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天下有没有不拖拉、磨蹭的孩子?WHY?
YEYEYE, 应该有吧! NONONO,没有吧?
这个真没有!天下没有不拖拉、磨蹭的孩子!
假设:如果问题换成:孩子眼中,有没有“父母会拖拉、磨蹭吗?”孩子具有话语权的前提下,这时,父母一样全是拖拉、磨蹭的人。这个是真相!
一、认识拖延
唯一的原因是标准是谁制定的,谁有话语权就按谁标准走。必须只能的,按父母的标准走!可是这时对父母来说,孩子不是父母肚子里的蛔虫,无法完全按父母心意走,不可能面面俱到满足。即使是父母自己,也经常对自己不满意,况乎别人,更遑论能力,智力、阅力、还没有发展完善的孩子,正在追求人格独立和探索世界过程中的孩子呢?
所以,我家孩子真拖拉、磨蹭!我快受不了啦!成为一个可说不大不小的伪命题!
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理由:孩子正在按自己的节奏成长,被打扰的小心理总是不愉悦的,下意识会不同意、反抗;能反抗吗?敢吗?小,不大敢,那只能拖拉、磨蹭;磨磨蹭蹭更有利心理健康,因为这样,还能说明我是独立的,我还有自我存在,我敢……反抗一丢丢啦!
二、造成孩子拖拉、磨蹭的可能因素
1:昨天、今天和明天;
孩子是简单纯粹的,也是容易快乐的,因为孩子真正是享受当下,而父母大多活在昨天过去的悔恨和遗憾及明天未来的焦虑和恐惧中,不在一个频道上。
举个小例:孩子玩会手机,还没开始写作业,孩子可能正沉浸在接近完成目标的成就感中。可家长急了,连连催促孩子赶紧放下手机写作业,根本不同理心去理解孩子当时的情感,这局完成还需要的几分钟也不给孩子,因为家长联想到:孩子一玩开手机,就想到孩子会沉迷游戏,不能自拔,继而影响学习,学习不好考不上好大学,就可能找不到好工作,那就没有好的婚姻,人生就不会好等等,只是简单一件事,能想到几年后,这分明是自我焦虑,自我安全感不足造成的惯性思维,其实与孩子关系不大,孩子拖延最多只是个导火索引起而已,更多是家长自己内在的问题,是惯性焦虑和恐惧作崇。
“家长如果没有联想,孩子将会怎样?”可能更多快乐和自信!
2:急性子的父母和慢性子的孩子
有拖延习惯的孩子,背后一般有急性子的父母,父母一般都有强烈道德和责任感,想要完成“负责的父母”的角色,怕背负“不负责任的父母”,忽略孩子的需要而不断催促孩子。
拖延常见的原因:孩子在被不断要求下,完成事情无法获得主观的心理满足感,而只是“脱罪”感:是父母要我完成的,不完成会受到惩罚。这样孩子往往会有拖延行为,勉强为之。
还有一种可能,孩子是粘液质气质,是慢性子,本来做事就讲求谨慎、稳定、不出错,但同时也就慢,慢就是他的特点!
慢性子孩子遇到急性子父母,可以说父母对孩子急的失去耐心内心煎熬,更可以理解为:对慢孩子的孩子来说:碰到急性子父母,如果父母还是催催催,孩子更会痛苦不堪!
尊重孩子的先天性格,接纳孩子的不同,让孩子按自己节奏成长,效果更好。
3:理解孩子的大脑对于事物的计划性还没有发育完全;
人的大脑的前额叶负责管理时间、预期计划等,大约在25岁左右发育功能完善。孩子特别小朋友对时间没什么清晰概念,也不熟悉时间管理,是可以理解的。家长要说出更具体的要求,父母可以借助于闹钟让孩子熟悉下10分钟或一个小时的时间长短概念。这样小朋友对时间有个大致概念!
