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courseware)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经过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和任务分析,教学活动结构及界面设计等环节,而加以制作的课程软件。它与课程内容有着直接联系。所谓多媒体课件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学的需要,经过严格的教学设计,并以多种媒体的表现方式和超文本结构制作而成的课程软件。(信息来自百度)作为教师,制作课件成为了一项必备的技能。但是究竟如何来使用课件,这又成为了现代教师需要思索的一个问题。反思现在我们的课件使用,一般呈现为以下这些问题:
1网上下载成品课件,没有个人的思。或是将他人课件直接拿来使用。
2追求课件的华美,但是背景和内容关联不大。或者是没有背景,就是白版黑字。
3使用量过多,造成老师上课时依赖于课件,学生也关注于课件,消耗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4也有老师认为不需要使用课件,一般上课就不使用课件。
在欣赏了很多优秀的课件之后,我们会发现适时的课件使用肯定是有助于学生课堂学习的。理科的不论,以我们语言而言就是如此。 首先,只是网上下载不做处理这肯定是最糟糕的一种,但是这样的事情我是做过的。看到人家的制作精良,就想拿来直接用。使用上课以后,总觉得是在穿别人的鞋子,怎么走路都不适合。即便做过一定的修改,也会因为内容不熟悉而造成课堂手忙脚乱的现象。我也见过一些很可爱的老师,把课件背景做的很卡通可爱,时不时地还出现一个动图,我总觉得对于初中生而言,这样虽然有利于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但是实在是有点让人分心,总忍不住去看可爱的背景和图。我过去还经常做这样的事情,就是把一些问题的解析,长长地打到课件上,让学生去抄写。学生抄的很认真,书上密密麻麻地却什么收获都没有。有的老师比较传统,上课几乎也不使用课件,这样可能也有点太过激了,我且不论。
有了问题,就要寻找解决的途径。先从课件的作用上来思考。比如在导入的时候,有时候需要图片,有时候需要声音的辅助,帮助学生快速进入情境。不同课型的文章通过课件背景不同也可以体现出不同的风格。比如诗词配图中国山水画,写景散文配上与文字相符的配图,这也具有了“诗中有画”的效果。从另一个层面上讲,对于学生的艺术审美也是一种潜移默化地提升。如果课件只是白板黑字,学生看久了会有视觉疲劳,但是如果太过于花哨,又流于俗气。所以背景的选择也考验了一个老师自身的审美能力。考验这位老师能不能有足够地审美鉴赏能力,用背景去带动学生的审美,将文章内容同背景真正有机结合。
对于字体的选择也有一定的学问,低年级的学生,我们在选择字体的时候,不能用行楷这样看起来很符合我们的审美,但是不利于学生学习写规范汉字的字体,而应该选择宋体或者楷体这样工整美观的字体。个人觉得在课件上大标题使用宋体,正文使用楷体,会比较好看一些。另外将一些需要重点突出的内容变体或者变色也是我们常常使用的一些手段。
课件上究竟放什么内容才合适呢?学习的要求,学习的方法提示,内容的总结,我觉得都可以用简短地语言呈现在课件上。像我过去那样一整篇一整篇地打出来肯定是不适合的,那么我们可以把一大段话概括成几个字的短语,这样既让学生有批注,又能记得住精华所在。因为内容呈现的又多又复杂,学生抄的认真也未必就能记住很多。比如我近期备课就用一两句话简单总结一篇文章。如《回忆我的母亲》归纳为“于质朴中见深情 议到真处情自来”,语言风格和写作手法都可以归纳到,既简单又便于学生理解。
语文课要上出语文课的样子,我一直也不喜欢那种只是花样百出却没有实际效果的课堂。课件的使用也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应该是活动设计与目标达成相一致,也应该是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一直在想,我们教师在课堂上的一言一行,甚至是穿着打扮,都将会影响课堂的效果,也都是课堂的一个组成部分。那既然如此,课件制作更不应该马马虎虎,随随便便就完成。从背景设置,字体选择,内容安排,我们都得下功夫才行。
对于课件使用的一些思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