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无为——自发性的艺术和科学

无为——自发性的艺术和科学

作者: 亦坤 | 来源:发表于2021-08-04 20:34 被阅读0次

    什么是无为?

    无为首先是一种个人状态,“not trying”,不刻意追求,不用意识控制,好像特别放松的去做一件事,结果做得非常自然,所以无为不是不做事,而是做得自然,让人感觉他毫不费力。

    做事达到无为的水平,反而需要艰苦的练习。因为无为的“自然”,是庖丁解牛式的自然,和一个没有受过训练的人的“自然”完全是两码事,也就是说“natural doesn't come naturally”。正所谓你必须非常努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

    但是“无为”跟“熟练”又不是一回事,比如有的孩子弹钢琴,弹得非常熟练,但却不能说弹得好,熟练之外还有一种灵气,能带一些即兴的东西,就好像是有了灵魂,“神韵”。

    不生硬不刻意,还要有灵气,才是“无为”!

    人的思维大致可以分为两个系统,一个快速的、自动的、不需要主动努力就能运行的系统,森舸澜称为“热认知”,一个慢速的、刻意的、需要努力的系统,森舸澜称为“冷认知”。

    无为,是意识(冷认知)和潜意识(热认知)的完美合作,意识放开了身体,让身体自发地、自然地去做一件事,与此同时,意识又保持了高度的敏锐。

    看过心流这本书的朋友可能会有个疑惑,无为和心流是不是一个状态?所谓心流,就是指做事时进入了一种沉浸状态,毫不费力、专注、忘我、高效,有强烈的愉悦感,一种忘我体验。但生活中的忘我体验其实有很多,沉浸在看电视、玩游戏、打牌,算不算心流呢?

    森舸澜提出,区分好的忘我体验和不好的忘我体验,有一个标准:你做完一件事后感到很满足,还是很空虚。用这个标准去划分,那么好的忘我体验就是无为。中国先贤说的无为,首先是一种精神上的追求——这就是“天”和“道”。如果你做事符合天的规律,天就会回报你,而天的规律就是“道”。无为,就是做事符合道,更准确说,你放松自己,把自己交给“天道”——你认为存在的,而且比你自己更伟大的东西。达到了无为的状态,天会给你一个回报,“德”,像是一种能量,一种辐射,一种光环,与我们今天理解的“道德”不同。古人修道,就是为了获得“德”的法力。我们可以用任何一套价值观去代替“天道”,比如自由主义、知识、家人、大自然。如果你做的这件事,符合你的价值观系统,而进入了忘我的状态,这才是无为。当你呈现无为状态,就会充满魅力,人们就会信任你和亲近你。

    无为有个悖论:越是追求无为,就越无法达到无为。

    你越是想要表现的自然,就离自然越远,你越是想要好好发挥,就越发挥不出来。孔子认为必须经过艰苦训练才能达到无为,老子认为无为是人的天性,人只有发挥自己的天性,跟大自然和谐,就能达到无为。也就是说,孔子的做法是用冷认知做主导,勤学苦练,练到不需要动用冷认知,是以理性规范感性,try hard not to try;老子的主张关闭冷认知,只保留热认知,stop trying;孟子主张人天生就有好的热认知,而不必用冷认知强行建一套热认知系统,引导别人,就是在别人身上找到闪光点,鼓励他把这个闪光点发扬光大。人的最基本思维模式完全都是模拟和形象化的,从感性出发,培养感性,try,but not too hard;庄子呢,不做预设的对与错,忘记自己,跟着感觉走,是forget about trying。

    他们的目标都是让冷认知和热认知完美统一,让意识和潜意识完美结合,达到无为状态。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性格喜好选择不同的方法,而且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也可以使用不同的方法。学习技能的初期,可以先用孔子的办法,勤学苦练,搞沉浸式的教育体验,争取习惯成自然;具体做事的时候,尤其是要做那些能够影响别人的大事,参考老子的思想,不轻易干扰复杂系统;培养艺术品位,提升道德水准,可以用孟子的办法,找到身上的闪光点作为种子,慢慢发展壮大;如果面对一项压力巨大而又特别重要的工作,学习庄子,忘记自我,让热认知引导我们发挥水平。这些手段的确是互相矛盾的,但世界本来就充满矛盾。无为,本来就是一个悖论:你越想得到无为,你就越得不到无为。

    实践,才知道无为到底是什么境界,正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无为——自发性的艺术和科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jpuv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