机的那一边,认为女司机挨打是活该!

    产生舆论逆转的关键,是恩恩怨怨替代了是是非非。一个大是大非的打人视频,因为另一个小是小非的别车视频,构成了这样一个因果链条的恩怨故事:一个本分的男人载着妻女安分守己地开着车,突然一个蛮不讲理的女人打破了平静,她不仅违章变道,而且两次故意别车把男人逼入绝境。幼小的女儿受到惊吓,保护妻女的责任重于泰山。如果忍气吞声,就会放任女司机对其他无辜的生命进行伤害。是可忍孰不可忍,该出手时就出手,应该让一切不文明的行为付出代价……

    有意思的是,当高大的父亲复仇的时候,啼哭的女孩在舆论的故事里合理地消失。她是父亲要保护的对象,怎么能让她看到父亲对一个弱女子暴力相向?

    当是非判断转化为恩怨判断,舆论发生转移后,男事主就成功地从舆论的困局中脱身。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果某天你引火上了头条,怎么脱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jdju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