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人格自由,人各自由

人格自由,人各自由

作者: 关雎黍离 | 来源:发表于2018-01-14 11:24 被阅读0次

    在微博看到西交大博士自杀事件,我就很想写一篇文章。但我不喜欢蹭热点,再加上自己工作和精神原因,就晚拖至今。今天我想把这篇文章写下来。

    高四时读到岳南先生的《陈寅恪与傅斯年》,其后我又读了他的抗战时期知识分子大迁徙三部曲《南渡北归》。我从喜欢庄子,阮籍,正式开始认识到“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也是从那以后,我开始思考“读书人”与“知识分子”这几个字,开始思考人格的独立与自由。

    我曾经写过一个小故事,来表达我的这种思考。

    穷苦人家出生的匡陆,力气大,头脑聪明,学习成绩优秀。在同龄孩子中早早脱颖而出。那时的他骄傲,目中无人,是孩子王,众人瞩目。

    后来匡陆进入省城读书,见到了富家子弟,有权有势有才华有相貌的层出不穷,匡陆鸡立鹤群,他变得内敛羞涩,默默无闻,无人问津。

    时间之后,经过自勉与成长的匡陆,恢复了部分自信,他急躁,渴望出头,事事争先。逐渐变得游刃有余,成为鲤鱼化龙的传奇。

    天下经过战乱,王者初立,宴请宿儒,其中就有年过六十的匡陆。席间匡陆只安静吃饭,既不高声大嗓,亦不害羞拘谨。直到吃到打饱嗝,才下席。众人不懂,作为今天最有名望的人,匡陆怎么表现这样平常。

    匡陆解释,假如是少年时来吃这顿饭,肯定是不知天高地厚,捡好吃的大嚼特嚼,不以为意。

    假如是青年时来吃这顿饭,肯定是因为稍稍见到世界,心内胆怯,唯唯诺诺,瑟瑟发抖,吃一碗就放筷,假装吃饱。

    假如是中年来时来吃这顿饭,则肯定是察言观色,审视在座的地位,揣摩他们的言论,时而附和,时而高谈阔论,时而故作平静,时而谄媚奉承。

    但今天来吃这顿饭就不一样了,经历了前三个阶段的无知狂妄、胆小害羞、狡猾世故。我现在是平静的,吃这顿饭就跟在家是一样,既不需要装腔作势,也不需要矫揉造作,心内没有波澜,吃饱就好。

    一个非常之简单的故事,其实可以找到原型。就是在富春江隐居的严光严子陵,他是光武帝刘秀的同学。刘秀当皇帝以后,宴请他,当晚二人睡在一起,他将脚放在了刘秀肚皮上。此后刘秀多次让他当官,遭到他的拒绝。

    范仲淹曾经写文赞颂严光——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我写这样的故事,是因为在成长的过程中开始渐渐感悟到。一个人人格的独立,思想的独立,有很多的阶段,每一个阶段中,会有不同的因素让他卡在那儿。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就像站在黄土高原相互吆喝一样,听起来总以为很近,但其实真走起来,会发现翻过了一山还有一山。

    就拿我自己来说吧,高中时读了庄子,就以为一生的追求就应该如我想象中的庄子一样,神秘,逍遥,高傲,超脱世俗。

    后来我认识到陈寅恪,我又开始以为一生的追求该像想象中的他,敦厚,博学,自有主张。

    再后来我又读了很多名人传记,另类小说,我又开始以为人的一生应该像个伟人,独树一帜,出类拔萃,开一代之先河,任后世评论。

    如果不是持续保持阅读,我应该会待在《狼图腾》,《阴谋论》这样的世界里,崇拜力量,认同斗争,鼓励争执,向往张扬,揣摩心术。

    归功于毕业以后,对经籍,学术专著,诗词,伟大小说各类庞杂书籍的啃食。我才开始深入的理解到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它仅仅意味着你有某种坚定的立场,或者信奉么?

    比如你婚姻观的选择上,在两性权力的站边上,在政治认同上,在一件时势的评价上。

    我渐渐觉得,不是这样子的。凡一切既定的生活,处事,思维方式,都未必是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这是一种藏在继承和突破之中的“东西”。孔子十五二十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年七十随心所欲不逾矩。王阳明有五溺,任侠,骑射,词章,神仙,佛氏。他先后沉迷这样五样,终于不把这五样中的任何一样当回事,开创了阳明心学,成为一代圣人。

    是的,当我回过头看时,会忽然发现,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是一种近乎圣人的追求。

    这种精神和思想,不是你要面对人类社会时,摆出你的态度和观点那么简单。不是说你不受人影响了,你就自由了,也不是你拥有某种坚定的信奉你就独立了。

    而是,你有着一种极强大的心力,既克制自己不至于陷入任何一个他者的言行、习惯中,又不以自己所执有的东西,而自以为是。

    这里我可能要举一个文天祥的例子比较好说明一些。

    他的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千古名句。我上学时曾经特别爱,然而如今,我却格外推崇,辛苦遭逢起一经。

    文天祥在回首个人的轨迹的时候,劈天第一句居然是说自己一生最悲惨的命运遭遇是中了举!

