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晚上和室友一起散步,聊到了一个话题“在读研之前,你有期待过自己的生活吗?”
当时有些语塞,在备考期间经常幻想自己上岸后的生活,上岸之后,心里唯一的期待是不要上网课。
回忆起去年这个时候,我在出租屋准备考试。为了不影响室友的作息,早上跑到天台上读书,早上的风很冷,阳光很温暖。
小区的旁边是一所大学,看着他们抱着书穿梭在校园中,我心生羡慕,羡慕他们还可以学习,还可以考试,还能在食堂吃饭,还有生生不息的梦想,默默地在墙上写了鼓励自己的话:“加油,大锤。”
九月中旬,来到了新学校。
由于疫情,在宿舍上了一周网课。不上课的日子,大家也会在八点左右起来,忙着自己的事情。
事情变多,是研究生生活的一大特征。
每门课需要做presentation,没有纸质教材,老师会发布电子文件,更多的辅助资源需要上网查询和上图书馆。
除开学习上的事情,还有核酸检测、办卡、运动等事情。本科期间的繁忙是累了一天,不知道干了些什么,但是研究生期间的忙碌,处处有迹可循,是一种纵向的垂直发展。
🥑
拿到课表的时候,我舒了一口气。辞职之前,组长问我开学后是否要做兼职,我信誓旦旦地说,可以,课不多。
原来,我忽略了时间线。一节课等于四个小时。一天两节课,就相当于满课。上课时长增加,课程任务加重,读研生活不易。
上了两节专业课,那种感觉用一句话描述非常贴切:听了个寂寞。像是听懂了,又像是没听懂,你问我讲了点啥,我说数字出版,然后呢,就不知道了。
本科的时候不认真听课,课后自己看看书,做做作业,效果也不错。如今,这种方式显然不适合研究生课堂。
周五,去了一趟主校区。从图书馆里出来,看着大家手里的书,都是与专业相关的书籍,顿时觉得该收心了。
以前的学业压力是放在课堂上的,显而易见的;现在,对于知识的掌握依赖课下大量的阅读,你不知道的是,课堂上某位同学的回答是否精准且不停地踩中你的知识盲点,比如“ETN”。
这种感觉就好像“冰山一角”,你永远不知道,坐在你身边的人满腹经纶。
🥑
逃不过的presentation,是社恐和表达障碍人士的魔鬼。
虽然出身英语专业,可是口语的发音勉强够格,加之害怕公开演讲,所以每一次的presentation就像是凌迟处刑。
目前还没有成立小组,每周的组会将会是我需要面对的又一大难题。
在小红书上刷到了一个话题:“内向的人不适合读研。”
上课积极积极发言可以加分,可以被老师记住,可以得到褒奖,更容易在学校吃得开。
这个社会好像就喜欢那些能言善辩、八面玲珑的人,可是偏偏就有人不爱这样,就要不断地面对重重考验。
我很喜欢毛不易的一句话:“你要允许有些人有安静的青春。”
我喜欢倾听,喜欢感受,喜欢安静做着自己的事情。不过,我也相信随着分享的次数变多,我也可以从容地站在讲台上,分享着自己与这个世界的交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