4:难度大、要求高;
家长的要求标准明显过高,肯定达不到家长的要求,孩子不会或不去做,被冠以拖延; 或任务难度大,孩子逃避,不会做或认为做不到;
5:额外的负担;
孩子完成事情后的时间还是不属于自己能支配的,家长又增加新的任务,比如:完成作业后还要补课等,孩子没有按时完成事情的主动性和意愿,因为完成了时间还是不能玩,还要做别的,那就慢慢做了,反正就这些时间,孩子在无形的对抗。
6:孩子不感兴趣;
父母希望的,父母认为孩子应该要做的,而孩子没兴趣,根本不愿意去做的;
比如:父母报了很多课外班,可是孩子不感兴趣,孩子不愿意去学,但拗不过大人,只能去上,表现为:心不甘情不愿,磨磨蹭蹭不想去,就磨洋工,出工不出力,让你报,报了也没用。
7:隐形对抗;寻求关注或权力的动机;
孩子有时通过拖拉、磨蹭,是想获得家长更多的关注和爱,很可能主导因素是家长平时陪伴孩子太少了,孩子缺爱,想多和家长在一起、陪伴互动等。
父母多关注孩子行为表面背后的动机,多高质量陪伴孩子,给孩子更多的关注和爱,孩子的心理得到满足,就不会通过拖拉、磨蹭来引起父母关注了。
三、改善的方法
1:、引导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主、自己负责,自给自足,自担自责;
比如:学习、作业是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主;和孩子一起制定时间计划,时间管理交给孩子自己;自主,自导,自己担当、负责;这样孩子会更主动,更有参与和决策意识,会有我的事我做主的感觉!从而主动地减轻拖拉、磨蹭。
2:引发孩子兴趣和减少“分心”因素;
尊重引发孩子自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孩子有兴趣,做事情就会主动,孩子主动参与的效率跟被动为别人而做的效率不可同日而语,因为没有人喜欢被迫去做,被逼的做事心理身体都不会配合的,拖拉、磨蹭不可避免!
3:言传身教,减少自己拖延的行为,做好孩子的榜样;
大人做事有拖延的习惯,承诺孩子的也不及时兑现,孩子也会有样学样,拖拉,磨蹭!
4:适宜的环境;不能家里大人麻将声阵阵,指望孩子读书声朗朗;
5:拒绝包办代劳;
•孩子不会或能力达不到,动作不熟、没有技巧,不知合理安排,或更好的方法;就会造成拖拉、磨蹭现象。需要耐心教会孩子相应技能;
•让孩子远离对父母的依赖,更不能因为看孩子干得慢就包办代替;造成孩子认为,自己动作磨蹭没关系,反正大人会来帮我的,反正上学是迟到不了的,她们比我急。
•孩子知道你的底线,“三声才动身”
有的父母会说:我家那小子,你不吼,你不凶他就不动,大声凶才会听,要不真要迟到了,真没办法了。其实,孩子是吃准大人的底线,你的吼声就是孩子的闹钟,孩子知道你吼到什么程度、吼几次、多少分贝时就该要开始了,要不会受罚。这也是跟父母长期博弈后的平衡,也可以说是父母造成的规则。不吼不叫,让他自己做主。 讲道理不是真正好的教育,讲道理千遍不如让他体验一次。让他迟到了,或为拖延负责,好的教育是不教而教。
6:让孩子快的有价值;我的时间我做主;
完成后其余的时间还给孩子,让孩子做主;孩子有动力和意愿按时或主动完成。有焦虑的父母又担心孩子图快完成质量不好,真是焦虑无处不在,这又关孩子事?其实真这样做了,会有相应后果让他负责,也让他为自己事学会担当和负责。
7:引入“竞争”;
小学阶段的孩子,对竞争感兴趣,引入竞争概念,孩子更多愿意积极参与,
通过竞争去体现自己的价值和能力,同时也通过竞争去优化和调整自己。
•和自己比:总结提高;
•和同学比:兴趣浓厚;
•和家人比:互动好玩;
8:尊重、理解、欣赏、相信、肯定;
过程中智慧父母多用真爱、理解、相信、鼓励、肯定代替溺爱、蔑视、消极、打击、否定,让孩子具有高自尊性,高自尊决定高自律,高自律带来高自控。这样的孩子从小成为一个高能量的人,会有高价值感和意义感,孩子就不会为眼前的一点困扰而去拖拉、磨蹭,因为他知道未来会有更重要的事情等着自己去做,而不是自怨自艾困在原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