    他很清楚,他所奉献的,是一个已经没有前途的国家,山河破碎,风雨飘摇。但是他无怨无悔。

    历朝历代的末期,最容易出像这样的人。其实似乎看起来是很奇怪的,即这样的人,他明明不喜欢他们的朝廷,也知道这个朝廷马上就要覆灭。可是他们仍然愿意为这样的朝廷挺身而出,鞠躬尽瘁,保卫它免受兵燹。

    在《曾国藩》一书中,唐浩明写了彭玉麟这样一个角色,此人文韬武略,胸罗万卷,有大才华,大气度。他深谙权谋之道,写的奏折八面玲珑,既能哄得慈禧一干人等团团转,又看起来是那么的理由充沛,情感真诚。连曾国藩都自叹弗如。

    但就是这样一个人,一个可以上马杀贼,下马争宠的玲珑之人。他竟然可以做到功成身退,封疆大吏不要,金银财宝不要,只守着自己的爱情,思念着死去的佳人,吃斋念佛,读书写诗。

    他曾经像曾国藩表明这样的朝廷上下贪婪,文恬武嬉,灭亡只是迟早的事。但那一夜曾国藩向李鸿章评点天下人杰时,点到他彭雪琴,却说逢大难关头,以黎民苍生为理由,仍然可以请动他出山。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这是勇。已经很了不起了。

    但知其可不为而为之,这才是真正的大胸襟。

    我往常喜欢那些特立独行的人,祢衡自大,阮籍猖狂,李白潇洒,柳永轻薄,唐寅自得,屠隆放纵,金圣叹自吹……

    年轻的时候,以为独立之精神和自由之思想只是不受干扰,与众不同。

    后来渐渐发现,这是见天地,见众生以后的画地为牢。

    他需要你学习君子圣贤的学问心胸,然后有所超越他们。这是一条需要终生学习,念念不忘的长路,这条路上充满了师者,也没有师者,矗满了偶像,也没有偶像。要的只是不间断的拨云见日,一往无前。

    孔子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年龄阶段的转变,王阳明为何会有五溺。正是因为如此,他们走着长路,忘记权贱,得失,荣辱,比较。不会顾及压迫,打击,饥寒。心灵经受着万般生灭,被无数的人师,天师,地师引领着,看透旧学问,钻研当下的学问,开辟新学问。

    先得有一生自省之心。

    再得有百折不回之志。

    还得要上不谗权贵,中不谋私欲,下不骗生民。一生都要修正自己,学圣人言行,做圣人学问,不卑不亢。

    难吗,这实在是太难了。

    所以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太难了。

    我自己肯定是还没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但我们真的很幸运,代代读书人,知识分子,思想家,一切一切君子圣贤大师们,给我们留下了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给我们开辟了一条人人都可能作圣人的路径。

    按道理我们应该学得更好,做得更极致,今天的圣人应该多于往昔,那种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高贵人格应该多于往昔。可是为什么,今天这么多博士生导师名不符实?为什么今天就是缺乏这样的大圣?为什么明明自由独立越来越唱响了的今天,更多的是被激发出来的自我,自私,自以为是?

    是今人不如古人吗?今天的学问不如古人的学问吗?

    为何会发生像西交大博士生被老师的言行逼到自杀的境地?

    网上流传的关于师生交往的信息,给我看到的,是一个盲目的,自大的,沾沾自喜的,不甘心内心孤寂的,渴望被吹捧的导师。是一个被压迫,被奴役,被使唤来使唤去的抑郁的,忐忑不安的学生。

    没有透露出《侍坐》里面子路率而答曰那样的师生氛围,没有像西南联大时期为读书种子拼命而为的师生氛围。

    我无法为此同情,抑或气愤。我感到的是害怕。

    天下承平日久,道心沦丧。学术功利化,学业污名化。世间缺乏圣人,这是一种退步的表现。

    今天的中*国,已经渐渐显露他低俗的一面,能够获得真学问的,范围越来越小,必须是那些对学问渴求极大,极端克制自律,又不需顾忌太多的富家子弟,方有机会,见大师,学大学问,真正获得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但这种人何其少也。

    俗世里的读书人或者知识分子,更多的是为了一纸文凭,考研考博,在形形色色的门槛,乃至困难面前,被禁锢,被压迫。运气好心思活可以讨得老师欢心,顺利毕业,找一份好工作。运气差,遇人不淑,可能心情抑郁梗塞,性命不保。

    谈何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就算是那些自诩独立,自由的高知的人,何尝不是在名利场里批判一部分,附庸一部分。卡在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某一个阶段,已然停滞,已然固封。

    小我的自由独立,确实是越来越多,然而大我的独立自由,却越来越少。自我,自私,自行其是太流行了,缺乏克制,不能够画地为牢。

    我们处在一个圣学凋零的年代,此泰山其颓,梁木其坏,哲人其萎之象。道心不纯,则人心不守,礼仪不张,羞耻不在。无论再怎么发展,都失了内涵。

    我有注意到,近两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俢家谱,族谱,祠堂香火开始旺盛。在一个没有圣人的时代,没有圣人学问的时代,信仰缺失的时代,人们开始渐渐回归祖宗,开始礼天敬祖,但这并不是一种所谓的复兴传统的自我安慰的好路。

    无天地圣人,虽则祖宗共祭,可勠力同心。却未尝不是乱世之表,利器初磨。追古则易蛊惑,无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最容易陷入蛊惑中,一呼百应。

    我们这个时代啊,怎样才有那样的百世师,回狂澜于既倒,更自由,更独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格自由,人各自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jrkoxtx.html