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001-张 莲
去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在朋友推荐的一场绘本原创作者的见面会上,亲自见到了杨志成先生。88岁高龄,还在为儿童绘本创作尽自己的余力。会上杨老师简单介绍自己的经历,出生天津,在上海长大,再去美国留学,毕业伊利亚诺州立大学建筑系毕业后,又转去洛杉矶艺术学院学习广告设计,之后创作很多绘本,《公主的风筝》《狼婆婆》《七只瞎老鼠》《雪山之虎》等100部作品,三次获得美国凯迪克图画书奖。
杨老师给我的印象,他慈祥、专注,言语中充满着浓浓的家乡情,他把中国传统民间故事和传统绘画的精髓搬向国际舞台,也给我们这些热爱绘本创作的后来者,莫大的鼓舞。
通过导读,了解《叶限》(美/路易·爱玲 文 美/杨志成 图 常立 译)是唐代段成式(约803-863)所撰笔记小说《酉阳杂俎》续集《支诺皋上》中的一则故事,比欧洲最古老的“灰姑娘”故事版本早八九百年。绘本的副标题是“中国的‘灰姑娘’故事”。为此惊讶不已。最早杨老师也是从英国学者整理的“中国故事”读到的英文故事,萌生了为之画绘本的想法。
杨老师在寻根追溯研究这个民间故事的时候,发现并不是那么顺利。通过导读资料和精读绘本的体验,总结杨老师创作此绘本的经验,概括为:“究”,“妙”,“奇”。
一,“究”——考究。杨老师在考察资料中,发现故事背景是在中国西南的苗族故事,但苗族人是不穿鞋,故事创作只能停止。他在一次外出讲座的时候,在一家私人捐献的图书馆的资料中,发现了唐朝时苗族人参加舞会时穿的鞋子。这样叶限姑娘的“金鞋子”才有了立足之地。之后在越南的一次展览上看到许多因战乱外逃时,早期西南先民生活用品的展示,包括服饰。这样杨老师才丰富了叶限的服饰与纹样,以及发式。并将自己的手稿给研究苗族文化的专家核实,细节是否符合当时的情形。都得到了一致肯定。
二,“妙”——巧妙。《叶限》的展示风格与别的绘本不一样,将一个画面分成几块,像屏风一样,在画面中除了主体以外,就是大量的留白,给小朋友无限想象空间。这也是中国传统绘画的常用手法——留白。而这种像屏风一样的解构主义,也源于杨老师早期学建筑的影响。于我看来,还有就是运用了中国书法的“笔断意连”。也就是屏风虽然把画面分开了,但他们的涵义是连贯的。杨老师用这个手法,真是一举两得,即解决了画面的断开没有刻意的说词,也在版面创意上有他独特的风格。
三,“奇”——新奇。用色奇,手法奇。在色彩的处理上,运用水彩的“润”与粉彩的“稠”形成对比,让人有种穿越的感觉。叶限在庆典上出现的姿态,杨老师运用篆体汉字诠释人物和故事。“宛如天仙”与叶限在庆典上的靓丽登场,达到完美的结合。他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探究上不遗余力。
杨老师对文化的探究,对绘本创作的执着,都是我们值得认真学习和研究。这份责任和热爱,也许对我今后的创作之路,有无限启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