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当妈妈陪你自我成长,科学育儿。
最近叮当妈妈接到一位爸爸的私信,讲述了他在亲子沟通中的困局。这位爸爸给叮当妈妈描述了他们亲子交流中的一段“事故”,这代表着他和7岁儿子之间的交流模式。
这是周日的早晨,7岁的儿子多多在早餐后坐在餐桌前玩杯子和碗,爸爸坐在沙发上看书。
爸爸:多多,你给我过来,不要玩杯子和碗,你会打碎的,你总是打碎东西!
多多:不会的,我不会打碎的。
就在这时,一个玻璃杯掉到地上碎了。
爸爸:你就大声哭吧,你真是个笨蛋,家里所有的东西都被你打碎了。
多多:你也是个笨蛋,你打碎了妈妈最喜欢的盘子。
爸爸:你居然敢说你爸爸是笨蛋,你真是太没礼貌了。
多多:你也没有礼貌,是你先叫我笨蛋的。
爸爸:谁叫你这样说话的,不许再这样说话,马上滚回你房间去。
多多:我偏不,你来打我呀。
多多的这句话直接激怒了爸爸,爸爸一把抓住儿子,狠狠的揍了一顿。在试图挣脱时,多多把爸爸不小心推倒了,玻璃渣割伤了爸爸的手,看到血多多慌了,他跑了出去,一家人寻了很久才找到他。
在这件事中,多多是否得到教训,以后不再玩杯子,跟他得到的关于自己和父亲的消极教训比,哪一个更重要呢?这场战争可以避免吗?我们可以用一种更好的方式来处理这样的事件吗?所以,今天叮当妈妈想和大家来聊一聊,如何进行亲子沟通,怎么把握亲子沟通的原则?叮当妈妈要和大家分享亲子沟通的三大原则:
第一,指导而非批评
第二,回应而非反应
第三,鼓励而非打击。
接下来让我们逐条分解详细理解。
首先,为什么是指导而非批评呢?在批评孩子时,父母会不由自主的攻击孩子的人品和性格。而指导孩子时,我们是陈述问题以及可能解决问题的方法,不会针对孩子本人发生任何观点。当不好的事情发生时,并不是教训孩子的合适时机,而是应该先处理事情。举个例子,当你家孩子把牛奶打翻在地上时,我们很多父母就着急的去批评指责孩子的行为,甚至会对孩子的一次无意识的错误行为,严厉地批评指责他。这样,不但事情不能够得到解决,反而会引起更大的矛盾。如果此时我们能够平静的对孩子说:我看到牛奶打翻了,我们再拿一杯来吧,还要拿一块抹布,然后带着孩子一起把弄脏的地板打扫干净。其实孩子同样能够从你的行为中领悟到下一次应该更小心。父母的批评对孩子是没有益处的,只能导致气愤和憎恨,更糟的是,如果孩子经常受到批评,他们就学会了谴责自己和别人,怀疑自己的价值,轻视别人的价值,导致人格缺陷。
第二,当孩子出了问题时,我们要回应而不是反应。在许多家庭中,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激烈争吵,有一个规律地、可预见性地顺序。就是孩子做错了什么事,或者说错了什么话,父母对此作出无礼责骂的反应,孩子则是以更糟糕的言行来应对,父母则被激怒以至于做出更严厉的惩罚。其实呀,从一些小意外里,孩子可以学到很多宝贵的教训。如果我们能够以更平和的心态面对孩子的小失误,孩子可以从父母那里学会分辨什么是仅仅让人不愉快、让人讨厌的事情,而什么事情是真正的悲剧和灾难。很多时候,父母们对打碎了一个鸡蛋的反应,就像打断了一条腿一样,对打碎一块玻璃的反应,就像心被敲碎了一样。其实呀,发生小意外时,是传授孩子价值观念的最好时机。
第三,当孩子发生问题时,我们应该鼓励而不要打击。孩子会把家长打击他、辱骂他的话当真。特别是小孩子,他们依靠父母来告诉他们自己是什么样的人,能成为怎样的人,对孩子来说培养对自己的信心,需要听到或者无意中听到对他们的积极评价。如果父母不断重复的说一个孩子蠢笨,渐渐的孩子就会相信,他会认为自己的确是蠢笨的,然后就放弃智力上的努力,他的安全感依赖于不去努力,他生活的座右铭就会变成如果我不去努力我就不会失败,我的爸妈就不会说我蠢笨。如果希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对自己有信心,我们就需要利用每个机会强调他们积极的一面,避免使用贬低性的言辞,在孩子的生活中给他更多的鼓励而非打击。
好啦,叮当妈妈,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如果您还有家庭教育以及育儿方面的问题想要咨询,欢迎关注叮当妈妈,期待与你一起自我成长,科学育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